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投入带来的自由=把期望变成投入

(第十四章)投入带来的自由=把期望变成投入

00:00
18:59
投入带来的自由
但这种教养方法,是否意味着我们永远都不能对孩子或对我们爱的人有任何期望呢?那我们的意愿呢?它们也是不好的吗?
我对来访者说了无数遍这样的话: “很明显, 你的动机是好的,有问题的是你的行为!”再仔细一些看,你会发现你不是真的在设置你的动机,而实际上是在制造你的期望。动机—从最单纯的意义上来说一与对他人的期望毫无关系,只是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有关。但老实说,我们在设置动机时,很少人能做到不带有强烈的审判眼光、附加条件和期望来看待我们自己、他人以及生活本身。
我们可以设置的唯一真正的而且不带批判眼光的动机, 就是按照当下的真正样子投入到生活中去。 在此刻, 也只有在此刻, 当我们主动认识到生活的真实与我们的期望之间的差别,改变的大门才会为我们散开。 要是我们与当下之间的关系一片混乱的话,对未来抱有任何意愿都是没有意义的。反之,我们应该袍着这样的动机,那就是觉悟当下,充分领悟到,未来正是通过每一个此刻才逐渐演变成它该有的样子。
以玛莎为例。她给两个十来岁的孩子买了一只小狗。孩子们一直吵着要养小狗,于是她觉得她这样做是出于对孩子的好意。然而,坦白说,她买小狗是希望她的孩子少些出去与朋友混在一起,可以多些时间留在家里学习。几个月后玛莎发现,只有她一个人在家照顾小狗,两个孩子还是没了影踪。只有
一个人在给小狗清洁, 照顾它的日常起居,她觉得自己被孩子下了套。她来找我咨询,哭诉说:“我怀着最纯粹的好意养了这只小狗,结果变成一场灾难。”我打断她,帮她澄清事实:“你的一番好意其实并不纯粹,你的所作所为其实隐藏了其他的期望。养小狗并不是你的决定,你假装买小狗来通孩子开心,而实际上你却有其他的期望,对吗?”玛莎觉悟到是自己的口不对心把自己到了墙角。她把动机和期望搞混了,造成了大家皆输的局面一—她自己,孩子,如今还包括那条可怜的小狗!
养育孩子,教导他们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远比一个头脑发热的期望。或一个充满了各种目的性的动机要来得严肃。 与其对未来设置一个写满空头支票的愿景,还不如全身心投入到当下的生命中去,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求“身体一头脑一心灵”有机地结合起来。期望和怀有目标的动机关注的是未来,而投入,就是关注现在。实现未来目标的唯一一条清晰道路,就是每时每刻都以清醒、稳定和坚持的态度投入到我们眼前的生活当中。 当我们做到这一点,便可以毫不费力地走上通向未来的道路。我们许多人花费了过度的精力在想来会怎样,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眼前。 当下的时刻是唯一重要的时刻。无论你有何等宏大的目标, 要是你目前的生活一片混乱,未来也只会同样如此。
要是玛莎真正地投入到关注眼前的现实,她会完全认识到孩子们的心思,意识到他们无法照顾小狗, 只会留给她一个人来照顾的。她要是发现了自己离正的意图,就会认识到一只小狗是不会帮她实现对孩子的期望的:抱有这个期望对于这个可怜的小动物也是不公平的。这显示了只有忠实于自己和我们的该子,以能们原本的样子而不是我们期待他们的样子来对待他们,才能帮助我们走向一个没有包袱、井然有序的人生。
当我有写一本新书的冲动时, 我并没有怀着我的书要成为畅销书的意图来动笔。我坐下来,怀着进入此时此刻的动机, 然后开始写起来。我的动机只累焦于当下的觉悟,很纯粹也很简单。如果我的动机里充满了对这本书未来的想法,我便会充满怀疑、担忧和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我更愿意只关注我眼前的行动的动机,而不是编织一个偏离眼前生活,把人带到对未来的幻想中的动机。
只有我们鼓励孩子投入到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执着于结果,孩子才能学会去胃险。其中的技巧是,持续地接受每一刻生命的赐子。孩子全神贸注地依也们正在做的事,这就是他们需要的成长——不多,也不少——而且无须感受到父母的通迫,因而也不会有压力。作为父母,我们密切关注子女在这一时刻的表现,帮助他们活在当下,而不是要求他们变得像将来的样子。
不用再管芝麻绿豆的小事,相信过程比结果重要, 这样的感觉真是太好了。举个例子,当我们用这种心态去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我们也许会对孩子说:“无论你得了A、B还是C,都没关系。我在乎的是你真实地对待自己, 努力做到自己定下的标准,用最大的专注力去投入学习。” 孩子学会了如何去投入到当下的生命中便开始明白,即使他们的想法和幻想也许会使他们相信对于自己的某些看法, 但只有他们眼下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放下对未来事件的执迷,转而学会把注意力放在眼前。懂得这一点,孩子立马会感到放松, 事情的结果不再影响他们的自身价值,他们的努力和好奇心才是更重要的。
我的女儿玛雅第一次参加马木表演时心情起伏很大。一开始她很紧张。在第一圈表现不佳后,她马上觉得很失望。她眼泪汪汪地对我说: “我想退赛了。”
我鼓励她不要介意名次,帮她重新回到了赛道上,她又开始感觉到紧张了。第二圈表现得不错,她马上觉得松了一口气,笑容立刻挂在了脸上。
而第三圈又没有预期的好。她的马没有跃过其中一个栏杆, 她冲着马大骂,又开始哭了起来。我再次安慰她,告诉她在我眼中她已经是赢家了,因为她战胜了自己的紧张和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我对她说:“只要你想的话,那你就去继续完成比赛,跟得不得奖没有关系。”
她再次回到了赛道。最后一圈很成功,她欣喜若狂。她出色的表现让她觉得自己站到了世界之巅。她期待我会改变语气,为她赢得的奖项而自豪。然而当她看到我的情绪还是像比赛前一样,她不禁问:“妈妈,难道你不开心吗?”我告诉她说: “我没有特别开心或特别不开心。 奖项不会改变我的心情或对你的表现的感受。”她不理解,我解释说:“参加比赛的目的是让你学习去冒险,去面对未知的情况。 当你坐上了马背的那一刻,你已经做到了。任务已经完成。其他的一切都只是锦上添花。你的奖项丝毫没有改变你。无论你拿了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玛雅,你还是同样的你。我为你感到骄傲,是因为你能够正视自己的全部感受,而且不被情绪干扰,依然坚持比赛。你没有让你的情绪或担心主宰你。”
对于我的女儿,我关心以下的事情:
●她有没有去冒这个险?
●她有没有学到东西?
●她有没有会试过?
●她有没有用心去感受?
●她有没有清楚地表达自己?
●她有没有全力以赴,投入当下?
这些跟单一的期望,只关心孩子有没有赢的态度,有多大的差别啊!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任务, 不仅使我们的孩子,还使我们自己,从结果的压力中#放出来。孩子不再受到事情结果的束缚,他们学会了全力以赴地投入当下是最重要的。从期望到投入,这个简单但影响深远的转变,为我们打开了真正的自由的大门。


