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凯风》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中国自古以来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之下,非常注重家庭伦理,尤其重视子女的孝道。百善孝为先,这首诗歌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凯风自南的凯风就是南风,自南是指从南方吹来的风。古人对于不同季节,不同方向的风有特别的称谓。《尔雅》里面就记载,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诗歌为什么要以凯风也就是南风作为开头呢?汉代的李询就解释说,南风长养,万物喜乐,故曰凯风。凯,乐也。南风是春天温暖和煦的风,万物受到它的吹拂就生机勃勃,茁壮成长,一切都是充满着喜乐。而母爱不正是这样吗?温暖地抚慰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吹彼棘心的棘指的就是酸枣树,心就是指酸枣树刚刚生长出来的枝芽,这里用来比喻幼小的孩子们,正是在母亲无私的关怀照顾之下才能成长。夭夭就是树木少壮的样子,年轻的酸枣树初长成,充满生机勃勃,长得壮实。正是春天温暖的南风给它们带来了非常适宜的生长环境,而幼小的孩子能够茁壮成长,不也是因为母亲悉心勤劳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照料吗?劬劳,毛诗就解释为劳苦成疾,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比较多,接下来的诗歌里就会看到有七个儿子。这里的七未必是一个实数,说明孩子的数量不少,要把这么多的子女拉扯长大成人,当然是非常辛苦的。另外凯风这首诗歌不单单是赞颂了母爱的伟大,其实也隐含了诗歌主人公也就是这位儿子,因为没有能够好好的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而心中自责愧疚。
第二段,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这棵酸枣树从第一段的棘心夭夭这样幼小的状态长大了,长成了一棵可以用来被砍伐作为木材的大树,长大成材之意。而从夭夭小树成长为一棵有用之材,当然少不了来自母亲的谆谆教导和关心照顾。圣善一词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里解释,圣善言通于事理,有美德也。意思讲母亲贤惠持家,照顾子女,通情达理,品德甚美。而我们作为子女呢?我无令人。诗歌的主人公又回到了一种自责内疚的情绪之中。令是善之意,母亲含辛茹苦地培养我们,从孩童到成人,而我却不是什么好人。(指自己没有能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得足够好,无以回报母亲无私的爱,所以心生自责。)朱熹在《诗集传》中就说,以圣善称其母,而自谓无令人,其自责也生矣。随着整首诗歌一层一层的深入,歌颂母爱的伟大,这位诗歌的主人公的内疚自责的情绪也愈加浓烈。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爰在这里是一个语助词,没有实际的含义。寒泉是卫国的一处水名,浚是卫国的一个城市的名字。在浚城的边上,正是寒泉所在。那这里提到的这个寒泉是什么意思呢?怎么突然就从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讲到了一个地方和一处水名呢?这当然是有背后的原因的。《毛诗郑箋》里就说,这个寒泉之所以被称为寒泉,是因为它冬夏长凉,无论在什么季节都非常的清冽透凉,源源不断。它位于浚城的边上,滋润了浚城农业的生长,也为浚城百姓带来了充足的水源,所以浚城的人民因此就能够快乐无忧的生活。作者用寒泉来比喻母爱滋润了儿女的心田,哺育了儿女的成长。游子七人,母事劳苦。我们刚才说到的有许多的子女,七个儿子,所以母亲要培养他们的成长,教导他们为人处世,是多么的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睍睆这个词都是目字旁,有代表眼睛的意思,毛诗里就解释为好貌,意思是美好的样子。在这里并不是单指外貌的美丽,而是引申为黄鸟的叫声动听。黄鸟就是黄鹂鸟,载在这里是一个语助词,意思是讲黄鹂鸟动人的叫声,人们都是喜欢聆听的,那这一句又有何用意呢?游子七人,莫慰母心。母亲有七个儿子,这么多的孩子都无法做到安慰母亲的心。对照前半句的黄鹂鸟动听的鸣叫,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朱熹《诗集传》中就讲到,言黄鸟犹能好其音而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哉?连树林中的黄鹂鸟都能够通过清脆动听的鸣叫声来让听者感到愉悦,而我们这七个儿子,却不能慰藉我们母亲的心,报答我们母亲的爱,我们连黄鸟都不如,这是作为子女多大的失败。这一句其实也是充满了子女深深的自责和内疚。
凯风这首诗歌到这里就读完了,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母爱伟大的赞颂,和对于自己作为子女未能够尽到孝顺而感到自责。这首诗历来影响很大,诗歌中用凯风、寒泉,也就是温暖和煦的南风,清冽滋润的泉水来类比母爱,其实是想说明母爱的无私和没有穷尽。暖风吹拂万物,没有私心和偏袒。泉水源源不断地滋养着生灵,这都是多么无私不求回报的自然馈赠。而母爱不正是如此的无微不至,温暖悉心而又不求回报吗?这样的比喻实在是太贴切形象,所以历来凯风寒泉之笔也成为了代表母爱的典故,被后世很多的诗歌,文学作品所借鉴使用。比如西晋文人潘岳的诗歌里就写到过“览寒泉之遗叹兮,咏《蓼莪》之馀音。”宋代苏轼的诗歌里也写到过,“凯风吹尽棘成薪。”其实都是引用了凯风寒泉之笔来指代母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