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秦汉部分 李斯 贾谊

006秦汉部分 李斯 贾谊

00:00
10:16

第二部分    秦汉部分


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学随之进入新阶段。然而,由于秦王实行极端文化专制政策,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主要有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和李斯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汉代文学作品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首先,汉朝国力强盛,同时代的作家充满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情怀,文学表现对象、领域和范围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其次,汉代文学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对历史机遇和个人命运的关系作了形象的展示和精辟的论述,罕有悲观失望的没落情绪;最后,通过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来反思历史,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从贾谊的政论到司马迁的《史记》,都贯穿着对历史的批判精神。而从汉武帝时开始,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称为西汉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汉代文学主要有辞赋(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散文(《史记》、《汉书》等)、诗歌(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等)。


 


模块一    李斯


知识点一    李斯简介


李斯(?-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与韩非子同为荀子的学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拜长史,客卿,官至廷尉(丞相)。秦始皇去世后,与赵高合谋废去太子,扶始皇少子胡亥hai4为二世,最后为赵高诬陷被腰斩灭族。


李斯是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谏逐客书》为其代表作。此外尚有《论督责书》、《自罪书》以及多篇刻石文传世。


 


知识点二    《谏逐客书》  (精读)


1、写作缘由及其针对性


韩人郑国到秦国修渠灌田,其实是以此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无力伐韩。事发后,秦国大臣建议秦王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故上书劝谏。秦王被说服后废除逐客令,李斯恢复官职。


(《谏逐客书》是古代一篇优秀的公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内容上来说,是对着逐客这事而发,全文紧扣逐客以论说其错误,只抓住逐客对秦不利来说,完全从秦国的利益着眼,有利于秦王接受。且李斯还顺着秦王的感情、心理,引到统一六国的关键问题,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反复论述这个根本的利害关系,这就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


2、评价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


    秦之强大与客卿密不可分。


3、本文论证方法(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


    一是浓墨铺陈,列举事例。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铺陈了秦王所喜欢的大量生活享用,事例充实,铺垫充足,加强了与下文的对比,因而得出的结论极其有力。


    二是扣住事实,正反对比,层层深化。如第一段四君用客(实笔)与“却客不内”(虚笔)的对比,第一段四君用客与第二段秦王轻客的对比,第二段中重物与轻人的对比,都在对比之中显示逐客之谬误。


4、艺术特点


    铺排时大量使用排比句式,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大量使用对偶,使文章整齐而富于变化,增加语言韵致。


5、重要段落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模块二    贾谊


知识点一    贾谊简介


贾谊(前200-168),洛阳人(今属河南),十八岁就以文才闻名,二十多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升为太中大夫。贾谊提出积极的政治改革建议,得到汉文帝的信任,后遭权贵记恨排斥,被文帝疏远。贬为长沙王太傅,召回京城后又任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三十三岁。著有《新书》十卷,名篇如政论文《过秦论》,辞赋如《吊屈原赋》、《鵩鸟赋》等。


 


知识点二 《过秦论(上)》(精读)


1、选自《新书》。过秦,意思是论述秦的过失。


2、主旨内容


本文先讲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接着笔锋陡转,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强大的秦国竟然会在转眼之间,被陈涉以摧枯拉朽之势轻而易举的灭亡,从而总结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教训):此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论述方式及效果


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分析排比和对偶的手法


 多用排比句和对偶句,如于是六国之士以下,先用字领起,贯穿下面三句,罗列大量人名形成排比;对偶句如蒙故业以下四句,每两句一对仗。同时也有排比兼对偶的句式,如开头说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作者借鉴赋的手法,行文极尽夸张和渲染,造成语言上的生动气势。


5、对比手法的特点


 全篇采用对比手法,加强了文章说服力。作者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


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几种对比交织,结构自然宏伟,气势也


自然磅礴。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


6、重点词句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崤山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的是秦孝公。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里的是指被征服的六国豪强。


4)陈涉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陶朱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邵铁玲

    非常感谢!对我自考大专有帮助。大爱无私!

    诚风有声 回复 @邵铁玲: 不客气,祝你考试顺利。

  • 吴钩_At

    很好啊

    诚风有声 回复 @吴钩_At: 哈哈,考试顺利。

  • 开开见宝

    背景音樂太美了。感恩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