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刚观察|上阵防汛,武汉北斗何以追赶“千亿”规模

大刚观察|上阵防汛,武汉北斗何以追赶“千亿”规模

00:00
11:14

每年6-8月,长江流域进入主汛期。

武汉是一座生来与水打交道的城市,水域面积占比高达26.1%。每年必经防汛考验。

今年防汛“硬科技”中,北斗引人注目。月亮湾和龙王庙两处险堤,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布设了毫米级位移监测。天上的星,地上的水,这只是北斗大步迈向应用领域的场景之一。

早在2022年,武汉市政府就提出打造“千亿级”北斗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这是看准了北斗不可估量的应用潜力,而武汉没理由缺席。

△封面图由AI生成。

01

又是一年“防汛时”。毗邻长江,江湖纵横的武汉数千年来一直饱受洪水之苦。

而最典型的受灾地段--武昌月亮湾和汉口龙王庙在历史上曾多次经历大型洪涝灾害。

长江与汉江在汉口交汇,两江激流汇合顶冲,在武昌形成了一道形似弯月的堤岸,得名“月亮湾”。

明洪武年间,汉江洪暴,汉水改道龙王庙,该地段河面狭窄,岸陡水急,人们修建龙王庙祈求东海龙王保佑行船平安,龙王庙因此由来。

千百年间,这两个险堤经历了无数的风暴和磨难;而在当下,北斗技术能为它们“保驾护航”。

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武汉市对月亮湾和龙王庙两处险堤布设了毫米级位移监测,它能够实时对堤岸的设施形变和结构位移进行数据监测和上传,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响应。

防汛的重点在“防”,北斗技术在防汛领域的应用能够预先提示潜在风险,为应急措施的部署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不限于此,武汉北斗产业的应用已经多点开花,多面结果。

在公共安全领域,北斗系统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整合,产生了“北斗+”信息终端。它能够精准追踪感染者的行动轨迹,并通过移动互联网通信分享这些数据,协助政府部门快速核验防控区域流动人口的行程信息,同时为公众提供风险预警。

在城市交通领域,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与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合作,推出了“共享单车+北斗”的创新项目,实现了高精度的厘米级定位,有效解决了共享单车在停放、管控和运维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在智慧农业领域,位于黄陂区前川街的永旺合作社智慧农场,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监控每个地块的土壤条件和天气状况,并实现精准施肥和喷药。搭载北斗系统的耕种设备与智能系统配合,保障了武汉农业在多变气候中的稳定产量。

此外,武汉北斗技术的应用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物流、城市电网、智慧水利和智慧康养等多个领域均有涉猎。

“遍地开花”的北斗也正酝酿着“千亿级”的巨大产业潜力。根据《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362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增长7.09%。

△图源:《2024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湖北提出,到2025年,全省北斗产业总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占全国市场10%以上。

02

大力发展北斗产业,武汉早有部署。

2022年7月,武汉公布了北斗产业在2022-2025年间的发展规划。文件中特别提到要“锚定‘双千’发展目标,壮大产业规模。培育和引进北斗产业领域企业1000家,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但根据2022年在《武汉社会科学》期刊上发表的《加快武汉市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的相关信息显示,2019年武汉北斗相关产业规模较小。

“华中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2019年综合产值仅361亿元,远小于珠三角地区770亿元、京津冀地区757亿元,也小于长三角地区489亿元,略高于西部地区294亿元。

据估计,武汉北斗产业规模不到50亿元,拓展到3S领域,规模达300多亿元。企业规模较小,十多年难以发展壮大,珞珈德毅、依讯电子年营业收入均在2亿元左右,尚无一家上市公司。”

力争在2025年达到“千亿” 产业规模目标,武汉北斗产业发展的底气来自何处?

北斗产业作为湖北省突破性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之一”,得到省内高度重视。具体说来,有三大核心优势:高水平人才富集、高能级平台汇聚、高精尖技术领先。

武汉作为科教大市,发展北斗产业的科教人才优势属实瞩目。全国共有27位北斗院士,湖北一省就占了8位,数量位居全国第2。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海军工程大学等单位,在测绘、遥感、北斗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武汉大学的测绘专业“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走出16位“两院”院士。每年培育逾5000名北斗领域专业人才。

高能级平台汇聚,是指湖北省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珞珈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前者由武汉大学牵头运行管理,瞄准北斗导航定位、智能遥感应用、时空信息服务、地球时空基准等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后者也是依托武大,且是中国测绘学科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今年9月,北斗应用大会暨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第十三届年会将在武汉经开区召开。继2020年之后,这一北斗领域层次最高、最权威的会议再次在武汉召开。

高精尖技术领先得益于武汉“盘活”资源,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技术成就。

国内首个北斗精密定位服务系统就在武汉研制而成。2013年通过专家评审的精密定位服务系统,便可在大众应用领域实现米级精确导航,在专业应用领域实现厘米级精确定位。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掌握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卫星精密定轨、联合定位导航、广域差分精密实时定位等多项前沿技术,在武汉北斗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03

手握三大核心优势,武汉接续追赶“千亿”产业规模的着力点也逐渐清晰。

北斗产业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余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用户段则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自北斗系统组网完成以来,地面段和用户段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潜力。这两个方向同时也是武汉发展北斗产业的重要发力点。

北斗三号系统建成后,武汉市测绘研究院随即对武汉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进行了北斗化改造,利用北斗三号实现厘米级高精度定位。

“十四五”期间,该院进一步加密建设了20座基准站,使市域内的站间距从40-50公里缩短至25公里。到2023年底,武汉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全面建成,拥有31座支持北斗三号系统的基准站。这标志着武汉市具备了独立提供高精度位置信息服务的能力。

“用户段”的部署上,武汉重点推进了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的工作。

武汉北斗看光谷。光谷北斗产业规模占比全省50%。北斗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光谷都有一些代表性企业。

比如芯片设计领域的梦芯科技,研发了国内第一颗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芯片并成功量产。

△梦芯科技展示产品。

下游应用服务领域,武汉华测依靠北斗导航系统,独创了三维激光雷达等一系列高精度智能装备,赋予无人机、无人船全方位的空间作业能力。

正在建设的武汉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二期,计划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超1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20家,聚合北斗高端人才100人以上、北斗相关企业300多家。2017年投用的一期先后引进华为鸿蒙、中科海讯、航天宏图等100多家“链主”和“链创”企业入驻。

未来,“北斗+”应用更多落地,也会催生出更多独角兽企业乃至上市公司。其中,或许就有武汉身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