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唐五代部分 刘禹锡 柳宗元

023 唐五代部分 刘禹锡 柳宗元

00:00
15:32

模块二十     刘禹锡


知识点一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一作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升监察御史。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改官连州(今属广东)等地刺史。后入朝为主客郎中,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政治倾向鲜明,较有现实意义。仿民歌的抒情小诗风格通俗清新,怀古咏史之作也很有特色。擅长近体,格律精切。有《刘宾客集》。


 


知识点二    《西塞山怀古》  (精读)


1、本诗为怀古诗。七律。


2、主旨内容


借古讽今,警告藩镇割据势力不要依据山川形势划地称王,同时提醒朝廷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切勿重蹈六国覆亡故辙。


3、艺术特色


     将西晋与东吴、统一与分裂、古代与当时两相照应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者对史料的剪裁颇见功力。其本意并不在客观叙述史实,而是从地形险要生出感慨,所以重点写东吴亡国,而自晋至唐有六代兴亡则一笔带过,清屈复说几回二字括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


4、内容及层次结构


     本文为七律。前四句侧重怀古。第一句从西晋水军进攻落笔,具浩荡的声势,后三句专写大军压境下东吴的苦心防御,却只如摧枯拉朽,一雄壮,一惨淡,力量强弱对比不言自明,几个动词的运用更增加了对比的力度。后四句侧重慨今,总结历史教训。人世句的议论,由东吴推扩到六朝兴亡,山形句的写景,归结到题目中西塞山。末两句以怀古慨今概括诗旨,收束全诗。


知识点三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泛读)


1、本诗为七言绝句。


2、主旨内容


通过描写人们看桃花的情景,抒写了压抑在心底的愤懑,流露出对朝廷新贵的不满和讽刺,侧面反映了中唐政治境况。


3、艺术特色


1)前两句写看花的盛况,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以看花归来的人们的满足和愉快,衬托出桃花之繁荣美好,构思巧妙,用笔简洁。


2)比兴手法。诗的后两句运用比兴,生发议论。表层意思说桃花都种于诗人被贬离开京城后,深层含义则表达了对新贵的不满,讥讽新贵的提拔都是在主张革新的士大夫被贬逐之后。诗歌语含讥讽,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个性色彩。


 


模块二十一   柳宗元


知识点一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百监察御史里行。曾参与王叔文集团,力主政治革新。顺宗永贞元年(805)官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与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属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所作散文峭拔矫健,笔锋锐利,尤以山水游记著称。诗歌也自成一家。有《柳河东集》。


 


知识点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精读)


1、本诗为政治抒情诗。七言律诗。


2、写作背景及主旨内容


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下,作者任柳州刺史时。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柳宗元等八人被贬至南方。当时作者被贬初抵柳州,借登楼远眺抒发了自己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远州后郁愤不平的感情,同时表达了对挚友、同道者的深切思念。


3、写作手法(情景交融的特点,层次结构)


     首联写登楼,起势极高,境界阔远,点明愁思,为以下逐层抒写渲染了气氛。颔联写近处所见景物,从景物联想到自己的政治遭遇,感慨遥深。颈联放开写远方景物,景中寓怀念同道之情。尾联以共来扣题,归结到寄诸友本意,阻隔遥远、聚会无期的惆怅情愫,曲曲传出。


4、说明惊风乱飐(zhǎn)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的象征意蕴


     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是工对,铢两悉称,描写细致。在赋中兼有比兴。既是写风狂雨骤的眼前实景,芙蓉薜荔又是象征意象,以芳洁美好的事物作为作者人格的写照,寓意深刻。


 


知识点三《始得西山宴游记》(精读)


1、题解


本文是山水游记。本篇是作者《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2、主旨内容


 记叙了作者游览西山的经过,突出了作者在游览中获得的精神感悟,体现出作者在革新失败、身受贬谪后依然坚持特立独行的思想品格。作者以山水之美与人格之美相映村,使这篇山水游记的立意深化而具有了深刻内涵。


