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 高校态度180度大反转,每个学生都要会用AI!教育大变革即将开启?

8月15日 高校态度180度大反转,每个学生都要会用AI!教育大变革即将开启?

00:00
05:16

【王煜全 要闻评论】粉丝群已经开通

欢迎加入前哨粉丝群,在这里你可以和科技投资人、创业者、各行业专业人士互动沟通,分享心得体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哨相关活动动态,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微信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如果您想洽谈合作,请添加创新地图的微信:innovationmap ,并附上简介。


本期要点:AI大变革时代,什么才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在科学和工程方面排名非常靠前的美国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在人工智能(AI)与教育的融合方面又做了新的尝试。


图片


该学院的杰出教授,负责监督学院教育和研究工作的Arijit Raychowdhury提出了前瞻性的见解,值得大家一看。他指出,在AI技术日益重要的今天,AI已成为每个学生都应了解的基本技能,禁止AI在课堂上的使用是个极大错误,教育者有责任为学生指明AI的正确使用方向,而不是禁止与回避。


因此,佐治亚理工学院允许学生在作业和论文中使用AI,并制定了相关的监管措施以防技术的滥用。他们还和英伟达合作建立了一个集教学、研究与实践于一体的超级计算机平台--AI Makerspace,为工程学生掌握AI领域前沿技术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


图片


Raychowdhury教授强调,要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AI解决问题,从而对AI的能力与局限形成正确的认知,并且明白AI是合作的伙伴,而不是替代思考的工具。


其实,不只是佐治亚理工学院,MIT、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等顶尖学府都在推动AI在教育中的应用。国内的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顶尖高校也在积极将AI融入教学中。


之前,我们还曾提到过,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作为第一个与OpenAI携手的高校,今年一月便率先引入GPT企业版,并鼓励师生在教学和研究中大胆运用AI工具。可见在这半年中,教育界对于人工智能的态度已然发生了显著的积极转变。


图片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宣传车(带着创新能力No.1的口号)


对于这种转变,我深表赞同。Raychowdhury教授的理念与我们所倡导的“人与机器异构计算”也不谋而合。


当前,AI正在像工业革命一样重塑社会结构。所以,我们要特别警惕学校教育与现实需求的脱节,并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与使命。


传统观念中,教育被视为获取既定知识、掌握特定技能的过程,并以知识技能为标准构建了逐级上升的升学体系。但在新技术的冲击下,这种教育模式的问题来了,当AI能够迅速掌握并应用专业领域的知识时,那些花费数年时间学习、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专家究竟还有什么价值呢?


所以,要看清楚,在未来,个人与团队的竞争力不再仅仅依赖于单一技能,而是体现在与AI协同工作的能力上,即我常说的“人类的机器智商”。


那么,“人类的机器智商”从何而来?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这是激发创新、引导AI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还要培养学生面对复杂任务时、调动多个领域的“AI专家”进行协作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备创造力、领导力以及能够高效协同AI的新型人才。以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未来是“善用各领域AI,方能驰骋天下”。


但是,这就意味着,零星的敲敲打打还不够,教育要有根本性的变革。


这并不是指要设立一系列的人工智能专业。因为AI作为一个高度综合性的领域,是计算机、数学、认知科学等多种基础学科融合的产物,门槛较高,且大部分学校也很难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和师资力量。


要进行根本的变革,关键在于要认识到,AI作为通用性技术,将在未来广泛渗透于各科技产业,并且使用门槛在不断降低。因此,核心在于让各个专业的学生能用好AI。


那么,教学重心将从单纯传授AI知识,转向引导学生与AI协作以解决本专业的具体问题,就像在黑板上写再多office的操作步骤,不如让学生上手写篇文章。


相应的,可能课堂教学的比例将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如参与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竞赛、工程实习实训等等。同时,考核方式也要侧重于评估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传统的考试形式或许将不再适用。


这些,就是我们说的新通识教育。


当然,不只是学生,每个人都应成为AI的早期使用者乃至专家,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人类的机器智商”。所以,做个小广告,欢迎关注Tina周日的前哨AI小课直播,手把手教你掌握先进科技。


最后,我还想强调的是,教育的本质在于从战略上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我常比喻,技术是坦克,关键是打出闪电战,因此明确技术的边界至关重要。能打出闪电战的,才是关键人才。但是,这离不开配套的培养和激励机制,让学生能长期且深入的进行实践探索。


比如从中学阶段,美国许多学校便设立了“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enter”(创新与创业中心),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积累起创业所需的技能和心理准备。


再如AI领域的顶级科研大会,神经信息系统处理大会(NeurIPS),还破天荒地为中学生开设了专场,鼓励他们参与前沿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的相应举措可能还相对较少,系统性也不够。但我们也不是倡导要在AI领域开展类似奥数竞赛的升学工具,这是无谓地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不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和兴趣。


当然,有关教育,想说的实在太多,文章篇幅有限,无法充分展开。在今晚的科技特训营直播课上,我将会为你深入剖析大变革时代下的教育和职业规划,如果您感兴趣,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先人一步、看清未来。


最后,做个小预告,8月24日,我将在北京举行一次线下活动,主题为“AI大时代:冲击、挑战与机会”。如果你有空,记得来看看,特训营学员还有优惠,长按下方图片报名,我们不见不散!


图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