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先秦部分 韩非子 屈原

005先秦部分 韩非子 屈原

00:00
14:38

模块十   韩非子


知识点一   韩非子概述


韩非子(前280-233),战国末期韩国人(韩国贵族公子),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是荀子的学生。他曾向韩王上书进谏,力主改革,但韩王不用。后来得到秦王赏识,到了秦国,但为李斯所谗而下狱,不久被迫自杀。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总结了商鞅、申不害、慎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学说,主张君主乘威严之势,操制人之术,以法治天下。他还注重参验考实,提倡耕战,强调严刑峻法。他的思想为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韩非子》五十五篇,基本上是韩非子本人所著。韩非的文章分析透辟,论证充分,切合事理,锋芒毕露。其中,《说林》上、下和内外《储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寓言故事和民间传说。


 


知识点二  《难一(节选)》  (泛读)


1、选自《韩非子 难一》。


难:劫难辩驳。韩非子取历史传说中的故事与文论加以辩驳,从而阐发法家治国为政的思想。这种写作手法,后来形成一种论难文体。


2、主旨内容


这两节文字宣扬了法家的思想与观点:强调思维必须尊重矛盾定律,考虑问题要把“一时之权”和“万事之利”相统一(指出文公称霸的真正原因是知一时之权),治理天下要依靠法治,以德化人的“人治”是不可行的。


同时,借此批判儒家的思想(矛头直指儒家宗师孔子)。采用诘难反驳的方式逐层推进,指出儒家赞美的“晋文公之赏”和“舜之救败”都是荒诞不实之辞,前者不明事理,行赏失当;后者既是逻辑混乱,又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3、写作及说理方法


文章先摆事实,然后批驳,针对性强。批驳逐层推进,说服力强。以寓言故事进行说理,如“守株待兔”说明不能因循守旧,“鬻yu4矛与盾”的故事揭示儒家以德化人的“人治本身”的矛盾,说明只有以法治取代人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4、寓言、成语


    守株待兔    yu4矛与盾


 


模块十一   屈原


知识点一    屈原概述


屈原(前353-278?),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人,是楚王同姓贵族。年轻时凭借良好的德行和才干,得到楚怀王的信用,担任左徒要职。屈原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在内政上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在外交上坚持联齐抗秦,统一六国。但他遭到贵族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因小人的挑拨谗毁,终于被楚怀王疏远。后曾担任三闾大夫之职,掌管屈、景、昭王族三姓,督导培养楚王朝贵族子弟。楚怀王为秦所拘,顷襄王接位,任命其弟子兰为令尹,对秦国屈膝投降。屈原遭到子兰一伙的忌恨,被长期流放江南,辗转沅湘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郢都,楚王朝岌岌可危。屈原在悲愤与绝望中,投汩罗江而死,以身殉国。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学习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吸收楚文化传统,接受北方中原文化的营养,创造了骚体这一新的诗歌形式,宋代黄伯思称之为“出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东观余论翼骚序》)。


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他的作品具有想象奇特、感情奔放、韵律铿锵、地方色彩浓郁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我国文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汉代刘向辑录屈原和其他楚辞作品,编成《楚辞》。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知识点二   《离骚(节选)》


1、《离骚》层次结构及内容


《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屈原的代表作,共373句,2490字。)


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结语。第一部分写诗人在现实中的斗争与失败;第二部分写诗人在想象中的追求与幻灭(其中包括女媭的劝说,向大舜陈词,上求天帝,下索神女,最后归于失败);第三部分写诗人设想离开祖国,但最终不忍离去(其中包括灵氛占卜,巫咸降神,去国远游,最后在太空中看到故乡而止步。);结尾表达无法实现政治理想而与楚国的现实政治决裂的心情。(教材节选为第一部分)


《离骚》展示了屈原的思想品格、政治理想和斗争历程,表现了屈原崇高的人格和深沉的爱国精神。


2、思想内容及展现的作者品格


1)思想内容:诗人既有“内美”(世系、身世、气度),又有“修能”(后天培养的才干),希望辅佐君王,但君王昏聩不明、党人为非作歹,诗人依然无怨无悔,正道直行,坚持崇高的品德和理想。表现了诗人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对党人为非作歹的深恶痛绝,对楚王听信谗言的痛心疾首,对自己所培养的人才变质倍感痛心。


