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三]驿站(2)

河西走廊——[三]驿站(2)

00:00
07:15
在狭长的河西走廊通道上,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是频繁调动的部队和参与屯垦的中原移民,漫长的军事防御工事,城堡,烽燧,还有络绎不绝的商队,昼夜穿行;串联在戈壁的驿站把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

望着邮差飞驰而去的背影,置啬夫睡意全无,他已接到通知:长罗侯常惠率领下的帝国外交使团即将经过他们驿站,并要在这里停留一晚,对于置嗇夫来说,常惠,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

常惠,祖籍山西,是横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个朝代的外交活动家。

公元前100年,他自告奋勇,随苏武一同出使匈奴,试图缓和汉帝国与匈奴的冲突,但不料被匈奴扣留19年。

常惠和苏武一样,不但没有妥协,而且在同匈奴王朝的抗争中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才干,最终,他们被释放回国。常惠的才能得到朝廷的认可,之后他步入朝堂,成为汉帝国处理西域外交事务的顾问。

公元前61年,已是三朝元老的常惠率领一支使团从京城长安出发,他将途经河西走廊的悬泉置前往西域。

置啬夫记得,这应该是常惠第五次经过悬泉置。

这个使团的目的地是乌孙,乌孙,一个古老的西戎部落,公元前二世纪曾生活在河西走廊。他们在与月氏部落的争斗中落败,远走西域,最终在天山西麓伊犁河谷建立了一个国家——乌孙国。

在河西走廊以西的广阔地带,散落着众多小国,这被张骞记录下来,史称“西域三十六国”,乌孙国便是“西域三十六国”规模较大的城邦之一,他们拥有肥沃的土地和优良的牧场——阿拉山口和伊犁河谷是通向中亚和欧洲的必经之路。

此时,匈奴在退出河西走廊之后,急需依靠西域的人力物力稳住阵脚,辽阔富饶的西域因此成为匈奴的战略缓冲地带。匈奴王朝已经通过与乌孙结盟,间接控制了从伊犁河流域前往伊朗高原的交通线,若是匈奴完全控制这一区域,就可以从西北方向包围侵扰汉朝;

但,张开臂膀的汉帝国对西域也变得触手可及。

汉朝西部边境线沿着河西走廊迅速向西北延伸。汉匈两大势力在广阔的西域渐次上演了激烈的政治与军事较量。
公元前119年,当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汉武帝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国家战略——积极推进与西域各国或是建交,或是结盟。为此,张骞在第二次出使时,专程前往乌孙访问,说服乌孙首领猎骄靡派使节去往中原实地考察。

他的努力终于奏效,乌孙使者看到这个中原帝国的强盛景象,当即决定和亲,汉武帝迅速做出响应,选派皇族女子——细君公主远嫁乌孙首领猎骄靡,由此,汉帝国与乌孙开始确立结盟关系。

不久,老一代乌孙首领去世,新一代首领军须靡继位,始终不能适应西域生活的细君公主抑郁而终,消息传来,为继续与乌孙和亲,完成结盟西域的计划,汉武帝决定再派楚王的孙女、性格泼辣的解忧公主嫁给军须靡。

时光流逝,军须靡死后,按照乌孙风俗,他的弟弟翁归靡继位并娶了解忧公主,解忧公主坦然面对命运的波折,最终和翁归靡生了三个王子和两位公主。

孤身异乡,解忧公主坚韧顽强地维系着汉帝国与乌孙的联盟,转眼间,解忧公主已经在乌孙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在遥远的长安城,派遣解忧和亲的汉武帝已经去世,但携带着大批礼物从长安去往乌孙的使团依然每年都会经过悬泉置。

但乌孙在与汉朝联合打击匈奴的问题上却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反而在求得汉公主的同时又接纳了匈奴之女为左夫人,一直在汉朝与匈奴之间徘徊不定。但即使这样,乌孙与汉的日渐亲密还是惹恼了匈奴。

公元前74年,乌孙受到匈奴和西域小国车师的联军攻击,面对匈奴大军压境,解忧公主挺身而出,上书求汉朝出兵救乌孙。一封加急信函送抵悬泉置,之后一路快马直奔长安城。二十多年来,解忧公主一直致力于建立乌孙与汉朝的联盟,这次危机使她看到了在两者之间实现军事联盟的机会。

不巧的是,当这封信到达长安时,恰逢汉昭帝驾崩,汉帝国无暇西顾,汉宣帝继位后。思虑谨慎的他并未贸然出兵,而是决定先选派使节前往乌孙了解相关情况,他想到了常惠,常惠熟识匈奴及西域诸国的情形,而且他是解忧公主出嫁前在京城的好友.

——— 驿站 2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