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琵琶行

第三节 琵琶行

00:00
10:59
第三节 琵琶行
江州,即今天的江西九江,如今高楼林立,富庶繁华。而公元9世纪的江州,距大唐都城长安三千里路之遥,偏僻荒凉,炎热潮湿。
白居易被贬江州,确确实实受了很大的冤枉。他的满腔忠君、满腔爱国,只落了个被撵出京城的下场。这件事情放在谁身上能接受得了?
(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副会长 白坤堂)
浔阳地处偏僻,白居易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更不适应那挥散不去的孤独。他见识过世界上最巍峨的大明宫,游览过万国来朝的长安城,也曾有过灿烂的前程,如今都已成为过往。
他的难受、他的苦楚、他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白天与大家分享自己积极向上的状态,晚上可能会躲到被子里自己流眼泪。
(郑州大学教授 王士祥)
公元816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被贬江州的白居易送别朋友,一阵琵琶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嘈嘈切切、珠落玉盘之音,使黯然神伤的白居易听到了来自长安的神韵。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
能在偏僻的江州遇到老乡,琵琶女十分高兴,并敞开心扉向白居易讲述起自己曾经的过往。
她从小选入教坊,曾在天子面前献艺,目睹过舞乐齐奏、气派非凡的盛况。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
开元年间,玄宗皇帝从民间选进一些有才有貌、聪明伶俐的女子,让她们专门到皇家艺术学院,也就是教坊,学习诸如琵琶、箜篌、流行歌舞之类的技艺。这个姑娘就曾在那里学习。

