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27章-
善行无辙zhé迹,
善言无瑕谪zhé,
善数shǔ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 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
是以圣人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
简单解释:
最上乘的“行持”是[无为],是不会看到行者任何修持的痕迹。因为一旦[有为]念头飘过,必有痕迹,已非上乘。
最上乘的“言语”,是用“大善”道理,随顺人情世故而不悖bei真心根本。因为“重为轻根”,只要根本不失,宛如春夏树叶,秋冬来时终究归根。
最上乘的“计算”是怎么算都是“一”,因为万法都是从一个“道心”中出来的。
最上乘的“闭关”是关闭[心门]。因为[心门]不执著,纵经六根过,不留半毫痕。
最上乘的“戒规”是在心上。一切有为戒绳都是方便戒,心戒才是正戒。
是故,圣人眼里,任何人、事、物都是“一”,是平等的,所以是平等对待,这才是真正的【大善智慧】。
所以,我们都要学习善知识,要做真正的“善者”;而凡夫的无明,也可作为我们的借鉴。
如果不肯学习大道善智;如果不肯借鉴他人提升自己,即使妙理一套套,也是个大迷糊蛋,永远沉沦。这就是无上大道规则。
�
详细解析:
这里最重要的是先把“善”这面大旗竖起来,不然的话,纵然说得妙语连篇,也是枉然。
《道德经》在前面已经花了很多章节来诠释这个“善”字,无非是要我们这些“不善凡夫”,竖起真正“善”的光辉旗帜!做一个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心处“大善”境地,对境处事。
�
“善”是什么?
“善”就是“大道、大我”;“善”就是“真我虚空”;“善”就是“大光明藏中谁非谁”;“善”就是“万众一心,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
“善行无辙zhé迹,善言无瑕谪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道德经》用“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作比喻: 人只要不离开“道法自然”这个根本,在大善中“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按自然规律办事,则无需多费周折,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无可挑剔。试想,谁能做到无可挑剔?唯有“大善”圣者。
俗话说:“事成于慎而败于纵”。在顺境中要节制,在逆境中要谨慎。即便是一帆风顺,也不可掉以轻心,只有以“安全驾驶”的姿态去谨慎行驶,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当在逆流中行船时,若不谨慎,有可能会船覆人亡。
“善行无辙zhé迹”:
“辙迹”是指车轮痕迹。
行走不会留下痕迹?不可能,即使有飞檐走壁的功夫,也会留下蛛丝马迹。
为什么“无辙zhé迹”呢?
那是因为“善”是【无为大我心】,所以,再怎么“行”都是在“行无为之事”。
就拿做善事为例吧,“善行无辙迹”的境界是:没有”我在行善布施“的这种“小我”念头,也没有感觉自己有行善布施的功劳,没有,连一丁点都没有。
这就是《楞严经》“六十个圣位”中“第八回向位”的“当度众生,灭除度相”的境界,就是没有【度众生】的相。 如果谁真做到了这样,那么此人的圣位就是“第八回向位”,可是谁也不知道啊,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善行无辙zhé迹”。
“善行无辙迹”,就是在“无我”状态下的自性流露。也就是说,在“道”的境界里没有小我做作,都是自性流露,做什么事都不造业。
反过来呢,只要有一丁点“私”,有一丁点“小我”,那么一定不是“无辙迹”,当然也不是“善行”。
“善行”之人,不求彰显、不求扬名、不求立功;他们不需要,也不在意留名不留名。“善行”是顺应自然的结果,是高明的、自化的、无形的,当然不会留下痕迹。
“善言无瑕谪zhé”:
“瑕谪”是瑕疵,纰漏。
朱元璋对这一句是这样解释的:
君子之道,行人不能知,以其无夸己之言。其又不自矜,既不自矜,何有妄言?妄言既无,安有瑕谪?
