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低价策略迎挑战 新对手Nitori快速崛起

宜家低价策略迎挑战 新对手Nitori快速崛起

00:00
05:28

失去中产的宜家,是时候醒醒了

近日,宜家在上海前滩太古里开出了第一个低价精品快闪展览。这家开在市中心的快闪店,强调精打细算,9.9元的浇水壶、售价几十元的大型瑞莎收纳筐等,都出现在了这家店里。

这是宜家贴近中国市场的尝试之一。此前宜家宣布,未来3年,计划在中国市场投资63亿元,通过降低原材料和运营两方面的成本推出更多低价产品,以推动低价策略。2024财年,宜家中国将投入超过1亿元扩大价格投资范围,覆盖的商品将超550款。

价格向拼多多看齐,宜家要抛弃一二线中产家庭了吗?

进入中国的25年里,凭借好设计和高性价比,宜家在家居领域几乎鲜有对手,也成为了对品质和价格均有一定要求的中产消费群体的心头好。

在平价时代来临后,宜家的核心消费群体——中产,对价格越发敏感,为了迎合这股新的消费趋势,品牌和零售商们集体降价,宜家也开始在中国各个城市的市中心频繁试水多个新业态,努力辐射和覆盖一二线城市中产家庭以外的群体。但由于此前开出的都是大型门店,选址不灵活,宜家的门店数量过去多年一直停滞不前。

刚毕业或工作不久租房需求旺盛的年轻人、更下沉市场的“贵妇们”,特别是那些收入不错且消费力强的有钱闲人,如今都成了宜家的新目标。为此,开店不易的宜家在中国牟足了劲做数字化,不止入驻天猫和小程序,还在上海设立了数字创新中心,以对市场灵活反应,并希望能够借助电商这类渠道触达这类人群。

这对一个北欧品牌而言并非易事,这类品牌长期遵循极简原则、主打慢节奏,本身传递的就是一种慢生活态度。数字化之外,宜家也在尝试开出离市中心更近、更小的门店:这里有大量的年轻客流,这类消费者群体爱逛爱玩,但因为购物计划不明确,更注重体验,导致实际消费力一般,以小件商品为主的商品结构不能负担城市店的运营费用。因此,城市店等新门店目前已经关闭。

在新一线甚至三四线等更为下沉的市场,宜家则选了荟聚这样更大的门店,以“宜家蓝盒子+荟聚”为基础模型,宜家已在国内布局了10座荟聚购物中心,目前已有9家开业,不乏武汉、长沙和西安甚至无锡等城市。

在家居和家具行业一片萧条之际,入华时间较短的 Nitori 令人意外地崛起。

据媒体报道,至3月底,2014年进入中国的Nitori 已经开出了95家门店,而宜家至今仍然在40家左右,只有其不到一半。刚进入中国时,Nitori 大部分门店分布在上海,以及北京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但近两年来,陆续开向新一线城市。

“便宜”是 Nitori 最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标签。得益于店铺数量的增加,Nitori 通过进行大量生产以及采购降低了成本。

从最早从海外进口家具,再到搭建自有供应链,Nitori 逐渐建立起以“便宜、搭配、功能细分”的产品定位。

Nitori 品牌背后是一个围绕家居和家具行业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整体实力与宜家不相上下,且对东亚市场研究颇为透彻,其展现出的家居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中国更为接近。集团目前专注于在海外开店,希望到2032年全球开出3000家店,销售额突破3万亿日元。

在中国市场方面,Nitori在进入中国第二年抓住互联网渠道的机会,入驻天猫,并于2020年入驻京东,在其天猫店里,家具商品实付299元包邮,家具类单件商品实付1490元包安装服务、送货上门,不少商品在指定区域内还能免运费送达,但这个服务目前宜家仍然没有开通。

最新的消息,Nitori将以每年新增100~200家门店的速度拓展中国市场,在中国开设1000家门店,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将占据其门店数量的三分之一。

如今宜家和中产的契合度开始下降,而选址更接近市中心、价格也极具性价比的 Nitori 成了一个与其互为替代的品牌选择。

缓慢的宜家是时候该醒醒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