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刚观察 | “国内软件第一股”南下,武汉借力突围

大刚观察 | “国内软件第一股”南下,武汉借力突围

00:00
10:59

东软南下第一站,选在了武汉。

上周,武汉东软软件园开园。这是继沈阳、大连之后,东软在国内的第三个研发基地,也是东软在东北地区外建的首个研发基地。

东软选择武汉成为南下的第一站,颇有深意。东软需要武汉的人才和交通优势,武汉也需要东软的软件背景和研发实力。

东软软件园此次落户武汉,还有一亮点:其选址的智能汽车软件园,成立于去年9月。

面世不足一年,智能汽车软件园已经能吸引东软这样的头部企业,背后既是武汉软件产业的加速,也是发展的需要。

汽车软件,正在成为武汉软件产业新的增长极。东软的入局,无疑是武汉软件产业的重要节点。

武汉能否借力“国内软件第一股”,在软件产业突围?

文章封面图由AI生成

01

从东北走出来的东软,谋划南下已久。

东软诞生于东北大学的一间教室。最初,研究室只有三台PC机,包括东软创始人刘积仁在内,仅三名成员。直到1991年,东软正式成立,落户辽宁沈阳。五年后,东软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

黑土地培养的东软,也在东北的大地里深深扎根。1997年和2002年,东软分别在沈阳和大连设置了研发基地。其间,东软又出资在大连创办了东软信息学院。

21世纪初,我国东部、南部经济向好,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化发展进程也在提速。为了竞争国内市场,东软有了南下的趋势。

2002年,东软出资的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佛山市获批。2003年,成都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即成都东软学院前身,获批。

除了布局学校,掌握南方的人才资源,二十多年来,东软的业务也在南拓。刘积仁称,东软目前大部分业务都在南方。

但是,东软的研发重心仍留在东北。研发是软件企业的核心,所以,东软要想真正往南走,当务之急,是在中南部建研发基地。

东软在30岁那年做了决定。2021年,东软与武汉经开区签约,拟在汉投资成立公司。一年后,东软集团南方研发基地项目启动,东软软件园布局武汉。

东软软件园。图源长江日报

为什么是武汉?刘积仁曾公开表示,“东软选择武汉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人才而来。”东软看重的,正是武汉130万的在校大学生。

还有武汉的区位优势。刘积仁透露,东软在长江以南的业务占到了五成,这样造成了极高的人员流动成本。

按照东软的规划,南方研发基地将布局东软的国家及区域级研发中心、技术和产品创新中心,以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为重点领域,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研发。

很明显,武汉承载的是东软在未来产业中的业务。而位于经开区的东软软件园,将是东软拓展长江以南的重心,也是东软辐射华中、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的开始。

02

东软需要武汉,武汉也需要东软。

在开园仪式上,刘积仁提到一个让他感动的细节:东软软件园占地面积158亩,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工程庞大,但从开工到竣工仅用了18个月。

这背后,是经开区和智能汽车软件园的努力,也透露出武汉对东软尽快落地的期盼。

“车谷里如果没有软件产业,一定是一个不完整的车谷。”2023年9月的智能汽车软件大会,刘积仁这样说道。也是在这个大会上,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正式开园。

园如其名,智能汽车软件园的重点,便是汽车软件,将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和车联网四大智能汽车软件领域。而软件和智能座舱,正是东软的强项。

除东软外,智能汽车软件园已经吸引了中国电子云、法雷奥、亿咖通、芯擎科技等多家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头部企业。这一次,“中国车谷”要造更智慧的车。

软件,正成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成为武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汽车软件园亮眼的成长速度背后,除了“软件定义汽车”的行业需要,也极有可能是武汉软件产业突围的一次尝试。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发布了“2023年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竞争力百强企业”榜单,武汉有4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列全国第六。

前五名分别是北京、深圳、杭州、福州、上海。广州、青岛和武汉并列第六。

单从百强企业数量来看,武汉的软件产业表现还算亮眼,在中部城市中排名第一。

这次前六名的八座城市中,大多是GDP前十名的“尖子生”。但也有黑马,例如福州和青岛。尤其是青岛,在北上深称霸的前20名中,拿下了2个席位。沈阳和石家庄虽都只有1家企业上榜,却都在前20名。

相较之下,武汉还算后起之秀。大刚观察发现,武汉上榜的4家企业均处于后20名。其中,排名最好的是武汉烽火信息集成技术有限公司,在百强中排83名。

2023年,武汉的软件业务收入约为3024亿元,在全国前十位副省级中心城市中居第八位。在武汉2023年2万亿的GDP中,软件产业的贡献稍显不足。

03

此次武汉上榜全国百强的软件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来自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如果说经开区的智能汽车软件园处于起步阶段,那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光谷软件园,就是孜孜不倦的老黄牛,长期躬耕武汉的软件产业。

光谷软件园。图源长江日报

成立于2004年的光谷软件园,是武汉第一个开放式主题产业园区。而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武汉高新产业的高地,资源富集于此。

武汉的软件产业虽缺龙头领军企业,但数量庞大。在智能汽车软件园成立之前,光谷软件园已集聚400多家企业,跻身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的知名园区。

光谷软件园还是湖北省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不同于智能汽车软件园的“招大引强”,光谷软件园有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种子+孵化+加速”。

这与光谷软件园建设的初衷有关。“科技巨头可以找地方建总部,中小企业则需要有人给他们搭空间。”软件园建设方黄立平曾说,要给中小微企业和首进武汉企业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发展空间。

时间也给予了光谷软件园回报。2019年7月,首届武汉软件百强榜公布,光谷软件园所在的洪山区和江夏区占了80家,并包揽前10名。这一年,武汉软件百强中,小微、中、大三型规模企业占比分别为:25%、57%、18%。

到了2023年,洪山和江夏仍占有72席,其中有63家来自光谷软件园。不同的是,小微型企业占比降至9%,中型企业占比50%,而大型企业占比增至40%。

历经五年的时间,光谷软件园内的企业从“小鱼”变成了“大鱼”。孵化、培育本土企业的模式,虽需要时间,但已成势。

这在全国百强榜单上也有所体现。2016年首届全国百强榜单中,武汉仅有2家企业上榜。如今,数量已经翻倍。“薄板”慢慢变厚,成为武汉软件产业的增长点和发力点。

2022年,武汉市定下目标:到2025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次年,武汉市的业务收入较前一年增长20.1%。这个增速,在全国14座软件名城中居首位。

此次东软的入局,或许能助力武汉将汽车软件培育成软件产业新的增长极,为武汉的突围再增加一个筹码。

智能汽车软件园“招大引强”,专攻汽车软件特色,光谷软件园“培小育中”,全面培育武汉本土软件企业。

经历了前期的破土和萌芽,武汉的软件产业,到了拔节生长、乘势而上的时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