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杜牧如何在变局中寻找归宿

穿越千年,杜牧如何在变局中寻找归宿

00:00
09:14
第三节 参差烟树五湖东
公元835年八月,杜牧来到了洛阳,虽然远离了风波,却也离梦想更远了。还好能与洛阳的朋友们你来我往,倾吐心中块垒,这多少使得杜牧的忧闷和凄冷减轻了一些。
这时,朝中正在酝酿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同年十一月,当甘露之变的消息传至洛阳时,杜牧因为远离政治中心而幸免于难。
七年前,杜牧在洛阳进士及第,如今又躲过甘露之变,这里可谓他的福地。然而,这年在洛阳度过的冬天,却是他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无论是事前面对真凶,还是事后面对宦官,他都没有正面发言,但那道心上的伤口却永远存在。
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汝去迟迟。
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
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杜牧《故洛阳城有感》
无奈的杜牧也只能借酒消愁,行至洛阳的酒肆,放眼望去,他竟见到了一位故人——以前在洪州熟识的歌女张好好。
二人乍然相遇,似乎都身在梦中。杜牧带着懵然的眼神询问张好好何以沦落至此,张好好压抑着满腹辛酸,只是淡淡地说:“沈述师抛弃了我。”
当年,沈述师以千金为聘礼纳张好好为妾,何等洒脱。而今洛阳重逢,张好好却已成了当垆卖酒之女。红颜薄命,一再应验。
张好好惊讶于杜牧尚且年轻却已生白须,随即询问昔日的朋友是否健在,有没有落魄失意如她这般。
张好好没有沉沦于命运的大起大落,反倒关心昔日那些她曾为之献歌的酒徒们,还有杜牧这个年仅三十四岁,却已白了胡须的落魄者。
几年前,杜牧曾为杜秋娘写诗,今日又为张好好写诗,面对这些柔弱的女流,他无能为力,只能以诗呐喊,表达同情。
在这首诗里面,杜牧一方面写了一个美好的、青春的少女怎样遭受了人生的困顿;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借助张好好的人生经历表达自己仕途的不顺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写的诗看似是在写别人,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想抒发自己的感情。
(河南大学教授 程遂营)
时至今日,杜牧的墨宝行书《张好好诗》经历了千年风雨,被完好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其书行云流水,落笔如烟。
公元837年,杜牧的弟弟杜顗患了眼病,几乎失明,于是杜牧请假离开洛阳,到扬州看望弟弟。
此次扬州之行本是旧地重游,但是由于弟弟病重,杜牧的心境自然不好,不再有当年的豪情逸兴。而且为了照顾弟弟,杜牧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寺中环境清寂,所见无非青苔、暮霭,简直不像是在“十里珠帘,二分明月”的繁华都市里。
告假已满百天,弟弟的饮食起居仍不能自理。杜牧思虑再三,只好辞去监察御史的官职。辞官虽然容易,维持生计却十分困难,他必须得重新获得一份俸禄。
这时恰好有一个熟人崔郸正任职宣歙观察使,宣州离扬州不远,崔郸就是杜牧中进士时的主考官崔郾之弟。
崔郾跟杜牧是朋友,当年就是他把杜牧判为进士第五名,所以两个人的私交还是不错的。虽然这时候崔郾已经去世了,但是当年的情分还在。在这种情况下,他向崔郸求个官来做,崔郸是一定要帮忙的。他让杜牧担任宣州团练判官,并且挂了个京衔。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赓哲)
当年秋天,杜牧带着弟弟赶往宣州赴任。
距上次置身宣州不过七年时间,这七年对于唐王朝和杜牧本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一段时间,尽管他在甘露之变中毫发未伤,但政局的阴影时刻笼罩在杜牧的心头。
如今的宣州已物是人非。那时,幕僚中朋友颇多,常常一起宴游;如今,漂泊近十载壮志未酬,杜牧已两鬓斑白,其中苦闷无以言说,只能留下“景物不尽人自老,谁知前事堪悲伤”的叹息。
身为官员,杜牧的名字始终在吏部的簿籍之上。第二年冬天,他接到新任命:回京担任左补阙。接到敕令的杜牧并未立即动身赴京,因为他要想办法安置弟弟一家。
这个情况可见杜牧晚年的生活是不富裕的,虽然在做官,但是连一个弟弟都养不了。因为自己收入很低,没有办法把弟弟带到长安城来,长安城的房租很贵,物价也很贵。好在当时他有一个亲戚可以寄托,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双怀)
