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气死的蒋经国,叛逃的张宪义如何彻底毁了蒋氏父子的核弹梦?

被气死的蒋经国,叛逃的张宪义如何彻底毁了蒋氏父子的核弹梦?

00:00
10:01

1988年1月13日15时55分,蒋经国突然在台北病逝,他的去世意味着蒋家王朝统治的正式落幕。

而蒋经国的去世,和一个名为张宪义的小人物有直接关系。而张宪义之所以让蒋经国急火攻心,根本原因在于他的身份,是湾岛核能研究所副所长,。

就在蒋经国去世前的1988年1月9日,张宪义携带核武器机密文件秘密逃亡美国,将湾岛核武器研制计划对美国和盘托出,随后美国对湾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报复”,拆除了所有的核武器研究装置,进行了釜底抽薪的沉重打击,这也意味着蒋氏父子苦心孤诣的核武器研制计划至此彻底付诸东流。

而这个志存高远的核武器研究计划,前后已经持续了40多年时间,比印度的光辉战机和阿琼坦克还要“精雕细琢”。

不过,和印度烂泥扶不上墙的能力限制不同,蒋氏父子核武器研究的一波三折,主要和外力有关,具体来说就是美国的阻挠。

虽然美国始终和蒋氏父子沆瀣一气、同穿一条裤子,但具体到核心利益,双方的关系比亲兄弟还能“明算账”。

作为世界上第1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国早在1945年就成功研制原子弹并将其投到日本人的头上,美国对核武器这一大杀器的了解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清楚。所以当成功拥有核武器后,美国一方面拼命阻止敌人成功拥核恐吓自己,另一方面拼命阻止盟友拥核分化和削弱自己的影响力。

而当时的蒋帮,就是美国“渴望”保护的小兄弟,在强烈的大哥光环下,美国当然更希望宝岛永远没有核武器,从而不得不紧抱美国大腿不放松。

所以,尽管美国和蒋帮关系亲密,但具体到核武器问题上却是各怀鬼胎。

世上则在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上空绚丽“绽放”的那一刻之后,深感核武器恐怖威力的蒋委员长就下定决心要研制核武器。在他看来,只有拥有核武器,才能在国际社会提升话语权,更拥有彻底消灭我党的武器优势。

但问题是,研制核武器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更需要强大的人才储备。当时的国民政府虽然能拨款,同时依靠委员长的儿女亲家于俞大维前后奔走招揽人才。但问题是当时的科技水平相当落后,想要在短期内成功研制核武器就需要到美国全面学习。

于是国民政府向美国派出了9名专家,包括日后声名显赫的两弹元勋朱光亚和美国物理学家李政道。但尴尬的是,美国对核武器的保密程度堪比保险箱,国民政府派往美国学习的9名专家只能改为公派留学。

但委员长想要拥有核武器的心情是如此急迫,所以只能将目标转向挖现成的人才。1946年初,李宗仁向委员长汇报,说二战战败后,日本曾遗留下一部分原子弹专家,刚好可以为我所用。

不过由于派系纷争,委员长并不信任李宗仁。所以排除了自己的心腹戴笠组织军统进行调查。但最终的调查结果令人哭笑不得,因为这些所谓的原子能专家,大部分都是八竿子打不到的门外汉,他们之所以冒充身份,根本原因在于想逃避战后的审判。

而更让委员长着急上火的是,由于解放战争开始后接二连三的丧城失地,蒋家王朝也逐渐摇摇欲坠,所谓的核武器研究也就不了了之了。

1949年,委员长虎踞湾岛,开始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伟大征程。不过由于当时对岸也没有原子弹,所以委员长对原子弹研究也相当不迫切。

1956年2月,国民党陆军中将艾叆曾上书委员长,表示苏联可能支持新中国发展核武器,所以还是要早做准备,毕竟核武器的研究时间也挺长的。

但此时迷之自信的委员长始终没有将这个建议当回事,毕竟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哪有资金搞原子弹。

而且但1959年中苏交恶后,新中国受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围追堵截,去哪里去获取原子弹先进技术?所以他认为新中国根本不可能造出原子弹,这辈子都不可能。

不过,我国核工业的隐蔽发展还是引起了美苏间谍卫星的注意,于是美国曾在1963年向苏联提议:有两国各出动一架轰炸机,分别在罗布泊上空投下一枚核弹,彻底打断新中国的核进程。

但是,美国的毒辣计划遭到了苏联的强烈反对,毕竟虽然当时中苏交恶,但对于苏联而言,美国也不是什么朋友。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因此和新中国成为不共戴天的宿敌,那么和新中国山水相连的苏联必将首当其冲,所以苏联没有上美国的贼船。而后随着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轰炸罗布泊的计划也就胎死腹中。

而即便美苏两国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委员长也一如既往地表示这都是美苏的被害妄想症,新中国根本就不可能研制出核武器!

