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身健康问答录
1问:为什么我做过几次心理咨询效果却不太明显呢?
高月明:原因很简单,如同一棵碗口粗的树你一斧头是砍不断的,而不论用大力、小力,只要你不断地一斧头一斧头地砍下去,一百斧之内此树一定会被你砍断一样,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也是一个较漫长的,需要你“多斧头砍下去”的过程。记住:重复导致有效。
2问:如何直接修改脑中神经线路的连接模式?
高月明:一切生命功能、技能和思想都在脑的控制之下,即归根结底都是脑神经程序在控制和表现其存在。训练、学习和认知新事物的过程就是最直接的修正神经连接的方法。
3问:彻底治愈心理疾病的有效方式是什么?
高月明:因为任何人的心理行为、情绪情感和人格系统(例如勇敢或懦弱、正直或卑鄙)都是以记忆方式储存在其脑中的,一个人经历的情绪情感(焦虑、抑郁、强迫和自卑等)都是由外在刺激激发了脑中事先预置的“神经扳机”(如同膝跳反射)而产生的反应,所以,治愈心理疾病的有效方式,关键不是改变外在环境,而是重新预置“神经扳机”。
续问:如何才能重新预置“神经扳机”呢?
高月明:你必须理解什么是“神经扳机”及其形成机制。只有明白了它的形成机制,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反制。
续问:什么是“神经扳机”?
高月明:就像扣动的扳机会发射子弹一样,所谓神经扳机指的是一个刺激必定会引发另一神经反射的现象。例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抓握反射等就是最简单的“神经扳机”。实际上,人体中的所有本能反射都是与生俱来的“神经扳机”。这包括愤怒、抑郁、焦虑、喜悦等情绪反射。这些情感反射帮助我们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例如,愤怒反射(振奋精神)应对危险,焦虑反射(积极思考)解决危机,抑郁反射(灰心丧气)让人们放弃无法实现的欲望,节省有限资源和精力,不做徒劳努力。每一种本能反射在大脑皮质中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神经核区域。如果某些刺激让本能“神经扳机”过度被激发,那么一个人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续问:为什么本能反射会被过度激发?
高月明:首先“刺激引发反应”,而适度正常的刺激会引发适度正常的反应,因此,过度被激发的原因只能是由“过度的刺激”导致出现的“过度的反应”。举一个例子,狗是咬人的,而我家曾经养的一条狗竟然对人产生恐惧,见到陌生人就会退缩和逃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因是,在这条狗还是幼仔时,为了给它套上脖圈,我在几天内有很多次追着它跑,每当要给它套上脖圈时,它都做出激烈的反抗(四脚朝天、张大嘴撕咬、高声嚎叫),因此,最终在几次“折磨”下,它的脑对我(又泛化到所有人)就出现了过度的恐惧反应(过度反射)。相对于一个人来说:在你幼年时,只是几次的强烈刺激,就会在你的脑中迅速形成针对这一刺激过度敏感的“神经扳机”。为什么在幼时只是经过几次的刺激就会形成这样强烈的反
射呢?
因为在脑神经系统处于初期构建时期,还没有形成进行强力判断的“经验”,因此对外在刺激很容易接受和形成初始的“神经扳机”,而在成年后,相同的刺激仅仅是“过眼云烟”,很难对你的性格再形成影响。因此,孩子在长到1岁的时候,性格几乎被确定一半了,而在长到9岁的时候,性格几乎被“定型”了。因此,一个人在成年后经历的焦虑、恐惧或抑郁等心理疾病就是在他幼年时脑中就已经埋下的“地雷”,只是他成年后经历了不良刺激触发了这颗地雷而已。当然,如果人生经历比较“阳光顺利”,地雷则永远不会被触爆。就是说,现在折磨你的就是过去遗留下来的你自己。
续问:如何处理“心理雷区”?
高月明:避免心理地雷被触爆的唯一方式是拆除触爆连接装置—改变“神经扳机”的连接线路,让在相同刺激下不再引发心理疾病性的神经反射。
续问:改变“神经扳机”的方法是什么?
高月明:所谓“神经扳机”就是指脑中记忆,因此改变神经扳机的方法就是改变记忆。
续问:如何改变记忆呢?
高月明:记忆分为两种,即知识型记忆和技能型记忆。例如,记住一首诗或狗是咬人的是知识记忆,学会骑自行车或形成的某个习惯是技能记忆。因此“怎么来的也要怎么去”,改变记忆,即重新预置“神经扳机”的两种方法是获得新认知和训练—即获得正确认识和进行正确心理技能(应对危机的方式)的训练。
续问:如何获得正确的认知和训练呢?
高月明:一个人患上心理疾病就好像是被周围环境(人文环境和教育经历)催眠了。如同一个人无法将自己催入真正催眠状态中一样,一个人自己也无法将自己从催眠状态中解除出来(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因此,要想从心理疾病中“跳”出来(如同解除催眠状态),就必须要依靠外在力量强力介入干预,因此,心理治疗的方式也称为心理干预或危机干预。因为任何人都是环境“雕刻”出来的产物,因此只有主动选择优良的环境才能改变这一切。例如,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树立积极正确的信仰和经常接触可以指导你生活和事业的老师。
续问:以上都是理论,具体又该如何操作呢?
