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下篇:让国潮持续引领风潮

3-5 下篇:让国潮持续引领风潮

00:00
08:33

下篇:让国潮持续引领风潮


半月谈记者  魏梦佳


对话嘉宾   

胡 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 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王嘉婧(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导演)


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在全民文化认同与消费升级中,国潮掀起了中国设计风潮,也激发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满足了大众对于现代生活美学的需求。国潮,如何从厚重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融入大众生活,并带动消费与产业升级,以独特的中国气韵与精神在世界舞台上塑造中国品牌形象?


国潮崛起的内在动因

胡钰:国潮参与者是多元的,从个体到产业都有,国潮实践也是广泛的,包括文博创新、国货潮牌、动漫、国风综艺等。创新探索者、大众消费者、产业助力者共同构成了国潮生态圈。据调研,目前,国潮的创新探索者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拥有中华文化IP的文化机构,尤其是博物馆;二是具有历史沉淀和民众认知的民族品牌,例如回力、飞跃、老干妈等“老字号”;三是诞生于新时代的国潮“新势力”。


在消费需求带动下,主动出击国潮的多是市场敏感型的轻制造行业,例如快消品行业、时尚行业、食品行业等。这一类型的行业通过叠加中华文化元素,进行产品创新,再通过营销模式的包装,快速完成国潮的商业化并形塑其商业模式。


张铮:国潮盛行并不是依靠单一产品的推动,其背后是国民文化心态、消费行为等改变的综合结果。一方面,消费者通过购买国货表达了民族认同;另一方面,国潮兴起也源于年轻一代作为消费主力军的价值需求。在丰盈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却对文化上的自我身份很茫然,因此他们愿意为兴趣、文化、仪式感和美感买单,希望借助国潮寻找身份标签,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成就独特自我,从而成为风潮带动者。


王嘉婧:随着我们的国家更加开放和自信,“走出去”的脚步越来越频繁,我们渴望为世界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然而,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未跟上硬实力的脚步,中国文化的符号长期局限于传统的中国功夫、武术、京剧脸谱、熊猫等少数元素上。


我们通过对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国民对中国国家形象、文化认知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外国人还停留在对东方文化的“他者”视角,他们迫切希望了解更多当代中国的创意文化。因此,我们在走出去的同时也需要有新时代中国相应的文化体现形式。在新的消费业态下、在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国潮成为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消费视野并形成消费潮流的优选项。


过度消费与滥用成国潮发展阻力

胡钰:国潮之所以能够形成风潮,除了契合潮流,还因为国潮是大众消费得起的货品,才能形成规模化购买效应并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同,让中华文化和创意以合理的价格,走入民众的生活中。但是据我们观察,在目前的一些品牌实践中,一些打着国潮旗号的商品,期望通过国潮的影响力来牟取暴利,虚浮地追求高端、奢侈,这其实违背了国潮的灵魂内核。国潮应该是民众的“集体狂欢”,是企业和顾客之间良性、长期的互动。


张铮:当前,产业实践中的过度消费与滥用已成为国潮发展的一大阻力。一些企业将“中国符号”“中国元素”生硬地加入自己的品牌,打出国潮的旗号,消费新兴概念,以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国潮”二字成为不少品牌制造营销的造势手段。原本和国潮毫无关系的物品,比如彩妆、矿泉水、信用卡、手机、汽车等,通过联名合作实现了自身文化价值的提升,凭借国潮旗号在市场流量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同质化的营销策略,文化内涵的匮乏,极易让消费者失去新鲜感,一旦产品体验不佳,很可能引发负面舆论。国潮经济的大门已经打开,但是许多企业依然是在初期探索阶段。有的为了国潮的标签,又一味迎合年轻人而产生“讨好”心态,却忘记了自身的个性化品牌特色,得不偿失。


王嘉婧:在我看来,忽视对国潮文化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及现代生活美学的深度挖掘,容易导致国潮文化发展停留在表面,使国潮文化发展狭隘化。我们对于中华文化和中国元素的挖掘,应该有创新、有创意,而不是部分元素的简单叠加,徒有其表地停留在视觉层面,让中华文化成为符号化的“贴标”。我们的国潮产品要向“深”开发,探索东方美学的神韵和意境,注重文化灵魂和商品、服务的相融,这样才能让中华文化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走近百姓、走向世界

胡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归属找到落脚点,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树立新标杆。而国潮就是让中华文化走近百姓、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


未来,要保障其健康发展,我们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管理、保护国潮的集体品牌,对破坏国潮集体形象的产品进行惩戒。由于国潮是建立在技术和文创基础上的,我们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企业和品牌获得应有的经济回报。


张铮:在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中,我们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洞察消费者需求,帮助民族企业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精进,做“概念有创新、产品让人动心、体验让人暖心”的“有心”国潮。政府要为优质的国潮企业和品牌融资提供支持,尤其是针对中小型企业要给予特别关注。要着力培养一批既有中华文化底蕴又有时代创新语态的创意人才,在推动国潮良性发展中贡献智慧和才能。


当前,国潮在文化和创意的加持下,虽然拥有了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但依然要锻炼“铁打的身体”。我们要避免在国潮的表现形式上完全模仿西方样式,无论是国货的图式风格,还是国潮内容的设计。国潮的灵魂是“中国智造”,切不可简单复制与抄袭。许多传统品牌的翻红,依靠的不是简单的营销,而是“硬实力”。只有探索者、消费者、产业力量共同维护,国潮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让更多人受益。


王嘉婧:如何提炼、展示、传播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发展的需要。国潮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潮流,有着其深刻内涵,与国家发展、国民追求息息相关。我们要抓住机遇,让国潮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主流,同时紧密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引领中国的文化、产品与品牌,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策划、编辑:张曦)


支部学习、时政教育,就用半月谈基层党建学习系统。更多半月谈基层党建学习系统详情,尽在主页橱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