但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罗布泊上空一道划破天际的亮光,以及惊天动地的轰响,宣告了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成功拥核的国家,更在将中国历史分为两半的同时,宣告了委员长反攻大陆梦想的彻底失败。

事实上,从1949年以来的15年时间里,尽管反攻大陆的叫嚣日甚一日,但充其量就是渲染对手威胁,争取更多的美国援助罢了。

但委员长却隐约认识到,新中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不仅让他此生再也回不去大陆,更意味着国际社会各力量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湾岛不再是美国不可或缺的小伙伴。所以在委员长看来,即便不能用核武器反攻,用来自保也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在经过长时间如丧考妣的震惊、困惑和惶恐后,他先是创造性地提出由美国帮助轰炸罗布泊以“后下手为强”的天才构想,被美国无情拒绝后,委员长终于在1965年开始了艰难的自力更生之路。

但奈何湾岛的小天地,虽能容下他的雄心壮志,却提供不了核武器研制所需要的原料,所以他们不得不依赖进口,而他们进口的物资,无论是德国、南非还是以色列都在美国的监控之下。

在美国严密的监视下,委员长一方面宣布发展民用,另一方面暗度陈仓拜以色列为师,史称“新竹计划”的蓝图徐徐铺开。

然后随着尼克松上台,中美关系逐渐缓和,委员长在美国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开始加紧研究核武器。

但就当他们终于辛辛苦苦建立起钚化学实验室和铀加工厂等重要设备后,美国的“关切”不期而至。

尽管他们一再表示自己只是为了发展民用核工业,但他们的拼命掩饰更让美国人确信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毕竟除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大背景,美国更不允许自己的小伙伴有核武器威胁自己的霸权,之前的日本如是,今天的湾岛亦是。

于是美国派出了调查组实地考察,发现了委员长的“天才大计”。而后,美国习惯性地提出了“一拍两散”的杀手锏,在痛苦地权衡之后,委员长最终选择忍痛割爱,几年的努力至此功亏一篑。

1975年4月5日,委员长去世,他终归没有看到核武器横空出世的那一天。

委员长去世后,蒋经国子承父业,重新开始了核武器的研究。虽然美国彻底拆除了核设施,但人才储备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充分吸取经验教训的蒋经国一方面继续打着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另一方面也更加隐秘的姿态秘密购买外国核后处理设备。

而后,美国再一次后知后觉地发现了猫腻,比如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检查和测试时发现500克钚不翼而飞,美国再度发现了蒋经国阳奉阴违的无耻作风。

所以,美国说什么也不相信蒋经国方面的说辞了,只要求他们拆除所有核设施。在美国的严密监视下,蒋经国方面只能忍痛拆除钚先导工厂,核武器研究再度遭遇重大挫折。

而更崩溃的是,1977年卡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样核不扩散作为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湾岛自然是重点限制对象,蒋经国只能等4年或8年后东山再起。

果然1981年里根上台后,不再阻止商业民用核能的后处理装置,蒋经国趁机大量进口核装备,短短数年时间里便建立了3座核电站、6座核反应堆和65个核设施,一切又似乎开始柳暗花明。

但乐极生悲,就在蒋经国距离原子弹越来越近时,1988年1月9日,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上校携带核武器机密文件逃到美国。

张宪义,早年就读于“中正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山科学院核能研究所,成为台湾核武器研究队伍的一员。赴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后,再受重用,1984年提拔为核研所副所长,上校军衔,对蒋经国核武器研究的机密了如指掌。

而这个被蒋经国器重的核心人物,却早在20多年前就被美国中情局收买了,而后张宪义在蒋经国即将更进一步的时刻选择叛逃,直接导致了整个核计划的彻底失败。

张宪义的叛逃意味着蒋经国的核武器研究计划在美国面前完全没有隐私可言。所以当1月13日蒋经国知道消息后,当天下午15时55分就含恨而终了。

张宪义叛逃后,在美国国会秘密听证会上指认蒋经国准备在射程1000公里的“天马”导弹上安装核弹头,且马上就要成功。

而后大为震惊的美国终于忍无可忍,命令其立刻停止核武器研制、关掉所有核反应装置,为了确保不再死灰复燃,美国没收了核研所数据,灌浆了实验室,拆了重水反应堆,拉回了全部燃料棒,是为斩草除根。

至此,湾岛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彻底功亏一篑。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