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道诠释《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西山道诠释《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00:00
22:21
《道德经》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

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简单解释:

守静而动,无为而无不为,是道之行。虽然要有足够的刚强,才能展示称雄称霸,但是,再妄动也要守静,不露锋芒才能得安然;甘愿处下做天下溪河,接引百川归大海,再怎么巨浪冲天,也不会偏离“万浪一海,万众一心”的德性,犹如婴儿般不分别。

阴为阳根,不离辎zī重,守阴抱阳,是道之貌。处在世间,就在黑白阴阳之中往返,但黑白不偏道,是非不离德。若不执着,就会清净得如虚空一样寂寥,浑然为一体。

荣辱不惊,简单为本,富贵思清贫,是道之妙。荣华富贵也好,位高权重也罢,都要记住:“辱”是“荣”的根本,而“荣”是“败”的元凶!故要守平淡,安住“本来空”,保持身处最底层,守柔内敛,长久不殆。因为“道”本圆满,“德”不离“朴”。

� 无限德相都是“一”,回头归“道心”。道心如圆心,减损半径往回走,返璞归真心。所以,智者无论怎么天马行空,也不离“道心”,这是成人成圣的要领。



详细解析:

首先要解决的“知其雄、白、荣”,“守其雌、黑、辱”的“其”是谁?这里的“其”指的就是“道”,是“得道圣人”,是正在觉醒的,正在“返璞归真”的“你”。

本章是从三个列举来平行论述“道”与“德”的辩证关系,强调无论俗人还是圣人,在人生的巅峰时期,如何使自己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不变质。“常”和“德”是一体两面,作为修行人,做到“德”不离“常”就可以圆满自性,因为“常德乃足”,自性是本自具足。



“雌、雄;黑、白;荣、辱”,这样的用词有无数,然而所描述的对象都是一致的,都是指宇宙的状态,是代表宇宙对立的“二元素”。

“天下溪、天下式、天下谷”,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是所描述的对象也是一致的,也是指宇宙的状态,是代表宇宙万法,形形色色,空空有有,无非都是“一”。

“婴儿、无极、朴”指的都是宇宙万法产生前那个“无同无异”的混沌状态,是不分别,不执著,爆发力最强的起始点。



第26章讲“重为轻的根,静为躁之君”。围绕“二元”因素,本章也一样,抓住“雄不离雌;白不离黑;荣不离辱”,守阴而抱阳,天马行空都不离“常德”根本。

那什么是“常德”?

“德”是“一”现出来的相互轮换的【种种相】。

“常”表“一”的恒常不变之【寂静空性】。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表动:强大和躁动;

“雌”表静:柔弱和寂静。

意思是:尽管自己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不随便显露,反而守住柔弱,谦卑,安静,甚至甘愿低头,像天下所有的溪涧一样,接受各方流水来充盈自己,不分别,不拒绝。这就是“知其雄,守其雌”。

像溪涧那样守柔处下是内敛,是安静;像溪水那样奔腾向前是奋斗,是勇猛。但是,无论溪水怎么前进,怎么奔腾,都不会离开蜿蜒曲折的溪道,循规蹈矩。这是不是“常德不离”啊?而天下所有溪涧,都像婴儿一样无分别地接纳来自四方的涓涓流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

“式”,即模式,状态。

“忒tè”,表差错。

见过青蛙捕食吗?青蛙的舌头厉害吧,能弹得很远很远,在青蛙眼前飞过的小虫子,几乎很难逃过它们的舌头。青蛙明明知道自己的舌头如此厉害,但是,它们在捕食前一定是趴在那里一动不动。这就是“以静制动”。

为人处事也一样,正所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即使自己有很强的能力,也不要锋芒毕露,要安守自己阴柔暗昧的状态,候机待发。这是不是“知其白,守其黑”啊?

“白”是阳,“黑”为“阴”,守阴而抱阳,才能“不殆而长保”。这就是宇宙运行的规则。

柔弱胜刚强。只要始终保持安静柔弱的本质,那么,行为做事始终都能处在最圆满的状态。这是不是“常德不忒tè”?

各位:

“静为动之母;阴是阳根本”。

再怎么“动”终究都回到“静”中;再怎么“阳”,都有“阴”来平衡。

比如: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后,阴气下沉,阳气上升。男人们扛着农具出门锄地,种田,修桥、铺路,干得热火朝天。

一到天黑,阳气回落,阴气上升,男人们回家洗脚、擦脸,与妻叙叙话,给儿洗洗手,享受家里安静的快乐。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足”,就是具足。

“朴”:是原点,是道心。

什么是“荣”?什么是“辱”?

“荣”是“有”,是富饶,是蓬勃发展,大所作为。

“辱”是“无”,是贫瘠,是守柔无事,自然本份。



《道德经》第13章讲过“宠辱不惊”,就是“荣辱不惊”啊。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将来还是光溜溜回。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来”都是“无”。可是在世间大染缸里滚爬了几十年后,现在全变成“有”,拥有得越多就越光荣,就越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那些一无所有的人,凡夫都看不起他们,视他们为低贱,甚至侮辱他们。

殊不知,一切都是有两面性的:

拥有“有”并不一定是好事,你在宾客盈门,位高权重的同时,你也有了无量的恶业和焦虑,晚上睡不好,白天应酬忙,弄不好来个隔离审查,竹篮打水一场空。

拥有“无”,也不一定是坏事,你看,“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无牵无挂无噩梦,五脏六腑负担松,轻轻扬扬往上升。

这天下大道的法则,犹如太虚谷神,深妙莫测。所以,荣华不忘低贱,高处不胜寒啊。辱是根,荣是叶。“常德乃足”啊!若能守着[本来空],长久不离“本”,定“复归于朴”,返朴就归真,大道制度永恒不变。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本章《道德经》到这里也快结束了。那么老子的核心思想究竟是什么呢?

