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诠释《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1_诠释《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00:00
22:22

 《道德经》

  -第38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ra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简单解释:

       上德之人,接近于“道”,周给万物而不自矜,不做作,听其自然,所以有德。

      下德之人,德小而量薄,向善只为利益,相上标榜,张己之能,反为无德。

上德之人处“无为”,无私无欲,恪守其职,自性流露,做好自己的本分,是“无可为”;

       下德之人知“无为”,不安分守己,明知故犯,逞强做作,是“有可为”。

尚仁之人,是自性的“无为”,不为功利而为之。

      尚义之人,是无道的“有为”,只为表率而为之。

尚礼之人,是无德的“有为”。强制“礼尚往来”,一旦“去而不来”,立马卷袖露臂拉拉扯扯,翻脸不认人。

      所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是:

      丧失“道心”后,才宣扬“德”来补救;

丧失“德心”后,才倡导“仁”来补救;

      丧失“仁心”后,才抬出“义”来补救;
丧失“义气”后,才假用“礼”来补救;

      要说“仁义”偏离了“道”也就罢了,而“礼仪”是彻底颠覆了“道”!

    “礼仪”惺惺作态,重[相]不重[心],让忠信失尽,是恶世的开始。

前面的“上德、下德、上仁、上义”,是一步一步背道叛道,远离“大道”;一步一步丢失“大道智慧”,走向愚痴颠倒。

    因此得道者立身于明朗敦厚的“真心”,不依附浅薄的私欲“我心”,离开虚华,坚守朴实之“道心”,守住厚重的【万众一心】,摒弃[仁义礼仪]的“妄心”

详细解析:

       “”是,是,是

       “”是,是,是无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量”。

        所以,“”生“”。

        但是,《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么“道德”是“不二”,无非“”是【”是【】而已。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什么是“上德”?

      “上德”几于“”。即“厚德”、“孔德”、“常德”、“玄德”。

       不但洞彻到宇宙的“空性”,又洞彻到:万物都是从“空性”里面现出来的,而且万物是同一个“空”,是同一个“心”,是同一个“体”

       也就是说,真正的“厚德”之人,明白“宇宙万物一心变现,没有谁不是谁”。他在理上已见灯,在事上正在实证取灯。这样的人不着相,不分别,是“善行无辙迹”,没有小我做作,都是自性流露。他理事无碍,无所住,也无所不住,是谓“有德”。

         “不德就是不执著相上作为,是重在心上用功;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不失德是怕丢失功德。

        “下德”就是“无德”。这类人虽然也听说过宇宙真理,但是“小我”太重,只会理上口头禅,其实没有刻骨铭心;更不在事上下功夫,见灯后不敢前进取灯,没有实修实证,做不到理事无碍。他们执相,特别执着功德,怕丢失功德。他们的口头革命,只是为了标榜自己,不但害己,更害别人。所以“下德”是“无德”。

           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很执着相上的事情。

          注意,“不执著事相”不是不要“事相”。谁的肉身能离开“事相”生活?没有。“离相”是不在“事相”上纠结。

         上面的解释是站在“修行有一定高度”的层面说的,下面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

          什么样的“德”“有德”?

           那就是“不德”的“”。

          “不德”并不是缺德,也不是没有道德,而是他做功德是自然而然的,是无为的,看不出来的,也叫“阴德”。他没有“我在做功德”,“我在行善,我要积德”的概念;更谈不上“我要得到福报”,没有!“不德”是自性流露的“”。这种人是真正“有德”,故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什么样的“德”“无德”呢?

        那就是“不失德”的“”。

         “不失德”是刻意表现出来的“德”。做了功德之后,就要登报,要刻字,要表彰,要得到什么什么……这叫“阳德”,是带有私欲条件的,有所求的。

         各位,“有心为善不为德”啊。而下德之人不真心做功德,做一点点功德只是为了展现功德,这种人,善事做得再多也是“无德”。故而说“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上德”是处在【大我无为】境地,无事、无欲、无为,自然而然。这种没有“有为”念头的“为”,叫“无以为”。

          他离相无住。因为没有“我自己”,哪里还会有“有以为”的念头和感受?就像阳光普照、雨露普降、四季更替一样,所展现出来的都是随顺大自然,这就是“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一切有念头的“为”都是“有以为。下德之人“小我”妄念作妖,口是心非,嘴上讲无我、无私,内心却是“自我、自私”,是大有所求啊。所以“下德”叛道离道,嘴上无为,心上有以为”。

       因为他们的“无为”是在念头驱使下做出来的,所以他们的“无为”还是“有为”,是典型的“婊子要做,牌坊要立”。

       大家有没有发现:真正的善人不说自己好,真正的恶人不说自己恶,真正的有钱人不说自己有钱,真正有智慧的人都说自己知识浅薄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仁”是“大爱”,是“亲”。

