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部主旋律影片横空出世,而它的名字,就叫《横空出世》。
在这部讲述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艰辛历程的影片中,留下了大量震撼人心的瞬间,让无数国人在热泪盈眶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无数先辈们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付出了怎样超乎寻常的艰难困苦,并如何创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迹。
但这部堪比纪录片的优秀影片,并未完整地再现当年先烈们遭受的艰难困苦,毕竟比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可怕的,从来都是外国势力阻挠和破坏的无所不用其极。
早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因无法接受被武器极端落后的志愿军打得一败涂地的尴尬现实,所以美国高层曾多次有在朝鲜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反败为胜”的阴险计划,杜鲁门甚至将原子弹运到了关岛随时待命,美国军方代表麦克阿瑟更是叫嚣要用核武器结束战争,而即便结束战争美国也时常拿着原子弹耀武扬威。
在原子弹的威胁阴魂不散的情况下,毛主席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便决心开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当时正值中苏蜜月时期,再加上当时的赫鲁晓夫为争取新中国的支持稳固地位,顶着国内的巨大压力为我们提供核武器研制的支持,甚至答应帮助我国建设小型核反应堆,这在国家援助的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不过随着1959年中苏全面交恶,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协定,于1960年撤走一切援华专家,我们只能自力更生地继续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在撤走援华专家后,赫鲁晓夫断言,没有苏联的帮助,新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但原子弹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我们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了化茧成蝶的艰难蜕变。
而这一切,似乎都逃不过美国间谍卫星的法眼,作为围堵新中国的主力和急先锋,美国不仅使用卫星不间断监视,更是派出侦察机频繁侦查我国领空,包括核试验基地罗布泊。
在纪录片《国之重器》中,提到1963年美国时代周刊曾以“罗布泊”为题报道说,美国侦查卫星和U—2飞机在这里的试验场地发现了明显的道路、车辆、住房和供应站,场地上活动也相当频繁,很明显,这里即将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而这个大事,只能是原子弹的横空出世。
为了“防患于未然”,将新中国的“蘑菇”扼杀在摇篮之中,肯尼迪和蒋经国经过简单的沟通后一拍即合,由美国提供装备,蒋帮出人的计划呼之欲出,罗布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但就在美蒋双方跃跃欲试的时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这一阴险计划也随着肯尼迪的死亡而夭折。
肯尼迪遇刺身亡后,新总统约翰逊在中国核试验的态度上问题出现巨大变化,毕竟新中国的强大,对于遏制苏联必然有着巨大作用。所以在1964年4月,约翰逊政府认为轰炸中国核设施不值得美国冒如此大的政治成本和军事风险。
但即便如此,约翰逊也依然没有放弃过遏制新中国拥核的努力,毕竟新中国的核武器不仅能针对苏联,更能瞄准美国。
再者,核武器毁天灭地的巨大能量,注定了谁拥有核武器,谁就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即便和苏联长期势不两立,但却有联合苏联共同遏制新中国核进程的想法。
就像今天的安理会一样,五常之间再不对付,在面对外来户入常问题上始终保持着高度默契。
在美国看来,拉上苏联一来可以将苏联绑上战车,二来可以形成更大的压迫优势。
但苏联却选择了拒绝,虽然此时中苏关系已经跌入冰点,但在合伙落井下石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苏联保持了起码的清醒,赫鲁晓夫明白:
1、核武器并没有那么强
核武器毁天灭地的威力毋庸置疑,美国一颗“小男孩”就几乎将广岛市区夷为平地,苏联一颗“大伊万”就将整个亚欧大陆向南推移了几厘米。
但核武器在一个大国面前,作用却是相当有限的。
诚然,一颗原子弹或氢弹能轻易毁灭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但问题是这不是核武器研制的全部。这就意味着美国不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之势快速破坏新中国的核设施,而这种类似于珍珠港的偷袭,自然会遭致新中国的拼命反击。
所以,就像约翰逊政府认为的那样,轰炸新中国核设施是真正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操作。
2、美国不是苏联的朋友
美国是什么货色,作为宿敌的苏联再清楚不过,所以对无利不起早的美国,苏联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
虽说联合美国能提升打击新中国核设施的发展,确保美苏等国家的核垄断。但问题是,轰炸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让苏联背上沉重的骂名,彻底堵死中苏关系的窗口,更会给美国提供“演习”的机会。
试想如果有朝一日,美国也对中国旁边的苏联来这么一下,即便不能造成多大损失,对苏联的国际形象和威望也是巨大的冲击,是真正的“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所以苏联关键时刻“把持”住了自己,罗布泊再一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3、苏联和中国山水相连
当然,即便苏联依然和我们同属社会主义阵营,但也已经成了形同陌路的仇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当然不可能指望新中国像50年代那样充当苏联阻挡美国的屏障。
所以,如果新中国有了核武器,必然是苏联的巨大威胁,因此苏联理论上没有理由拒绝美国的“好意”。
但问题是美国远在万里之外的太平洋彼岸,苏联却和新中国山水相连,如果因为轰炸罗布泊引发了强烈的报复,那么苏联必将首当其冲。要知道,新中国的陆军是真正的陆战之王,苏联即便有钢铁洪流也无济于事,即便能够坚持下来也必然元气大伤。
可以说,我们的实力才是苏联冷静的最大因素,所以赫鲁晓夫最终拒绝了美国。
然后在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中国历史从此分为两半。毛主席风趣地说:“我们应该给赫鲁晓夫颁发一个一吨重的奖章”,其中包含了多少感谢、嘲讽,都不得而知。
而就在我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这一天,赫鲁晓夫黯然下台,一个时代彻底结束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