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上蹿下跳,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和巴基斯坦情比金坚的重要基础。但一开始的两国关系,却并不像今天这般兄弟齐心。相反,两国曾频繁摩擦,关系也一度不冷不热,当时的巴基斯坦甚至是美国的小兄弟。直到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巴基斯坦才最终做出了新的选择。
今天的印度人,总喜欢叫嚣“我们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其言语里嚣张带着愤怒、高调中带着好战,其“爸爸再揍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
而今天的印度之所以对1962年念念不忘,根本原因在于在那个令人难忘的年代,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踌躇满志,誓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为全面继承英属印度的衣钵而奋斗终身。于是尼赫鲁变本加厉地挑衅我国,严重侵犯我国主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在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给尼赫鲁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课,也将这个自以为是的所谓“第三世界领袖”彻底踹下了神坛。
按照毛主席的设想,对印战争的全面胜利将“一战打出十年和平”。而且因为我军虽然撤到了1959年的实控线以后,但基本占据了两国交界的所有制高点,尤其是阿克塞钦,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
可以说,对印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相比于打印态势的主动,收获了巴基斯坦的友谊,并打开南亚的窗口,才是这场战争的最大收获。
虽然和印度在历史上同属英属印度,是英国女王王冠上的耀眼明珠,但巴基斯坦却和印度建国开始便水火不容。
在英国长期殖民南亚次大陆的同时,也给落后的南亚带来了近代文明的“曙光”,其民族意识也开始不断觉醒,典型标志就是1885年印度国大党的成立。
而为了牵制国大党的壮大,英国在1906年扶持了以穆斯林为主的穆斯林联盟,于是英属印度更加矛盾丛生,不得不依靠英国殖民者居中调停。
1945年二战结束后,英国元气大伤,彻底掉下了日不落帝国的神坛。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英国不得不在1947年同意英属印度独立,但本着搅屎棍的精神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于是英属印度在1947年分化成两个国家。
而因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水火不容,所以两国建国伊始就剑拔弩张,并马不停蹄地打了第一场印巴战争。
由于两国建国不久且准备匆忙,所以尽管巴基斯坦和印度体量相差巨大,但两国依然打成了平手,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克什米尔也被印度和巴基斯坦瓜分。
虽然在联合国的调停下,两国实现了停火,但矛盾不仅没有消弭,反而愈演愈烈,因为美苏争霸的时代早已开始,印巴两国当然不能免俗。
而当时的站队情况是,印度和苏联沆瀣一气,而巴基斯坦则和美国称兄道弟。
冷战开始后,美国和苏联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包围和如何突围。对于苏联而言,欧洲和太平洋方向难有建树,印度洋岸边的印度是苏联走向大洋的希望之窗。
再加上尼赫鲁也深感印度立国时期的家徒四壁实在和苏联有历史上的共同点,所以尼赫鲁对苏联的橄榄枝当然也投桃报李,所以苏联开始大力支持印度的工业化建设,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密。
1959年中苏交恶后,苏联开始将印度作为牵制和围堵我国的棋子,所以赫鲁晓夫在国际社会频频为尼赫鲁站台,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尼赫鲁的扩张欲望。
而美国方面,事实上在印巴独立后两国都是美国的目标,奈何印度表面上高呼不结盟,背地里和苏联眉来眼去,美国只能先和巴基斯坦牵线搭桥。
1955年2月,东南亚条约组织成立,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除了围堵社会主义阵营,为即将到来的越南战争铺路,更是美国拉拢小弟的平台,而巴基斯坦这个非东南亚国家,自然也是该组织的重要成员。
