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例子讲明白道德经中的“有无”“阴阳”“虚实”

一个例子讲明白道德经中的“有无”“阴阳”“虚实”

00:00
01:36
一个例子讲明白道德经中最难搞懂的“有”“无”“阴阳”“虚实”的概念。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整体,就是“无”。道之下,我们所存在的这个宇宙是那个“有”,而“有”,包含了“阴阳”,是一生二的“二”。阴阳交合,相互作用,这种状态就是“三”,由此循环交错,而生成万物。
所以,无和有,在第一层级,先无后有。阴阳和虚实是对应的,在第二层级,位置相等。
用个简单的实例来说就更容易明白了。我们以杯子为例。杯子壁定义为阳,那么杯子围成的空间就是阴。杯子壁定义为实,那么,围起来的空间就是虚。无论是阴阳,还是虚实。都属于“有”这个范畴。所以说,无 不等于虚,虚也不是无。
由于“虚”与“无”都有看不见,不容易感知到的特点,所以,人们很容易把“虚”和“无”搞混淆了。虚无这两个字放一起,也说明了虚和无并不相等。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里就用的“虚”,而不是“无”,也不是“空”。再敲一下重点:虚属于“有”的范畴,不能等于“无”。欢迎留言讨论
#细品道德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