2)作者品格:表现了屈原崇高的人格、深沉的爱国精神及正直高洁、出污泥而不染的伟大人格。


3、《离骚》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主要表现在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强烈的主观抒情,丰富奇特的想象,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的采用,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4、分析本诗中象征手法及其表现的意蕴


诗人用佩戴香草表示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才干;把治国之道比喻为道路;用种植香草象征广泛培养人才;人才的蜕化变质则说成是众芳芜秽。整体的象征被称为“香草美人”,发展了《诗经》中广泛运用的局部比兴,是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推进。


5、主要词句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民心”中“灵修”指楚王。


2)美人:喻指楚怀王。


3)彭咸:相传是商代的贤大夫。


 


知识点三   《湘夫人》(泛读)


1、选自《楚辞 九歌》。本篇与《湘君》是祭祀一对湘水之神的乐歌。


2、《九歌》


《九歌》是屈原以民间乐歌为基础,加工创造的一种浪漫主义诗篇(九表示多数,并非实指)。共十一篇,分别祭祀天神、地衹和人鬼。(《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祭祀由巫演唱)、《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泊》、《山鬼》、《国殇》、《礼魂》)


4、思想内容


    《湘夫人》是写湘君思念湘夫人,(先是湘君在想象中,似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临,实际上并未到来,于是望穿双眼,焦灼地寻找。为了相约见面,湘君筑室水中,作好了一切准备,最后湘夫人还是没来,寂寞伤心,将衣物投入水中,寄托自己的思念。)通过描写生离列别、无缘会面的忧伤情景,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执著的追求和热情的向往。


5、人物形象的刻画


    诗中湘君的形象是通过心理活动刻画的。“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是直接描述他的忧伤。“登白薠fan2兮骋望”、“捐余袂兮江中”是用动作神态表现期盼与失望。“鸟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是用反常景象表现焦虑不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通过景物和环境描写表现他惆怅凄迷之情。筑室水中的种种精心布置和优美陈设,则表现了他的期待与热情。


6、描写水中居室环境的语句: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知识点四    《涉江》  (泛读)


1、选自《楚辞 九章》。《哀郢》和《涉江》分别记叙了屈原流放江南的两个段落。


2、主旨内容


《涉江》是屈原流放楚国江南地区所作,记录了流放的行程,描写了流放地区的环境和氛围,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崇高的思想境界:不惧艰难困苦、打击迫害,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


3、结构及内容


    《涉江》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说明渡江流亡的原因在于高洁的志行与浊世的矛盾。第二段是流亡的行程,以及到达溆浦以后独处山中的愁苦。第三段是联想到古今贤者都有共同的悲惨遭遇,自己将无怨无悔,坚守正道。最后一段结语,感叹生不逢时,还将继续流亡。


4、人物形象


    全诗塑造了一个孤独、伟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穿戴与众不同,理想境界是与古代圣王同游,意志坚定,执着顽强。诗中“余”和“吾”用了十七次,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感情色彩,以此突出个性特征。叙事、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在叙述或议论之后,都有表明自己爱憎之情的语句。突出自我、强烈抒情正是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爬山虎爬山爬上了山

    等等,上一集我还在感慨荀子一个儒家能教出两个法家的。 现在韩非子矛头直指儒家宗师孔子 ,荀子的棺材板还压得住吗?

    诚风有声 回复 @爬山虎爬山爬上了山:

  • 阿玉yu

    好听,希望考试能过!

  • 紅se

    讀的好好

  • 小智吾爱儿

    声音好听

  • C豆柚

    很棒了!!每晚都听,希望4月顺利通过。

    诚风有声 回复 @C豆柚: 加油!

  • 1807726mzrg

    别字太多,!

    诚风有声 回复 @1807726mzrg: 我只是自己拿来记忆的,可能很多自己原来都没意识到的都读错了吧。谢谢,您既然听出来了可以给我指出来,让我也得到纠正。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