在美国看来,巴基斯坦西临美国的中东盟友伊朗,北接觊觎中亚的阿富汗,向南又是经营印度洋的重要据点,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据点。
而巴基斯坦似乎比美国想得还要好,因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巴基斯坦一直利用穆斯林的身份干涉西域事务,同时在边界制造摩擦,是美国标准的好枪手。
但问题在于,印度也是美国的拉拢对象,不需要巴基斯坦的牵制。而印度又是巴基斯坦的宿敌,所以在印度问题上,美国和巴基斯坦是有分歧的。这直接导致后来的日子里,美国对巴基斯坦有求必应的援助越来越抠门,尤其是1965年第2次印巴战争,美国的见死不救直接导致了巴基斯坦的一溃百里。
而更让巴基斯坦崩溃的是,从1962年尼赫鲁撕下不结盟的外皮“深情呼唤”美国航母给自己撑腰壮胆的那一刻开始,美国和印度的关系也越来越火热。
在被美国无情抛弃的时刻,同样被美国和苏联围追堵截的我们向巴基斯坦抛来了救命稻草。在第2次印巴战争一边倒的危急时刻,我国除大量援助巴基斯坦武器装备,更在东段给予印度最强硬的警告,迫使印度知难而退,保全了巴基斯坦的安全。
正是这一次的救命之恩,让巴基斯坦对陌生的中国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事实上早在1962年印度被按在喜马拉雅山下反复摩擦时,巴基斯坦就感受到了强烈的强者气息,毕竟受够了印度的欺凌,突然有一个更强者将印度打翻在地,这种大仇得报和大快人心的感觉,就是巴基斯坦当年的真实心理写照。
所以在1965年第2次印巴战争后,美巴关系一去不返,中巴两国关系迅速升温。
事实上早在1963年,中巴两国就开启了边界谈判,为加强睦邻友好,巴基斯坦将面积约5800平方公里的喀喇昆仑走廊归还我国。
第2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巴基斯坦提出希望修建中巴公路的愿望,得到我国积极回应,随后喀喇昆仑公路在1966年正式开建。
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较为落后,再加上公路沿线地形陡峭,地质情况复杂,全程1224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成,这条公路的成功通车,巴基斯坦共牺牲了500多名建设者,而我国则有88人永远长眠在高原之上。
喀喇昆仑公路的成功通车,密切了两国的关系,为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强化了巴基斯坦对巴控克什米尔的控制,从此印度被彻底封死在南亚次大陆。
虽然巴基斯坦体量不如印度,但因为同样没有经历惨烈的革命或战争洗礼,巴基斯坦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国家,实则也是山头林立的分解局面,事实上巴基斯坦这个国名就已经明确地表明:这是一个拼凑起来的国家。
而从英国1947年“蒙巴顿方案”的状态来看,巴基斯坦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让印度不能活得太自在,这也是印度不惜一切在1971年第3次印巴战争中肢解巴基斯坦的重要动因。
而因为巴基斯坦西部的俾路支地区和伊朗及阿富汗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再加上巴基斯坦狭长的国土形状,可以说巴基斯坦一直以来都是腹背受敌、内忧外患的尴尬局面,如果不选择找靠山,巴基斯坦别说胜利,能不能活下去都很难说。
所以在美国抛弃了巴基斯坦后,巴基斯坦和我国关系迅速升温。而因为巴基斯坦也是我们眺望印度洋重要窗口,所以我们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可以说一直都相当融洽。
时至今日,巴基斯坦部队中,已经有太多我们的武器,这是巴基斯坦保家卫国的重要保证。当然,对抗印度这个偷偷摸摸搞核武器的国家,巴基斯坦拥核才是生存之道。
从今天解密的资料来看,巴基斯坦拥核,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默许的结果,目的是遏制印度一家独大,维持南亚核平衡。印度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想着靠核武器提升大国影响力,最好是打遍南亚无压力。不曾想小小的巴基斯坦突然有了大杀器,印度偷鸡不成蚀了好几把米。
而我们,无疑对巴基斯坦有过重要帮助,巴基斯坦能够在1998年印度成功核爆后同年拥核的重要原因。
今天的巴基斯坦,依然和美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因为印度这个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巴基斯坦的站位一直很坚定。
就像丘吉尔一再强调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那样,因为印度的存在,中巴友谊万古长青。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