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栋(中集):与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孙家栋(中集):与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00:00
08:38

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欢迎收听安徽省科技馆《科学家故事》节目。本期为大家讲述孙家栋的故事:

孙家栋(中集):与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上集我们说到,1967年7月29日,孙家栋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天,北京正值盛夏,骄阳似火。酷热的午后,孙家栋正在进行导弹设计。


此时,国防科委一位同志来到孙家栋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为了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院长向聂荣臻推荐你了,根据聂老总的指示,决定调你去负责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从此,孙家栋放弃了熟悉的导弹领域,转而担起卫星研制的重任,从此与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参与“东方红一号”的研制


中国第一颗卫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这个难题首先落到了技术负责人孙家栋的头上。


根据当时中央对卫星的要求——“上得去、抓得着、看得见、听得到”,孙家栋带领研制团队进行反复的科学论证,他提出“两步走”的研制计划,即先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卫星上天,在解决了有无问题的基础上,再研制带有探测功能的应用卫星。


当时,国外严密封锁技术,不要说完整的资料,研制人员连卫星样品都没看过,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研制条件。然而,国家经济和工业基础薄弱的困难,从未动摇孙家栋和研制团队的坚定信念。


如何在卫星升空后让地面“看得见”?孙家栋和同事们绞尽了脑汁。根据对卫星目视亮度的计算,卫星很暗,地面上根本看不见,于是他们就和搞火箭的同事商量,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借光”的办法。让末级火箭和卫星一起运行,并且在末级火箭上安上一圈增加亮度的观测裙。这样一来,卫星入轨后由于旋转展开,形成直径为10米的发光物体,肉眼在地面就能看见了。


为了实现最后一个目标“听得到”,卫星在轨后必须展开天线才能确保《东方红》乐曲信号被地面站接收。然而,在模拟卫星天线展开的试验过程中,总会出现最后一节天线被甩出去的问题,多次试验都没有成功。于是,孙家栋带领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深入分析,终于找到症结所在——天线结构。在修改天线结构设计之后,试验终获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消息传来,短时间内,天安门广场就挤满了激动万分的人群,人们争相传看《人民日报》号外。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孙家栋又相继担任了第二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等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并参加领导了其它各类卫星的研制发射工作。


两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卫星发射是一项高风险工程。每次发射,不到卫星入轨的那一刻,谁都不敢说百分百成功。”在多年的航天征程中,孙家栋数次历险,其中,有两次经历最为惊心动魄。


1974年11月5日,是孙家栋航天生涯中最为漫长和煎熬的一天。这一天,我国要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然而,距离火箭点火发射只剩几十秒,卫星却没有按照程序转入自己供电,这意味着火箭送上天的只是一个2吨重的毫无用处的“铁疙瘩”。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孙家栋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大喊一声:“赶快停下来!”根据既定的航天发射程序,孙家栋是没有权力叫停的,但发射场负责人尊重了孙家栋的意见,实验及时终止。


检查并排除了故障原因后,火箭再次发射上天,可谁也没有想到,升空的火箭仅仅飞了21秒,就随同卫星一起爆炸。


“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痛哭起来。”孙家栋说,幸亏火箭还飞了21秒,否则整个发射场都没了。


此后的三天三夜,孙家栋和同事们在天寒地冻的大漠里一寸一寸地寻找火箭的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有的人心细,还拿筛子把混在沙子里的东西都筛出来。孙家栋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不能丧气,不能被失败吓倒。最后查明原因,是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


这次事故让孙家栋刻骨铭心:“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从此,他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


时隔10年,1984年4月,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的第二天就出了问题。在移动过程中,卫星上的蓄电池失控,产生了卫星在3.6万公里的高空“持续高烧”的现象。如果不尽快解决,整个卫星都有可能就此陨落。


千钧一发之际,孙家栋参加领导了应急处理工作,他初步判断是卫星相对太阳角度变化导致发热。为此,他提出解决方案:将卫星的角度调整5度。正常情况下,这道指令需要精准确认后,按程序审批签字后才能执行。但情况紧急,走手续已经来不及了,尽管孙家栋的指令已经被录了音,但没有指挥部会商签字,这道命令很难执行。现场的操作人员为了慎重,临时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草草写下“孙家栋要求再调5度”的字据要他签名,孙家栋毅然拿起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三个字的分量和风险,犹如战场上的“生死置之度外”,需要把个人的一切顾虑抛到脑后,孙家栋的选择没有一丝迟疑,最终,热失控问题解决了, 卫星终于化险为夷。不久卫星正式交付使用,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主办单位 |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

运营机构 | 喜马拉雅安徽营销运营中心

主        播| 吕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