3、写作手法(层次结构,两部分之间以自然的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的深刻意蕴)


     文章主体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记述游西山之前平日的游览情景,后一部分记述宴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两部分彼此呼应,章法井然。清人孙琮评析说:篇中欲写今日始见西山,先写昔日未见西山;欲写昔日未见西山,先写昔日得见诸山,独不见西山,则今日得见,更为大快也。指出了其间的对比映衬关系。


4、艺术特色(具体分析文章写景时所用的对比、烘托手法)


     作者善于绘景状物,笔墨简洁而描述形象。文中写西山景观一段,无一句正面描绘西山,却又句句是在写西山之怪特。且通过西山与众山的高下对比,从侧面烘托西山的高峻及非凡气势。文章题目中有始得二字,行文中或明或暗、或虚或实,时时予以照应,脉络清晰,结构缜密。


 


知识点四《钴鉧潭西小丘记》(泛读)


1、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是一篇寓意深远的山水小品。


2、主旨内容


文章借小丘原有嘉木、美竹、奇石、溪流,但因秽草恶木的包围而成为弃地的遭际,暗喻自己有美好的操守、远大的抱负,却遭排挤、被贬谪的境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清人刘大櫆有评: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转折独见幽冷。


3、艺术特色


一是以动写静,如写石负土而出嶔然相累而下冲然角列而上,形象生动,将静的物描绘出动态,且色色写得生活,尤为难得


     二是化景为趣,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倾注于自然界中的每一物,然后他又能从中发现妙趣和奇趣。如写浮云、溪流和鸟兽则为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他枕席而卧,欣赏大自然则写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种感应原是很难表达的,但在作者的笔下不仅写活了,而且妙不可言。


 


知识点五 《段太尉逸事状》(精读)


 1、题解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因反对朱泚()作乱称帝被害。逸事状:的一种变体,即记载作者被遗 漏的事迹,不求全面、详尽。


2、写作意图(主旨内容)


体现了以备史乘的写作意图,即为(史官)写史书而做材料上的准备。


3、分析段太尉的性格特征


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之中。


1、  简析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以白孝德之懦怯,焦令谌之横暴及朱泚之奸诈作对比衬托,使段秀实的形象倍添光彩。


5、说明本文记事时打破时间顺序而重新排列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本文所记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其中尤以勇服郭晞最为丰赡生动,矛盾冲突尖锐曲折,人物形象鲜明丰满,情节发展富于戏剧性。作者打破事件原有的时间顺序,将记叙这事件提至仁愧焦令谌之前,以先声夺人,突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作者没有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而是采用插叙,将勇服郭晞一事提前。好处是:该事件最富戏剧性,有先声夺人之效;该事件最生动、最能突出段太尉的性格,也最能反驳武人一时奋不虑死的攻击。


6、重要语句


1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这里副元帅是指郭子仪。


2)痛斥焦令谌的人物是尹少荣


3)写段秀实赴郭晞军营,是为了表现他的刚勇无畏。


 


知识点六  《种树郭橐驼传》(精读)


1、橐驼,骆驼,这里指驼背。


2、作品体裁


纪传体讽喻散文,将传记与寓言熔为一炉。


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


3、主旨内容


针对中唐时期政苛令烦、民不聊生的现实,借郭橐驼谈种树之道,形象地提出自己的重要政治观点:与民休养生息,不可生事扰民。这一观点虽带有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消极成分,但其包含的民本思想有进步意义。


4、艺术特色(以类比和对比方法说理及其效果)


本文说理采用了类比和对比方法。作者将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应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又将郭橐驼与他植者在种树态度方法及结果诸方面对比。通过这两个途径,简明生动地阐明了自己的思想观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iayou1106

    后音太重,听不清楚,呼呼的

  • 棠梨煎雪又落雨_uu

    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