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先秦部分 庄子 荀子

004先秦部分 庄子 荀子

00:00
12:30

模块八   庄子


知识点一    庄子概述


庄子(前360--286),名周,战国时宋(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为漆园吏,相传楚威王曾重金聘请他为相,被他拒绝。)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哲学思想以“道”为本,主张精神绝对自由,否定真理的客观性与事物的稳定性,主张摈弃知识,回到愚昧无知的原始状态中去。


他身处社会剧变的动乱时期,既不愿为求高官厚禄而与他人同流合污,又不愿积极抗争、匡时济世,只能化为愤世嫉俗之情,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现象。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散文思想活跃,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在先秦散文中别具一格,鲁迅称之为“汪洋辟pi4he2,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行也”(《汉文学史纲要》)。《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则是庄子后学所依托。


 


知识点二    《逍遥游》  (泛读)


1、选自《庄子 内篇》。本文是《庄子》首篇。


逍遥游:是不受时空限制和一切条件制约的绝对自由。


  子:宋国人惠施,名家的代表人物。


2、逍遥游境界的三个层次: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主题思想(逍遥游的意思)


《逍遥游》是《庄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篇,说明人生意义和目的在于达到逍遥的境界。“逍遥游”意思是,顺遂自然之性,适应天地之变,不依赖于外界任何条件,遨游于天地之间;泯灭物我界限,不要名声,不需事功,进到忘我境界,无所拘束,自由自在。这在哲学上是绝对自由,体现了庄子肯定一切事物的相对存在与发展变化的观点,也表示了对功名富贵的鄙弃。(但是,逍遥游毕竟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实际上并不存在。它是脱离现实的、自我陶醉的精神追求。)


4、结构特点  论述思路


以“大小之辩”作为全文行文线索,开头从鲲鹏的变化,引出一连串的寓言故事形象,层层推进,步步蓄势,最后推出无待逍遥游境界,点名全篇主旨。后三段对文章主旨进一步说明,文章看似扑朔迷离,其实自有章法。


本文的论述思路是,开头采用先破后立、由反入正的方式,提出逍遥游的论题,先从空间(形体)着眼,再从时间着眼,然后从自然之物转到社会人世,说明万物均有所待,都有局限,都不是逍遥游。逍遥游是无所依赖,无所局限,遨游于天地之间的绝对自由。这是全文中最重要的论述。接着用故事依次说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逍遥游境界的三个不同层次。第一部分中提出论题,由后面的故事予以阐明,文理相生,引人入胜。


5、艺术手法及特点


运用卮zhi1言、重言、寓言是《庄子》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法。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鸟兽昆虫大到鲲鹏,小到蟪蛄(hui4gu1),上古传说人物,如尧、许由、以及藐姑射山的神人等。


《庄子 天下》中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意思是以变化多端、无头无尾的支离之语串联发挥,借用古人的话以取信于人,表示真实,以寓言故事进行阐述。“若夫乘天地之正”一段,点明题旨,承上启下,即为卮言;引《齐谐》和《列子》“汤之问棘”一节,为重言;鲲鹏变化、尧与许由、藐姑射山的神人、宋人资章甫、龟手之药等,均为寓言,其中有民间故事,也有神话传说。


6、文学特征


语言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夸张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多用比喻和寓言,使文章说理生动具有感染力。


7、成语


越俎代庖  大相径庭  大而无当


 


模块九   荀子


知识点一   荀子概述


荀子(前313-238),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长期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曾在赵国和秦国考察、游说,但都未为所用。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临沂苍山县西南}令),荀子属于儒家学派,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哲学上提出了人定胜天的命题,要“制天命而用之”。他持“性恶论”,强调后天学习和教化的重要性。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并用。法家人物李斯和韩非子都是他的学生。荀子的散文以论说见长,论证严密,文风朴实。他还有用楚民歌形式写成的诗篇《成相辞》,还写了《赋篇》等,对赋体创作有开启之功。今存《荀子》三十二篇。


 


知识点二    《劝学》  (精读)


1、选自《荀子》。


2、主旨内容


《劝学》是一篇完善的议论文,主张人人应当自我勉励,努力学习。荀子主张“人性恶”,重视后天的教育与教化,改恶为善,有赖勉学。全文围绕“劝学”的主旨,分别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学无止境,要以“全”、“粹”为最终目标,由君子而“成人”。


(一、二两部分为了说明道理,多以人们日常经验作类比,反复论证;三四两部分,重在逻辑推理与正面阐发。)


3、说明荀子所谈学习的重要作用,领会荀子倡导的学习态度,评价荀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荀子认为,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才干,修养品德气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要学习儒家经典、同时要善于向求贤者求教,也要善于教人。学习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4、说明文中所用比喻及喻义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学习之重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


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学习很重要,可以“防邪僻而近中正”。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弓,功在不舍”,比喻学习积累过程的重要性。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


5、文中比喻这一艺术手法的作用


本文语汇丰富,比喻繁多。全文用了四十七个比喻。有的借自然现象为喻,如水与冰、青与蓝、蓬生麻中、草木稠chou2、禽兽众等;有的借劳动创造为比喻,如木作轮、用舟楫ji2等;有的以人们的经验为喻,如登高而招、面临深谷、火就燥、水就湿等。丰富多彩的比喻,形象性强,便于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6、写作手法


文中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富有节奏感。文中引《诗经》语句证明论点,即所谓引成词以明理,后称之为引经据典,成为议论文写作中流行的一种方式。


7、重点语句及成语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锲而不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13133ligd

    有的字读音不准

    诚风有声 回复 @1313133ligd: 谢谢谢谢

  • 听友382015376

    分析的很全面

    诚风有声 回复 @听友382015376:

  • 阿玉yu

    😄

  • 一路生花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