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从无心的反应到用心的陪伴
经常有人问我:“活在当下究竟是什么意思?”而我经常发现找不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回答。原因是“当下”不是一种可以通过理论描述或理解的东西。你只能去体验它。我们都知道,要向别人解释一种体验,其实常常是词不达意的。就好像向一个从来没有看过日落的人解释落日的颜色,解释第一次乘坐#天轮的快感,或者是在一片宁静的海洋上漂浮的舒适感。生命中总有些事情,也许是所有的事情,只能通过亲身体会才能理解。
对我来说,活在当下,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当下的存在充分地觉醒。它要求我们暂停思想、念头、见解和信仰。我们纯粹地活着。在这种“活着”的状态下,我们不去想我们是谁,身在何方,我们的各种身份如何,而是全然投入到活着的状态中去。如前文所述,如果你观察不受约束的小孩子的状态,他们几乎就是活在当下的代表。他们把每个时刻都看作是新的,并不把任何意志或想法强加到上面去。
当全身心投入到此时此刻中时,我们对于计划、期望的迷恋都消退了。我们一切都顺其自然。我们观察、参与、行动、释放。换句话说,我们跟随着生命的大潮猪波逐流,同时在它的岸边随时保持清醒。我们外表活跃,内心平和,我们全心投入到生命当中,同时不与广阔的内心世界失去联系。
活在当下使我们与周遭生命的际遇保持联系, 同时保持着一种平衡和冷静的状态。我们的行动不被脑子里的想法控制,也就是说不被内心播放的电影影响,我们可以脚踏实地,而且开明宽容地接纳生命的起起伏伏。我们不再管别人是否跟随自己的脚步,我们学会了与他人和平共处而不是攻击别人。情况合适的话,我们与他人通力合作,而在需要时,我们也会选择自然退场。无论种方式,我们都不去期望,而是尽情享受每个未知的时刻带来的新刺激。拥有活在当下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与接触到的任何人建立更深刻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和我们的孩子。
走进当下
为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做出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活在当下。知们文所说,我们做此时区的冲突一我们大部分时候适在过去或未来,而我们的孩子则是活在当下一—是导致我们正在经历不和谐亲子关系的原因。
活在当下,意味着不加抵触地接受生活原本的样子。只要我们不带着“为什么我的期望没有实现”的“攻击” 能量走进当下,我们与孩子相处就不会有那么多情绪失控的反应。
最近, 我留意到我与女儿相处时很难进入活在当下的状态。 她跟我聊起了时尚、打扮,以及“当一位时尚模特儿”是一件多么好玩的事情(很容易理解,这些正是我的情绪触发器)。她心情特别好,酒 不绝地谈论着从杂志上看到的漂亮衣服。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 “她真肤浅。这太可怕了。我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竟然能让女儿有这种价值观。 这样的想法难免给我们之间制造了一种负罪感和压力,最终促使我们想办法去控制这些令人不安的感觉。
我对女儿说: “玛雅, 你怎么这么肤浅呢?这些只是生活中的琐碎事。我不希望你长大后,认为做一个时尚模特儿就是一切。我要你思考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例如你的人生目标,以及你准备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玛雅的脸色马上变了,她沉默了下来。我以为这是我把我对她的期望一股脑地倾注给她的好机会,于是说了更伤人的话: “你长大了可不能成为一个没头设熟的傻瓜,只对打扮或潮流之类的垃圾感兴趣。你要成长为一名世界公民,关心如何去消除贫困,行善助人。”
到了这个份上,作为一个从不让别人中伤她的个性的人,玛雅强烈回应说:“妈妈,我只是在说几件衣服的事情, 我不是在说我的未来。我才12岁,所有12岁的女孩子都在聊这些话题。你为什么要变得好像我做了什么错事一样呢?