这一章比较抽象,老子在本章从三方面平行列举论述,最终指向“大制不割”的核心命题。



“朴散则为器”:

朴,就是“无”,是起始元点。

散:是“无量”。

器:指宇宙万事万物。

“朴”就是“返璞”,是返回“道心”,返回到“起始元点”,是“归空归真”。这是【自利】。

“散则为器”就是“从空出妙用”,大作梦中法事,成就无量“法器”。这是【利他】。

故而——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官长:就是根本,就是原则。

圣人不执着“朴”,也不执着“器”;不执着“一个空”,也不执著“无量有”,圣人既可以“复归于朴”,也可以“散则为器”。

在圣人眼里,空有不二,只要抓住【真心不变】这个根本原则,就可以无量妙用,自利利他。



故——

“大制不割”!

“大制”就是宇宙十法界的根本原则。

“不割”就是没有界线可分,永恒,完整。

《道德经》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要抓住这个“一”,这个“圆心点”,再怎么“跑马溜溜”,也跑不出强大的“向心力”。这不就是“大制不割”吗?!

因为没有离开“一心”,一定常在觉中!

老子通过“雌雄、黑白、荣辱”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道”的本来面目;告诉我们“常德”的真实含义是“德”不离“婴儿,“德”不离无极,“德”不离“朴”,“德”不离这个“一”;更是告诉修道之人要“尊道贵德”,只有不失“本质、本我”,才能归入“空寂”。



本章一直在拿“人之道”说“大道”:

真正做好“人之道”,就不要在乎拥有多少,自然而然就是“道”,长长久久【顺大道】;

真正要达到“天之道”,就做减法,减得越多越好,最后把“自私小我”全部减光,减得光溜溜,赤条条,无牵无挂【行大道】。

其实这里无非是强调做人、做圣,都要做减法,内守简单不外求,目的都是为了悟道,为了返朴归真。

如果有人不知道从何处减,那就先减“贪便宜”,尽量多吃亏!吃亏是福嘛,厚德能载物。“人”字,左一撇,右一捺,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多吃亏】是适合所有人的一门修行法门!

第一,吃亏就是我们还债的时间点到了。此时不还清债,难道想利息多一点再还吗?法界是绝对公平的,是没有冤假错案的。

第二,吃亏就是积累福报。既然拿了别人的便宜要还债,那么人家拿了你的便宜呢,难道不用还债吗?也要还的呀,所以多吃亏,千万不要贪小便宜!

第三,吃亏就是历练心境。一次、两次、三次……慢慢地,吃亏变成心甘情愿了,连脾气都没了;再慢慢地,连“心甘情愿”的念头都不起了,好!你已经移民了,在极乐净土了。

修行其实很容易,但世人往往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总是在求什么秘法,总想不劳而获,老幻想着能得到高僧大德的加持灌顶,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噗通一下灌入他体内,于是金钱来了,身体好了,长命百岁了,能往生极乐世界了……

试想,这“小我”满满的心,即使佛陀、老子亲自给他们加持灌顶,你说能灌得进去吗?

要得到灌顶加持,首先应该把【心杯】里的贪欲放空,把世间的邪知邪见倒空后,再来接受大智慧,这叫“灌顶”!

《楞严经》也讲,要想用瓶子装满甘露水,先必须把瓶子里的毒液彻底洗净。如果瓶子里还有余毒,那么,装进去的甘露水都变成“毒甘露”,不但害自己,还会害别人。

末法时期,处处都是打着“传统文化”旗帜的各种讲座,处处是“心灵鸡汤”,这些“毒甘露”还有各种各样的美名,无非吸引同类之人。所以,扬升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清除“小我”的一切“贪嗔痴”。



注意,所谓的秘法是很危险的,大多是邪术类的东西。另外,家里千万不要随便安放神位,你想要的东西不会来的,但是各种低劣的仙家是一定会来的,而且,来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千军万马,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有很多麻烦,子子孙孙都会麻烦不断。

再说了,这些做法,只会在三界六道里陷得更深,跟自己的灵魂觉醒无关,跟成圣成佛无关,跟往生极乐更加无关。

遗憾的是,很多人总想着找这样的捷径去极乐世界。试想,如果这么自私贪婪的人都能去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的腐败程度也太严重了!



各位,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或几个相对自己人生经历来说的鼎盛时期,世俗人也好,得道圣人也罢,也都会经历这样的黄金时期,而难就难在能不能保持好的状态,以平常心,一以贯之地坚守住本分,不躁不狂。

学子学业有成,成才了;创业者事业有成,成了成功人士;学道修道者修成正果,成为了得道高人。可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最后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晚节不保,甚至身败名裂,殃及他人,害己害人。

“雄不离雌;白不离黑;荣不离辱”。宇宙一切人事物都遵循着“大制不割”的道法规则在运行,只要人人都能够“尊道贵德”,恪守本分,守阴抱阳,那一定能很快进入极乐净土,没身不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