          “上仁”的人虽然不懂什么是“道”,也不明白什么是“德”,但是他们却有世间的大爱之心。他们凭着人的爱心做事,自性流露,没有目的,没有刻意,所以是“无以为”的。

            这“上仁”的“为之”为什么是“无以为”?因为他重在“人性”上,几乎超出了人格层面。他们的奉献接近于“无我无私”,觉得是应该做的,是不需要任何赞赏的。这才是“上仁”。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义”也是“亲”,也是“爱”,但是这种“亲”和“爱”是带有私人情执的。

        “上义”的人很重义气。但是,是建立在私人关系上的,是非常局限的,是有很强的情执。比如张飞、关羽这种“”,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但绝对不会为不相干的人“端一碗热汤”。所以他们的“为之”是浅薄的。这类人的分别心特重,就算“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也要看看是什么样的朋友,是不是?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面的“”还是用真心在做的,可是“”呢?完全堕落了,几乎都是假惺惺,甚至带着强烈的利益欲念。

         “礼仪”,就是形式主义的祸首!重形态不重实质。看上去很隆重,很整齐,很热闹,很有作为,甚至每一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出来的。试想,这样“精心设计”出来的“礼仪”还有几分真心啊?做做样子罢了。

          好笑的是,这种热热闹闹,惺惺作态的“礼仪”居然被称为“传统美德”,还流传了几千年,直接导致“大道”远离,“圣智”废弃,“盗贼”横生。这个恶习,现在还在到处流窜,上糊弄领导,下愚弄百姓;交际,应酬,没有几个真心。若别人对他们的“”不合自己的要求,就会耿耿于怀,甚至会做出过激的事。这就是“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是强制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攘臂,是卷起衣袖。

           扔之,是拉扯对方。

           这种“上礼”是人类的悲哀,是人心龌龊的彰显。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这与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差不多。

        各位,当“大道被废了,“仁义才应运而出的。人类一旦离道后,必将堕落。

       从表面上看,人类的科技在不断发展,文化不断兴盛,景象不断繁荣……然而,这恰恰是背道的结果,是人类在走向灭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正说明人类离“道德”越来越远了。

         “”的出现,促使“忠信”消亡,更是“祸乱”的开始。所以,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啊!

          从佛陀的“如来藏性”,到老子的“道、德”,再到孔子后的“仁、义”,再到“封建皇朝”的“礼、仪”,这不就是步步堕落吗?

      在几千年前,孔子不愿跟随老子去返璞,想在世间大有作为。老子告诫孔子:你的大有作为,将会导致人类“道德”沦丧。

        现在人类还有道德吗?你看老子多么厉害。所以孔子是社会道德沦丧的元凶!!

       当然老子只是客观地说出了道的运行规律而已。“成住坏空”不就是“道”吗?道德沦丧也是发展啊!所以老子骑着青牛洒脱地回家了,留下孔子在世间“发展”。

     各位:

      当我们站在的层面俯瞰三维,一切推动人类社会、民族国家兴旺和灭亡的,都是他们该做的,这是他们的本分,都是合道的!孔子、孟子等亦复如此。哪里有什么好坏对错是在展现“成、住、坏、空”的“太极”循环

      所有人,请走出历史吧!忘掉过去,什么家仇国恨,都没有。

      世界大同!世界大同!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什么是“前识者”?就是前面的“上德、下德、上仁、上义”,再加“上礼”,是一步步地背道叛道远离“大道”了;是一步步地丢失“大道智慧”走到无智,走到妄想颠倒了。

      “上德、下德、上仁、上义、上礼”是推动人类离开“八识真我”,摈弃“七识真心”,让“六识妄心”壮大,让“前五识”做“跳梁小丑”,带着“贪嗔痴淫杀盗”魔民乱窜,把幻境“空中华”当真,在虚幻的“生死世界”里执着生死。

         这里的“”就是“花”,表“华而不实”,表“无常变化”。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意思是:因此大智者是立身于厚实的【无为大我】,不处浅薄的【有为小我】;行持“万众一心”的【结实德相】,绝弃"仁义、礼仪”的【浮飘虚华】。

    “大丈夫就是“大智慧者”。

    何为“厚”?“上德无为”是谓“”。

    何为“薄”?“下德有为”是谓“”。

    何为“实”?守住真心根本则为“”。

    何为“华”?识心虚妄是无常之“”。

     各位,“道”是,是,是无为,是如如不动。而“德”是,是,是有为,是这个“动”了一下。这一“动”可不得了啦:

      这一“动”引起无量的“动”!

      这一“动”“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啦!

      所以,由“”到“”,是从【到【】,从【隐形到【显相】,其实就是背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主播信息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