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魏晋南北朝部分 左思 葛洪 陶渊明

011魏晋南北朝部分 左思 葛洪 陶渊明

00:00
14:15

模块六   左思


知识点一 左思简介


 左思(250-305?),字太冲,临淄人(今山东淄博东北)。出身寒微,因妹妹左棻被选入宫,官秘书郎。左思生活在实行门阀制度的西晋时代,现存的十四首诗,主要内容是揭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诗风豪放刚健,语言简劲质朴。曾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一时竞相传写,据说洛阳为之纸贵。有《左太冲集》。


    左思的《咏史》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打破了传统的专注于一人一事的限制,综览历史,概括分析,为现实服务。这些都是对咏史诗的创新。《咏史》共八首,这里选第一、第二两首。


知识点二   《咏史》(弱冠弄柔翰)(泛读)


 1、主题内容


    为《咏史》八首的序诗。诉述自己的杰出才华和政治抱负。其才华表现在能文能武,既博览群书,善于写作,又熟读兵书,精通军事,足以在关键时刻解救国家危难。多方面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是对自我形象的充分展示。


2、重点诗句


“畴昔览穰苴穰苴用来泛指一般兵法。齐国整理的历代兵法中有《司马穰苴兵法》。


 


知识点三   《咏史》(郁郁涧底松)(精读)


 1、主旨内容


 对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愤慨不平。门阀制度下平庸的世家子弟窃据高位,英俊的寒门弟子屈居下僚的不合理现象,是受压抑者的不平之鸣。如: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


2、分析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两句的表达效果


 这两句诗从自然现象转向社会现实,点名了前四句的寓意,揭露门阀制度下平庸的世家子弟窃据高位,寒门子弟屈居下僚的不合理现象。


3、说明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第一层对比采用比兴手法,第二层对比由自然转到社会,第三层对比是第二层对比的具体化,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与不平。如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4、诗歌结构


全诗分三层:开头四句以反常的自然现象为喻,对照鲜明强烈;中间四句从自然现象转向社会现实,点明了前四句的寓意;最后四句用具体的史事作证,说明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就是门阀制度。


4、领会诗中所用的史实。


指七代。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一句,汉武帝时的冯唐才能出众,但直到头发白也不被皇帝重用。以具体史实为例,说明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就是门阀制度。


 


模块七   葛洪


知识点一   葛洪简介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今属江苏)。家贫好学,博览群书,后好神仙炼丹之术。西晋末年为伏波将军,因功赐爵关内侯。东晋行司徒掾、咨议参军。晚年辞官,隐居于广州罗浮山中炼丹,著述不辍。著有《西京杂记》、《抱朴子》、《神仙传》等。


 


知识点二 《画工弃市》(泛读)


1、选自葛洪《西京杂记》(托名刘歆撰)。弃市:斩首。古代在市集执行死刑,陈尸街头示众,称弃市。


2、主旨内容


 ①揭示了昭君悲剧命运的根由是帝王的专制;表现了昭君自信、正直、不屈服的个性,具有独立自尊的人格。这对后来以王昭君为题材的各类作品有很大影响。


3、结构特点


以画工贯穿全文。从画工为后宫美女画像写起,引出画工索贿,为昭君未得宠幸埋一伏笔,于是元帝追查此事,导致画工弃市。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句,写的清清楚楚,而且波澜起伏。


 


模块八   陶渊明


知识点一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据说东晋大司马陶侃是其曾祖父。他生当晋、宋易代之际,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官职。因为对当时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和门阀制度深有不满,痛感寄迹官场违背自己本性,便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亩。死后,他的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主要成就在于田园诗,描绘田园景物和农村生活,钟嵘《诗品》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实,他未曾忘怀社会政治,除田园诗外,还写了《咏荆轲》和《读山海经》等诗篇寄托自己的抱负,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陶诗总体上平淡自然,韵味隽永,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后世诗歌发展有很大影响。


 


知识点二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精读)


 1、这是一首田园诗。


2、主旨内容


     表达了作者远离污浊的官场,热爱纯朴的田园生活的真情及回归纯朴田园的由衷欣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全诗的主旨句。


3、艺术特色


景物描写极有层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为近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为远景;这些为静态景物,清新宁静,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充满动感,富有生气,以动衬静,农村景象更显静谧可爱。以上为户外之景,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转向户内居住环境的描写,进一步披露了诗人内心的安适悠闲。通过近景和远景、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形式,将平凡无奇的农村田园风光一一展现,表现了作者回到大自然


的喜悦之情。


4、诗中所用比喻及喻义


1尘网”“羁鸟”“池鱼比喻表现自己的个性与官场的冲突。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一句中虚室比喻心。《庄子·人世间》:虚室生白,司马彪注:室 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句用樊笼比喻不得自由的仕宦生活。


 


知识点三  《咏荆轲》(精读)


1、这是一首咏史诗。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式。荆轲,战国时人,为太子丹行刺秦王,未成被杀。事详见《史 记·刺客列传》,燕国人称荆轲为荆卿。


2、主旨内容


     通过叙述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突出荆轲为正义而英勇献身的高尚行为,表达了诗人反对暴政、憎恶暴君的抗争精神。


3、荆轲的人物形象


报答知己,不畏强暴,慷慨赴义的侠义精神与英雄形象。 4易水饯别的表达效果(对渲染气氛、烘托主旨的作用) 环境的描写,场面的渲染,构成悲壮的诀别,突出荆轲行动的正义性与悲剧性。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


5、简析此诗风格豪放悲壮,但与平淡的格调有相同之处的特点。


 陶渊明诗的主调是平淡自然,其豪放不是剑拔弩张,是以舒缓之笔写激愤之情,以平淡之语表达刚毅坚强之意,与他的平淡格调有相通之处。


 


知识点四   《归去来兮辞(并序)》(精读)


1、 辞,一种文体,即赋。


     本文为抒情小赋。前有序,辞重在抒情,序用来叙事,交代作者出任彭泽令到归田的经过。序与词一气呵成,而辞中所言均为想象。写此文时陶渊明尚在彭泽,而后才真正归去。


2、说明诗人归去来兮的原因。


 主要在序文中体现。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3、分析陶渊明归隐的意义和他的思想境界


陶渊明的归隐,是与腐败的官场决裂,宣告绝不同流合污。归隐后躬耕陇亩,参加农业生产活动,是对抗世俗潮流的行为,难能可贵。显示了悠闲恬静的心情,表述人生哲理,不求富贵,乐知天命,与自然同在。


4、领会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比兴象征意义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意双关,象征自己无心出仕,有意归隐;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菊与松象征正直高洁的品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枫飞万里

    这么多咋记啊,看的头晕

    诚风有声 回复 @枫飞万里: 唯一的方法就是重复,不要指望几天记住,今天看一遍,明天看一遍,隔几天再看,再隔段时间再看,肯定就记住。指望短时间内记住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