018 唐五代部分 李欣 王昌龄

018 唐五代部分 李欣 王昌龄

00:00
08:24

模块九   李颀


知识点一   李颀简介


李颀(690-756?),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寄居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曾任新乡都尉,尚书省郎。因久未升迁,辞官归隐颍阳。他交友广泛,与王维、王昌龄、綦()毋潜、崔颢、高适、岑参等著名诗人都有过从酬唱。作品大都是古体诗,七言歌行尤为擅长。其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深沉,赠别诗也有特色。《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知识点二   《送陈章甫》(精读)


 1、题解


送别诗。陈章甫,高适《同观陈十六史兴碑序》称他是才杰。本诗大概是陈章甫罢官返乡时的送行之作。


 2、主旨内容


作者在送行题目下,通过表现自己对陈章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其人格的钦佩,蕴含对人生旅途险恶的感叹。 表现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


3、分析诗中陈章甫的形象


 从陈章甫的品德、外貌、才学、志节、行迹、胸襟和格调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个立身坦荡、富有才学但仕途坎坷的不羁之士的形象。


4、领会写送别的六句诗表达的深意


 末六句照应送别诗题,设想旅途的艰辛,表示对陈章甫罢官返乡后境况的关切。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


5、说明诗人在诗中流露的心情


 此诗笔调轻松,风格豪爽。行者是郑国游人,送者是洛阳行子,同是天涯沦落人,但作者不为失意作苦语。诗末设想旅途的艰辛,也蕴含着人生旅途的险恶,语义双关,诗意隽永。


 


 模块十    王昌龄


知识点一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寒微,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举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八年(740)授江宁丞,后又贬龙标尉。安史之乱中,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世称王江宁、王龙标。王昌龄与高适、岑参、王涣之等人同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擅长七言绝句,时有“七约圣手”、“诗家夫子”之称。有《王昌龄集》。


 


知识点二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泛读)


 1、本诗为七绝,原作共七首,这是第四首。


2、主旨内容


通过描写西北边陲的寥廓景象,表达了守边将士不畏环境荒凉艰苦的豪情壮志,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英勇善战的爱国精神。但也有不同的理解。如清人沈德潜称不破楼兰终不还句,可作归期无日看。今人刘永济也说字,使人读之凄然,终不还一句说明久戍之苦。从中可知对作品主旨不必作单一理解。


3、艺术特色


1)本诗篇幅虽小,但描绘的空间却非常阔大。诗人依靠想象的力量,将东西相距数千里的青海与玉门关有机地整合在一幅画面中,显示了西北边陲的广漠无垠,以及边塞将士生活、战斗环境的艰苦,诗歌意境也因而显得壮阔雄浑。


2)此诗用语注意色彩的调配。青海雪山色彩暗淡,黄沙金甲色彩浓重,两者交相映衬,写出边塞的空旷、寂寥、荒寒,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知识点三《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精读)


1、题解


 本诗为边塞诗。乐府旧题《出塞》,其传统写法都是歌咏征戍之事。原作共两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边塞诗历来受到诗评家的高度推许,明人李攀龙赞许其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2、主旨内容


此诗描写雄伟的关塞、辉煌的征戍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戍卒的同情、对英才良将的企盼和抗敌卫国的豪情。


1、  互文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运用互文,”“二字,互文见义,穿越千年、概括古今,揭示了世代边境不宁、士卒万里戍边的历史事实。互文见义使诗意的表达更加凝练,择取关塞的典型镜头,涵盖了过去与现在的


边塞场景,沟通了荒凉景物与思乡情怀的联系。


4、最后两句典故的作用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西汉武帝时将军李广,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以怀念李广,暗示朝廷用人不当,强烈希望有英才良将克敌制胜,卫国安边。运用典故及但使……不教的呼应句式,使讽刺意味稍委婉,充分体现了王昌龄七绝内蘊丰富、饶有余味的特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79820dfoh

    李颀(与奇同音)

    诚风有声 回复 @1379820dfoh: 谢谢

  • 吴钩_At

    支持主播,播的很认真,很不错。同时也祝主播考个好成绩,共勉。

    诚风有声 回复 @吴钩_At: 感谢,也祝愿你早日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书

  • 1379820dfoh

    音乐声音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