的确,她是对的。她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她唯一做的是破坏了我内心给自已建立的一名觉醒家长的神圣形象。我的“自我”期望能养有一名关心消除贫困,或是找到治愈癌症方法的孩子,这影响了我对此刻她正在经历的感受的理解。
接着玛雅往我巨大的“自我” 正中很狠地插上了一刀一所有的聪明孩子都会干的事情: “从现在开始,我不会与你分享我的任何感受了!——我才知道我铸成了大错。是我制造了双方的隔闻,而且以后不得不长久面对。我错误地教导我女儿12岁是个危险的年龄,尤其是与家长分享心声时更是危险,因为难免会受到批评和责骂。
那么究竟我该怎么做才能重新把我与当下联系起来呢?我说:“你完全正确,是我过了火。你完全有权力不再信任我。 我被对未来的恐惧冲昏了头,忘记了你才12岁,你有着与年龄相符的感受和想法。 我只是害怕你会忘记生命里重要的东西。”
她回应说: “你得相信自己, 妈妈。 你已经教过我生命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不是。但最重要的,我不是你,如果我喜欢时尚,那么我就是喜欢时尚。”我们的孩子就是以这些方法把我们拉回正道, 让我们重拾摇摇欲坠的价值感和信任。要是我真心信任我的教养之道,无论她说什么都不会使我有一丝担心。我担心女儿被时尚的浮华吸引, 是因为我对自己的教养方法心有怀疑,同时对时尚之美的理解心存矛盾。我想象出来的恐惧再一次阻断了我与女儿在当下的联系。
要是我在与玛雅争论时尚的例子里能采用自己的建议, 要是我当时能保持克现意识,我应该会察觉到我的失控。然后,我不会被情绪淹没,而会把它放到一边,对玛雅说:“哎呀,你的想法真是会吓到一些老派的和搞不懂时尚的人,就像我。但我听到了你说自己离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作为家长,我肯定会担心自己的女儿是否没有认识到这些事物肤浅的本质,但我知道并且相信你已经懂得这些道理。”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真诚坦白内心的恐惧,不让它伤害彼此的关系。
你也许会间:“那么,我们是否永远不应该纠正孩子?我们是否必须永远接受他们当下的样子?万一他们在做错事呢?” 这些问题的确有道理。然而,它再次揭示了你的担心是来自对匮乏的恐惧, 揭示了你控制、修正和监管孩子的欲望。
我告诉家长: “接受当下的现实, 并不意味着你要消极应付,对什么都听之任之。它只是意味着你要把情绪爆发的那根刺从事情里挑出来。你当然可以改正孩子,有需要的话甚至要坚定地给他们定下规矩,但在整个过程中你不许让你的种种情绪例如恐惧、慌张、羞愧或内核等爆发出来。
接受孩子与因此而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这两者有天壤之别。某一天玛能抱怨她的比萨饼“味不正”,我尊重她的失望情绪,而同时我也教她, “好好吃完再说”。假使她还是碟 不休地抱怨,我也不会改变我对待她的方式。我依然会说:“比萨已经买回来了,要不就把它吃掉,或者我们在家里找点别的东西给你吃。我不会再买另一块给你。” 面对她对比萨的牢骚, 我没有不开心,更没有逼她把它吃掉,我只是列举出她的选择,并且要求她为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对家长来说,一定不能把接受孩子误解成被动的许可或放任。同样道理,要是孩子在晚餐聚会或在餐馆中表现粗鲁或者没礼貌,虽然重要的是不要可斥他们,但同样重要的是不让他们的不合适行为太出格。有时这可能意味着你要离开,直到他们冷静下来,明白什么才是恰当的行为;有时候这意味者你要把他们拉到一边去,清晰直接地告诉他们,他们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什么影响。无论哪种做法,觉醒的家长都不会千坐在一旁, 不做出任何干预。
“但万一我们的孩子做着非常有害的事情呢?”家长也许会再问, “例如,在考试前一天没有复习只在玩手机?
树立当下的觉醒意识,要求我们专注于此时此地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样子。与其冲进他们的房间,满脑子都想着他们多么不听话,我们需要让他们把手机拿出来,向他们解释玩手机影响了他们的复习。不用争换或进一步的说明,我们只是纯粹向他们说明约好的手机使用规矩,要求他们把手机放到注意范围之外的地方。即使他们说出反感的话,或者发脾气,我们眼前的任务就是从这些干扰中抽身出来,而不要再制造任何戏剧场面。一定要注意,制造越多冲突,引起孩子越大反抗,就等于进一步扩大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固。我常常对家长们说:“如果孩子无法理解你的观点,不遵守你的规矩,那就意味着有另外的东西在发挥着作用一有一些东西正在破坏着亲子关系。”在这些极端例子中,手机已经不再是事情的核心了,如何守护亲子关系才是首要任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