这时,杜牧的一个堂兄在江州担任刺史,作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还是有能力养活一大家子人的。
公元839年二月,杜牧来到了江州,将弟弟杜顗交给堂兄照看。因急于赴任,兄弟三人匆匆作别,这一去,再见便不知何年何月。
数年前,杜牧在扬州被调任京城做监察御史,他乘船由运河北上,沿黄河西行,这是当时江淮一带人士进京经常走的路线;这一次他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路,乘船沿长江、汉水,经襄阳,转陆路过南阳、武关、商山而至长安。
沿路有山有水,风景很好,又恰是二三月间春光明媚的时候,他一路作了许多首诗。
眼看离朝廷越来越近,诗人心中的情感却越来越复杂,并不像远别许久的游子,更像是前往大城市的拓荒者。“我来惆怅不自决,欲去欲住终如何?”这种情绪对照杜牧此后三年多的朝官生涯,简直就是一语成谶。
这一路都行经春风春景,到了帝都,春天也随即到头。长安的阴沉使杜牧的心凉了半截,那种奉献经国济民之策的冲动被骤然冻凝了。
杜牧担任的左补阙是从七品上的官,其实这个官品阶不高,但它毕竟是个言官,可以给皇上谏言献策。而且唐代的言官有个好处,就是言而无罪。话说回来,在那个年代,让言官大胆地说话,恐怕言官自己都不敢。因为宦官的权势格外嚣张,尤其是甘露之变后,宦官几乎把皇帝完全掌控在股掌之间。对杜牧来说,担任这个言官在精神上相当郁闷,因为有劲没处使。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赓哲)
杜牧上次出任朝官正赶上权臣掌朝,好友李甘因直言进谏被贬为封州司马,最终死于贬所。四年之后,杜牧再度来到朝堂,很想为李甘洗雪冤枉,但这时并不存在让人开口直言的机会。
唐文宗不甘心受制于宦官,他曾两次与大臣谋划诛杀宦官,但都失败了。
就在杜牧入京这年十一月的一天,唐文宗召当时的翰林学士周墀闲谈。这位周墀,将来会成为杜牧的贵人。
席间,唐文宗问周墀,自己可比历朝历代的哪位君王,作为臣下,周墀只能夸奖他堪比尧舜。然而唐文宗却连连摇头说道:我哪敢比尧舜,之所以问你,只是想知道我比周赧王和汉献帝怎么样?周墀闻听大惊失色道:那都是亡国之君,怎能比得上陛下的圣德!唐文宗叹息道:他们受制于强藩,而我却受制于家奴,就这一点来说,我连他们也比不上。
从那之后,唐文宗再也没有上朝,翌年正月怅恨而死。经过一系列斗争后,文宗的弟弟李炎即位,是为唐武宗。
唐武宗当然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在当时他重用李德裕,李德裕是“李党”的代表,当时作为牛僧孺一派的重要人物,杜牧就成了被排挤的对象。所以武宗当政对于杜牧来说不是好的消息,而是噩梦,这是政治斗争,是牛李党争。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双怀)
面对朝中的暗涌,杜牧不想卷入其中。这年冬天,他请假南下江州看望弟弟杜顗,打算将他接回长安。
杜牧风尘仆仆地抵达江州,但杜顗却不肯跟他北上长安。他深知哥哥在京并无田产,而京官薪俸微薄,坚持留在堂兄杜慥身边。杜顗不走,杜慥也诚意挽留,兄弟三人好不容易再次见面,杜牧也不愿立即返回长安,而是决定留在江州过年,因为朝廷太混乱了。
开春之后,分别在即,杜牧不禁又为弟弟的病情和自己的前途忧心。
虽然不想卷入政治的旋涡,但是身处池水中,总会被涟漪波及。
公元842年春,朝廷一纸赦令外放杜牧为黄州刺史。就官职而言,刺史身为一州之长,无疑是擢升。但从京城调到偏远小郡,无异于明升暗降,其中甚至有驱遣之意。
对于长安而言,杜牧注定不是归人,只能是过客。
按照杜牧自己给别人写的信,他做黄州刺史是被李德裕外放的。当时在牛李党争的背景之下,李德裕认为杜牧是牛党的人,因为杜牧曾经在牛僧孺手下担任过掌书记。不过话说回来,这个事属于杜牧的一家之言,真相究竟如何,恐怕现在已经不能完全判断清楚了。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赓哲)
唐代的黄州是一个比较穷僻的小州,紧临淮南西道。当年淮西叛乱,黄州则是用兵之地,多年的战乱使得这里弊政丛生。
杜牧上任以后事必躬亲,竭尽所能地兴利除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黄州的面貌大为改观,百姓也对其爱戴有加。
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珪璋捧赭袍。
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
——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其一》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