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上集):一碗红烧肉开启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上集):一碗红烧肉开启的航天人生

00:00
05:28

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欢迎收听安徽省科技馆《科学家故事》节目。本期为大家讲述孙家栋的故事:

孙家栋(上集):红烧肉开启的航天人生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翻开他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他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无数个“第一”紧紧相连,他被大家尊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他就是“共和国勋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航天人生。


红烧肉


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省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孙家第一代进城工作的,当教师的父亲对孙家栋的影响很大,他自小就养成了做事严谨的良好品格。


小时候,孙家栋是一个左撇子,上小学时他只能用左手写字,因为和其他学生不同,在学校学习了两周,他就被学校给劝退了。


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小小年纪的孙家栋每天都坚持写字,一年以后,他不仅可以熟练地使用右手写字,而且还可以左右开弓打乒乓球。


继续上学后,孙家栋的各科成绩十分优异,可能正是童年时期被退学的事件,让他自那时起就练就出了异于常人的毅力。


1948年,孙家栋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他如饥似渴,拼命学习,渴望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的学生,将来可以去修大桥。恰好哈工大增设了汽车专业,在那个年代汽车还带着一种神秘色彩,似乎比修大桥更有意思,于是孙家栋便转入了汽车系。


1950年的元宵节,很多同学都回去和家人吃团圆饭了,哈工大预科班决定安排学生晚餐吃红烧肉来庆祝节日,因为“贪吃”,孙家栋就选择在学校吃完这一顿难得的红烧肉,再去姐姐家过节。


正当他等着红烧肉上桌时,校领导突然通知在场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开始招人了!报名的同学必须赶上当晚八点半从哈尔滨开往北京的火车。孙家栋激动地当场报名,经过各方面考评,孙家栋因为俄语基础好,被紧急招入了空军,成为空军第四航校急需的俄语翻译。就这样,孙家栋来不及与家人打招呼,甚至还没来得及吃上红烧肉,就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荣获金奖章


1951年,经中央军委选拔,孙家栋等30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人员,被派往前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飞机发动机专业进行学习,为期七年。


在苏联留学期间,孙家栋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他学习十分用功,每晚看完新闻后就一直攻读到次日凌晨两点。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音乐堂接见中国留学生时,孙家栋在现场聆听了讲话,他下定决心: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当时,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满分5分的同学,照片就挂在学校一进门的地方,1学年后如果能继续保持,便把照片往上挪,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毕业时如果能在校门口保留一张大照片,便可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质奖章。这是所有学生梦寐以求的奖励。几年下来,孙家栋的照片一点点加大,1958年,他以全优成绩毕业,带着金闪闪的斯大林奖章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不久,孙家栋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开始从事导弹研制工作,直到1967年7月29日,38岁的孙家栋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主办单位 |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

运营机构 | 喜马拉雅安徽营销运营中心

主        播| 吕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