可以说,没有瑕谪的“言”是不存在的。所以“沉默是金”;而老子也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在这里的“言”就是指语言,是说话技巧。
当今这个社会,靠嘴巴说话是最赚钱的,好多人专门学习说话技巧。能说会道,是一门很吃香的世间巧技,说得圆融,就像阿庆嫂,黑白通吃,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没有半点纰漏,大家皆欢喜。这是“善言”吗?这是“无瑕谪”吗?不是!他们这种“言”是大“不善言”,是大“瑕谪”,是大罪过!因为,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婪私欲,破防自己的道德底线,信口雌黄,巧言令色,鬼话连篇,不知害了多少人家破人亡,导致这个世间处处是陷阱。他们的“瑕谪zhé”实在是太多了。可以肯定,老子是绝对不会表彰这类可恶之人。
什么才是“善言无瑕谪”呢?
就是直心说话,不假小我思维。无论是讲道说法,还是为人处事,在这种状态下说出来的话,都是无瑕可击,妙不可言。因为不是你的心意识在说,是【本我】流露,不带小我私欲,说出来的话肯定“无瑕谪”了。
反过来,在小我意识分别心驱动下讲出来的话,讲得再好也是邪说、歪说。
�
“善数shǔ不用筹策”:
“数”shǔ,指计算,算计。
“筹策”指类似算盘的计算工具。
意思是:不用计算工具计算。这不稀奇,你见过有谁在算计别人的时候拿着算盘的?或者有拿着计算器的?没有,可是他们算计起来,脑子转得贼快贼快的。咦,难不成老子在这里是在赞叹这些会算计的人?绝对不是!
算计什么呀?论谋事算计,刘伯温厉害吧!还有帝王旁边的那些幕僚。可是,他们再怎么算计能算得过老天吗?最后都算到哪里去了?连自己的下场都算不了,还算计别人?
算计别人的人,最后一定被天道算计!看看从古到今,有几个会算计的人能得善终?
那什么才是“善数不用筹策”呢?
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执着世间小智,“大”事不糊涂,“小”事越糊涂越好。因为你再怎么会计算,也不能把自己的罪恶算计给别人;不能把别人的大智慧算到自己身上;更不能把圣人【大我无为】的境界算计给自己!
“善数”是用“大我的心”处一切事,哪里用得着计算?哪里需要什么计算工具?心境无边啊,心越大,获得的越多,所以不用“筹策”。
朋友,是你的跑不掉,顺其自然就好。法界是绝对公平的,一切痛苦和快乐都是自己修的,人人都在修行。天下没有冤案!
�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关楗”就是门闩,横木叫“关”,竖木叫“楗”。
意思是:有一种门,没有门闩不可开。
奇怪了,难道是用上门闩可以打开啊?这是什么门呀?
告诉各位,这个门不是铁门也不是木头门;不是房门也不是墙门,而是“心门”。这里不是在讨论怎么关门,而是在讲什么是最高境界的“闭关”。
�
很多修行人都知道闭关,住在山洞里的不是闭关,那是躲猫猫。而真正的闭关就是【闭意识心】,【闭念头】。
怎么闭念头?就是不执著,歇妄想,哪怕走在闹市里,对任何事都“无所住”!这就是【无念】!
各位,不要以为【闭念头】是一个念头都没有,呵呵,除非死人。死人肯定一个念头都不会有。
真正的“善闭”是【心无执着】,精神内守,六个“识心”少管闲事。
因为,只要心中有“小我”,你的理想再怎么美好,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当真正认识了宇宙“大道”真相,认识我们的自性本自寂静,你就不会再执着了,就会减少“小我”念头,减减减,直减到自己守柔不争,无欲无求,简简单单,自然而然地回归了“本心”。这就是“善闭”。
�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结”就是“戒”。
“绳约”,是规则的意思。
有人要说,不用绳索捆缚都解不开,这怎么可能啊?除非用手铐!
