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27年4月26日,鲁迅在广州白云楼为散文集《野草》写下题辞: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人——动物——植物。
植物虽然处在食物链的末端,但人和动物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而植物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扎根大地,吮露汲水,轮回枯荣;韧性隐忍,卑以自牧,向死而生。“大地山河一卷经,拈来题目甚分明。山花野草皆谈说,蠢动含灵侧耳听。”
艾草芊芊
艾草“生田野间,处处有之,陈久者良。”端午前夕,正是收割艾草的季节。菜市场门口和小区广场上已经开始有很多老头、老太太摆上成捆的艾草“批发兼零售”。
艾草有驱蚊、散香、净气之效,每家每户都会买上一些挂在大门上,既发挥效能,应时应景,又图个吉利,保佑平安。
大宋御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记载过一位“俗世奇人”:
“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后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后被擒,临刑监官问曰: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力也!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之物,即艾火之效也耳”。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云:“艾叶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湿寒,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安康”。
艾草堪称世间最为神奇的“仙草”:既能打通周身十二经络,荣养五脏六腑,温经驱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健脾益胃;又能取火、寻水、占卜、辟邪、抗疫、食疗等,“一专多能”,复合利用,简直“神一般的存在”。
古代战争,除“粮草先行”外,最重要的补给是水。如何在没有地表径流的野外寻找水源,便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后来随军巫医就发明了利用艾草去寻找水源的方法:在野地里挖一个坑,把艾草堆成一堆,放在坑中间点燃,观察四周,有雾气升腾的地方,下面即是水源。其原理就是利用艾草非凡的“渗透力”,有水源的地方生热,就会升腾起水汽。
现在各大中医院、保健馆做的隔姜灸、长蛇灸、火龙灸,利用的也是这个原理;手持点燃的艾条对穴位或病灶实施灸疗,根据病性、病情、患者体质和穴位等确定选用温和灸、雀啄灸或回旋灸。通过艾草的渗透从而激发人体的阳气,调节全身阴阳平衡,调理五脏六腑功能,起到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防病、保健、治疗的效果。
央视六套“电影频道”曾播放过一部故事片《艾草仙姑》,记录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偕妻鲍姑银针普度、红艾施灸、救人千万、德感天地的故事。电影中鲍姑有段台词:“经脉不通则生百病,人体经络血脉是由气推行,这一切完全在于一个气字。艾灼之法,关键并不作用于表皮,而是以灼烧之气代替针法,以艾草纯阳之性推动人体经脉运行,病才能不药而愈。”
“艾之生,遍于野,人尽可撷。灸之道,简且便,人尽可施。灸之效,显而见,人尽可知。苟艾能大倡,则抗生诸素,无生可抗,消炎众药,卿且消矣。”艾草乃纯阳之物,向为医家宠儿,民谚有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足证其养生医疗奇效。
三年疫情,艾草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你看大街小巷遍地“盛开”的养生馆、中医馆、理疗馆等多“馆”齐下,春笋竞发,艾草之功,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尽其通。
我的一个朋友从广告界成功转型到康养界,积极投身大健康产业,在南阳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生产各类艾产品。
去年给我寄来一大纸箱他们的产品供我体验,有艾条、艾柱、艾香、艾叶精油、艾草浴足粉、艾草肩颈贴、艾草止痒抑菌膏、艾绒防臭鞋垫等等,足足十来个品种,不啻为一个“百宝箱”。
偶尔有个腰膝酸痛、颈椎麻木、足癣脚气、寒邪湿气,也不必寻医问药,打开“百宝箱”,熏、灸、贴、擦,“艾”到痛除。真真是“艾草芊芊,植于汤南。疗我唇兮,佑工身健。”
朋友知道我爱熬夜写稿,老是休息不好,就专门又给我快递来一个“古法工艺艾绒养生枕”,让我天天“枕着他的名字入眠”。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