从诗歌里看,第一她应该是学霸级人物,弹奏出来的乐曲能被当时教她的老师佩服;第二是颜值担当,长得漂亮,京城小伙子为她疯狂,还把自己家里的钱可劲往她那儿扔,具体有点像我们今天粉丝的那种疯狂吧。这个姑娘就是用自己的才,用自己的貌出圈的。
(郑州大学教授 王士祥)
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歌女迅速在长安走红,不少富贵子弟都被她的美貌和歌技所倾倒。春风秋月的美好时光让琵琶女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人生将是永不散场的盛宴。这一刻,白居易和琵琶女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意气风发。
十六岁,他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震惊诗坛。
二十九岁,他成为同年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三十五岁,他又写下名扬天下的《长恨歌》,妇孺皆知。
三十六岁,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诏令,做机要秘书。
那时候的白居易,人生一路开挂。生活不曾对他露出青面獠牙,才华和好运的加持也使得他一腔热血,自信满满。
当整个大唐王国都沉浸在歌舞升平中时,镇守北疆的节度使安禄山扯起了叛乱的大旗。大唐帝国开始在风雨中飘摇,乐舞日渐衰微。到了白居易时代,唐宪宗为准备和藩镇开战,宣布禁乐,以示自己励精图治的决心。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
但是很遗憾,她吃的也是青春饭,赶上了安史之乱,再加上后来的皇帝不太喜欢这种流行的东西,觉得有点娱乐致死,发了条禁令。这些人以后不能再靠演奏吃饭,就得转型养活自己。
(郑州大学教授 王士祥)
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战火频仍,动荡时局下琵琶女离开了皇宫。从小在教坊长大的她,生活里只有琵琶,生活也只教会她弹奏。当面对未来无法想象的艰难时,她选择嫁给一位茶商。然而丈夫重利轻别离,为了生意,把琵琶女抛弃在浔阳江边的一艘小船上。
商人娶她也未必是因为爱情,可能是拿她顶门面的,炫耀自己娶的媳妇曾经是京城的名人。所以她也算是独守空闺,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现实。
(郑州大学教授 王士祥)
琵琶女的经历,何尝不是白居易的写照?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
琵琶声如急雨般倾泻而下,宛如战场上的千军万马喊杀不断。终于,随着一声划破天际的高音,琵琶声骤停,一切归于平静。白居易一路开挂的人生也戛然而止。
时局动荡,命运流转,如今琵琶女只能依仗自己在宫廷中学到的技艺卖艺为生。盛世的繁华如同过眼烟云,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常常会陷入沉思,忆起那个给了她无限温暖的大唐长安。
朝堂上的白居易,教坊中的琵琶女,身份地位迥异的二人却在此时此地有着同样黯然的境遇和前路。两个人之间产生了同情和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此让浔阳江边的邂逅定格成中国诗歌永恒的经典和传奇。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什么写出这句话来?因为白居易是从京城中被贬谪出去的。为什么今天有那么多北漂?因为京城文化有向心力,大家都觉得在京城机会多。白居易是这样,这个姑娘一定也是这样。否则,她就不会因为自己流落为商人妇而伤心悲叹。两人都是从京城来的,都有才,又都是被迫离开京城的,心里都有向往京城文化的情结。白居易看到这姑娘,就想到了自己命运的悲摧和无奈。
(郑州大学教授 王士祥)
在琵琶女的演奏中,白居易听出了繁华过后巨大落差的无限惆怅。满座的人都哭了,谁还没点不甘心和遗失的美好呢?而白居易是哭得最惨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他对琵琶女感同身受,也在哭自己的曾经。这一晚,人世间的所有喧嚣都退了场,白居易的视野里只剩下了月光水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
他原先追求的人生目标很远大,比如一个人的目标是成为世界首富,但是现在别说当世界首富了,甚至还背着一屁股债,人生目标和现实处境落差太大,心里当然会很痛苦。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 周相录)
白居易不甘于现状,但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江州城外不远处有东、西二林寺庙,为了平复苦闷的内心,白居易开始频繁与僧人接触,白天坐禅于东林寺,夜晚住宿于西林寺。
在白居易逝世的前一年,845年,他把自己的诗集整理了五本,一本给他的外孙谈阁童保存,另一本诗集给侄子阿龟保存;还有三本诗集,一本存在了东林寺,一本存在了洛阳的胜普寺,还有一本存在了苏州的南禅寺。
(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副会长 白坤堂)
公元817年的农历四月,白居易来到庐山顶上的大林寺寻春赏花,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白居易雅兴极浓,写下了《游大林寺诗并序》,此诗又名《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经历了世事变迁,白居易的诗进入了自由闲适的境界,能在寻常之景中发现独特的美。白居易现存的3000多首诗中,十之七八属于闲适、感伤之类,其中蕴含着浓郁的唯美、忧伤气息,这种内心情感与公元11世纪日本文人的审美情感是相通的,他们视白居易为异代知己。
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很开放的,日本曾派遣唐使来唐朝,不管是官方交流还是民间学习都很频繁。白居易的诗歌可能流传到了日本,有一本书叫《源氏物语》,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白居易诗歌的影响。
(郑州大学教授 王士祥)
为了寻求内心的平衡,抚慰受伤的心灵,从容应对从庙堂到江湖的生活落差,白居易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他表现得乐天知命,闲适恬淡。至于曾经繁华的梦,只能埋藏在心底。
庐山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成为中国文人偏爱的一座山。杜甫在成都盖草堂,白居易在庐山也建了一间草堂,开始在山水中不断寻求灵魂的解脱与精神的超越,“中隐”的思想也开始萌芽。
小隐隐于野,对于他来说日子太苦;大隐隐于朝,对于他来讲又不甘心。所以,他采取了一种中间状态,叫作“中隐”。换句话说,就是既不脱离政治生活,保持对国家的关怀,同时还要保持隐士的风骨。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赓哲)
在被贬的数年中,作为饱读儒家经典的文人士大夫,白居易骨子里还是渴望着重新出山,一展抱负。他在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中提道: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
——白居易《与元九书》节选
我不觉得白居易做到了中隐。因为在他那个年代,不参与到政治斗争当中是不可能的,而且他那时名声大噪,哪里有隐的基本条件呢?只能说中隐是白居易的一种人生愿景而已。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赓哲)
白居易在等待时机,一旦“时之来也”,就要“陈力以出”,把积蓄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
公元816年的一个秋日,白居易突然收到妻子的堂兄杨虞卿的来信。他从信中得知,朝廷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唐宪宗顶住重重压力,决意对藩镇用兵,他以力主削藩的裴度为宰相,主持淮西战事。
整个唐代后期最有作为的皇帝应该就是唐宪宗,宪宗上来之后支持主战派如武元衡、裴度等人,并且对藩镇采取了强硬态度。哪怕那时发生了藩镇派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这样重大的事情,他都矢志不渝,重用主战派大臣,平定了一系列藩镇叛乱,迫使当时最为顽梗的河北三镇归顺。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于赓哲)
白居易入仕以来,一直主张削除藩镇,复兴大唐。如此看来,他的机会来了。
被困江州三年后,唐元和十三年(818年),在好友崔群的帮助下,白居易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升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
我们年轻人在干事的时候,渴望搏击长空、万马奔腾。可能会忘了自己还在道上跑,还在天下飞,把天给忘了,把道给忘了,把规则给忘了。年轻的时候容易忽略规则的存在,总觉得规则是对我们的束缚。但是,假如我们一开始就在规则之内做自己的事情,规则就未必是一种束缚。
(郑州大学教授 王士祥)
与其和生活较劲,遍体鳞伤,不如学会接受现实。年少轻狂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远去,愤世嫉俗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平淡,万丈豪情随着社会的锤炼逐渐冷却。相比李白晚年卷入政治旋涡、杜甫一生穷愁潦倒,白居易最后官至刑部尚书,以七十五岁高龄辞世。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