在这里要弄清楚的是
“结”就是“戒”。
“善结”就是不戒。
为什么要“戒”啊?为什么要“约束”啊?
站在道的层面看一切万事万物,都在自己的道上运转,成、住、坏、空,自然发展,还需要“约束”吗?
站在三维世界的层面,如果只在相上戒这戒那,都无法圆满自性。真正的“善结”就是自性戒。心戒,没有半点“辙迹”,所以“不可解”。
“善结”为什么“无绳约”?因为“善结”就是“道法自然”,看不见,却确确实实存在着,故而“善结无绳约”。
你看,大小悬殊的星球有无数,谁敢离开看不见的轨道?业力悬殊的凡夫也无数,谁逃过了看不见的引力波牵引?那看不见的绳子,“不可解”啊!你若真明白了这句经文,你还敢“顺手牵羊”吗?
�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袭明”就是内在的大善智慧。
什么是真正的“善救”?
因为“万众一心,万法一体”,每个人都是“一”,不管他是高贵还是低贱,也不管他是善良还是恶毒,他只是个因缘相,所以不舍一人,故“无弃人”!
我们平常说谁离德叛道,这是从相上说的。众生只是我们的妄想生出来的,是空,是幻,就像电视剧里的坏人,我们费尽全力也改变不了他的剧情。不管什么样的剧情,都在道上,所以不需要执着度任何人。
�
因为“万众一心,万法一体”,每个物也都是“一”,不管它是稀有的还是普遍的;也不管它是名贵还是低劣,也不管它是有害的还是有利的,它也只是个因缘相,所以不舍一物,故“无弃物”!
从根本上来说,十法界的一切事物都在道上,顺天道者在道上,逆天道者也在道上,只是“道”的目的地不一样,所以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
故——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师”是可供学习的。
“资”是可供借鉴的。
这里的“善人”就是得大我心的圣人。所以,真正的圣人才是凡夫的老师;而凡夫之所以是凡夫,是因为“小我”障心,心昏暗。若不开启宇宙大智慧,心灯不明、不亮、更不大善。这也是修行者的借鉴,更是凡夫跳出三界火宅的借鉴。
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皆有其用处:善者可以为老师,恶者可以为借鉴。
对于不善的人,不鄙弃,能劝勉就劝勉;能诱导就诱导。以他的不良行为作为前车之鉴,还可避免重蹈覆辙。所以,看问题要全面,不可浮皮潦草,亦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可妄自尊大,恃才傲物。
�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贵”指程度很深。
意思是:如果无明凡夫不愿意学习圣人智慧,不把圣人贵为老师,不彻底反省自己为何不善不明,即使拥有无量的世间智,也只不过是一只小蚂蚁而已,永远在低维世界里;如果修行人不愿意把凡夫的无明作为借鉴,不愿意反观自己,不愿意从心上下功夫,即使大道妙理滔滔不绝,也是个大迷糊蛋,再往上蹦,也蹦不高一尺两尺。
这里是老子对“自见xian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等再次发出警示,强调若“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则“虽智大迷”。
什么是“虽智大迷”?
现在整个地球人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狡猾,一个比一个奸诈。我们有能力将铁疙瘩扔到火星上去,有能力制造威力无比的核武器,有能力将一个大型图书馆的全部资料压缩到一个芯片里面,我们甚至有能力把地球凿穿。然而,就是这么聪明能干的几十亿人,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难道不是“虽智大迷”吗?迷糊啊!老子真了不起啊!早已把我们洞穿了!遗憾的是我们不醒悟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富翁,都拥有整个十法界,却非要把心缩小到铜钱眼那么一丁点,为了小小的财色名利,争个不休、抢个不止,你说迷不迷啊?其实,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只有善于吸收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融会贯通,才能少走弯路,顺利抵达彼岸。
�
“是谓要妙”:
就是说,上面讲的,就是大道妙理。
�
�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