高月明:再次明确,治愈心理疾病的机制和治愈心理疾病的标准是,不再对本能反射(愤怒、抑郁、焦虑和强迫等)做出过度的反应。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要对本能反射进行“去敏感化”。或者说,对引发心理疾病的环境事物获得正确的认识和采用正确方法进行应对它的心理训练。
心理疾病的形成机制是:过度刺激形成了对某一事情过度反应的心理处理机制,后来这个机制又泛化到其他同类事情中。这个处理机制在应对其他事情时产生的过度反应带给了你痛苦,让你经历到了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疾病。改变处理机制的方法是需要外在力量的干预介入,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当你发生焦虑或抑郁或强迫时,给心理医生打电话,最好与其直接交流,让他对你进行直接指导(干预介入),告诉你应该如何处理让你感到焦虑,抑郁或强迫的事情(注意:只有在你“犯病”时,这种干预介入才有效)。这样在经过几次正确指导后—例如在经过了10次的指导后,那么在第11次“犯病”时,你就很可能不用再打电话了,因为你会“自动”地知道该如何处理了(心理和生理反应都会自动地发生改变)。因此,当再次遇到类似危机时,你就已经形成了“正确地应对危机的心理技能”(记忆),你的心理疾病也就痊愈了。
每一次对“错误的应对危机的潜意识”所进行的矫正,实际上就是改变组成你的性格中的一个“格子”。如果一个人经过长期地修正自己脑中的“格子”,那么当很多格子都被改变的时候,量变引发质变,这个人的人格体系就会突然获得整体的改变,就会由自卑变成自信、懦弱变成勇敢、过度反应变成正常的表达来应对危机了。以后任何事情都不会再激发他产生焦虑、抑郁和强迫等病症了。因此,心理技能的训练是通过心理医生的长期指导,来获得正确应对危机的方式的。你的应对危机事件的方式决定了你的人格,你的性格决定了你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因此,没有完美的环境,只有完美的人格!
4问:对人、事物的负向应对模式不接纳、批判、逃避、对抗、退缩都会导致躯体精神紧绷,长期就会形成身心疾病。打坐可以使紧绷的身心得到放松调适。松紧适当是身心健康的一种表现。这样理解正确吗?
高月明:如果是为了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的话,这样的理解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所以不正确。要想让“心”变得自由,我希望你重新认识这个问题。
第一,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失恋了,这个时候,打坐对他的作用是有限的。最有效的方式是:重新认识和评估“这个事情”。再比如说,很多人贪执在如“黄金、玉石、紫砂壶、官位、地位、虚荣心”等方面,有时人们甚至会为了这些而不惜牺牲生命。实际上,有“人”,才有一切“虚幻”的价值。没有“人”,则一切都如土石一样毫无价值。因此,“人”是唯一的价值,即你的生活是唯一的价值,其他的,一切所有,本质上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当一个人以这样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时,他的心就是自由的。他就不会被自己的贪执和愚蠢所绑架。
第二,你要在日常生活和禅修中经常反省:很多情绪是你的本能反应,这些本能反应是一百万年前原始人为了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逐步进化出来的。今天你虽然不能改变这种神经线路的方程组,但是你能驯化和修正它面对人类社会环境时所做出的过度的、不必要的反应。修正方法是,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方式,重新认识你所面对的环境和事物。而你不应该被这些一百万年前的本能反应所“挟制”,让自己变得很痛苦。你应该不断反省你的心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人或者事物可以从内心控制你。你应该以社会道德规则和生活智慧适应你的社会生活。你应该不断汲取能够让你坚强勇敢和自信面对社会事件的知识和完成心理训练。接触什么样的人,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要多接触积极善良的人,多接触能够鼓励你和让你获得良好的知识和指导的人!
第三,你提出的问题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你现在被“不接纳、批判、逃避、对抗、退缩”等概念“标签化”了。这种标签化把简单的心理事件“放大”了。世界上除了乘法口诀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绝对正确的。他人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你要进行反省,你不一定是这样的人!而你的某些心理行为和表现都属于生活中的正常事件,不要为了治疗小病痛而把“病痛”给“扩大化脓了”—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
5问:一个人的性格是先天形成的吗?
高月明: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由后天的因素决定的。具体在生理层面,是脑皮质中神经细胞的连接方式决定的。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会形成不同的神经算法连接,由此决定了在面对同一事物时每个人的脑中会输出不同的运算结果。这种结果表现在心理行为上就是不同的性格。从认知心理科学来说,性格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而且大脑时时都在通过接收大量的新信息更新着这种认知。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一个人在一生中都在动态中不断调整和塑造自己的性格。正因为如此,一个消极自卑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接触积极的人而成为拥有积极信念、自信和勇敢的人!一个人完全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最关键的是:你要认识到,你的一切心理情感都只是一种神经算法的连接,而你是自由的,没有什么是“必然”的,你完全可以通过新的认知更新自己的神经算法,改变你的内心!
世界上生活的唯一意义,不是身外之物,而是我们的内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