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欢迎收听安徽省科技馆《科学家故事》节目。本期为大家讲述孙家栋的故事:
孙家栋(下集):75岁高龄再次披挂上阵
上集我们说到,38岁的孙家栋放弃了熟悉的导弹领域,开始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从此与卫星结下不解之缘。然而,从青壮年到古稀之年,孙家栋仍未停止对航天的探索。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亲自担任总设计师。
愿意在有生之年把探月做好
2000年,欧阳自远找到时任国防科工委常务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向他详细汇报了中国绕月探测计划的科学设想。
栾恩杰听后表示赞同,并提出要请孙家栋出山,担任月球探测工程的总设计师。孙家栋答应了栾恩杰的安排,为了了解月球探测的详细情况,孙家栋主动邀请欧阳自远前往他的办公室,双方交谈长达几个小时。
据欧阳自远回忆,当时孙家栋问得很详细,包括国际的月球探测形势、中国的月球探测如何做以及首次月球探测卫星的各种技术要求等。“他要估计卫星、火箭、测控、数据接收等,技术上的整体配套是否能支持。”
在与欧阳自远促膝长谈中,孙家栋对月球探测工程的热情也逐渐高涨,他当即表示,愿意在有生之年把月球探测这件事做好。
嫦娥一号成功“牵手”月球
2004年,绕月探测一期工程开始实施,这标志着中华民族千年奔月之梦正式启动。此前我国的所有航天试验都是围绕地球的活动,而探月工程则拉开了中国深空探测的帷幕,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继“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然而,探月之路并非坦途。在当时很多人看来,这项工程被贴上了“高风险”的标签。许多人担心,一旦探月失败,不仅会损失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更可能会影响到孙家栋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声誉与荣誉。但面对这些质疑与压力,孙家栋和他的团队从未退缩。正如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张荣桥所言:“他是怀着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满腔热情来的。”
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第一次进入深空。以前所有卫星都只和地球有关系,属于双体运动。而“嫦娥”卫星则要挣脱地球的引力束缚前往月球,这意味着它要面对更为复杂的三体运动,也是第一次。这对于孙家栋和他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但孙家栋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再次展现出了总设计师的卓越才能。他化繁为简,巧妙地利用现有的火箭、卫星和航天测控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嫦娥奔月”方案。
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嫦娥”卫星一步步向月球进发。
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那一刻,孙家栋和欧阳自远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并拥抱在了一起。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孙家栋院士践行一生的誓言,从学习飞机制造到研制导弹武器再到开创卫星事业,孙家栋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融为一体,始终不渝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
主办单位 |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
运营机构 | 喜马拉雅安徽营销运营中心
主 播| 吕律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