把期望变成投入
我们的期望,是我们内心的恐惧和未实现的心理需求的伪装。不觉悟到我们是如何被这些恐惧支配的,我们仍会不断将孩子往彼此争斗的不健康的亲子关系里推。除非觉悟到我们自身的问题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否则我们会将孩子变成我们自身缺陷的替罪羊。
投入当下与期望未来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们的期望是受到强烈的“自我驱使,而我们对孩子的投入则是从非常不同的地方出发的——我们的心。来看看以下的例子说明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是如何不同的:
期望型:我希望你能使我引以为豪,我希望为你能成功,因此你必须拿 A。
投入型:我会欣赏你学习的过程,我会放下心中对结果的预期和该想,不再把你的价值与学习成绩联系起来;相信你有无限可能,支持你努力追求心中所恶,帮你营造一个可以专心学习的环境。在困难时陪伴在你身边、给你指导, 在你焦虑时安慰你,在你跌倒时扶起你。在你涉是未知领域的时候挑战你、 安慰你,免除你取悦我的压力,并且使你觉醒,投入现实。
期望型:作为你的家长,我要求你显示对我的感激。
投入型:我希望你坚持欣赏自己。我不需要你来取悦我或满足我的需求。我会帮助你心怀感恩而不是感觉高人一等,我会让你接受爱而不是受到宽溺。我会帮助你发现你身上已经拥有的天赋,并且协助你学会给他人提供帮助,使你在接受的同时学会施与。
期望型:我必须让我的孩子尊敬我。 听我的话。
投入型:我将摆脱拉制你的需要,我会放下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及对权威的幻想,为你管造一个安心的环境让你可以表达自己,给你被人听的机会,也给你验听别人的机会;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的亲子关系,创造一种可以丰富彼此生命的联系。当你做了危险的抉择时,把你引导回正路,同时允许你在正常范围内进行测试、议探和反抗。
你可以看到,期望把双方关系局限在僵化的两极当中。我们把自己放到至高无上的等级之上,把期望抛给俯首称臣的子女们。自然,我们的孩子会反抗这样的期望。谁不会呢?当我们给孩子设置期望时,我们就免除了自己做出任何改变的要求,这自然会导致孩子的反感。没人愿意当坏人,没人愿意总是要承受责难。然而当我们的孩子反抗和报复这种明目张胆的不公时,他们得到的却是训斥、批评、指责。
当我们从期望转向全身心地投入当下时,我们不再让孩子为我们的幸福责。这样,我们就为孩子内心的自我以其独特的方式成长起来保留了空间。这种教养方式直观地能够理解,生命中所有的际遇都是一个伟大旅程,引领我们实现更高的自我觉醒、自我成长,以及自我联结。我们的孩子获得自主自立两自我表达的发展机会,其他事情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更新承诺,告别期望
我告别了我的期望和计划,
因为它们从我狭隘的心胸而来。
反而,我将拥抱更广阔的胸怀,
不再让你满足我的需要,
仅仅期待我为自己这样做。

当我看着你时,我不再把我的
恐惧、不安全感、渴望和失控,投射到你身上。
反而,我会清扫拌内心的灰尘,让
它不能掩盖你的光芒,
我能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钻石般的你。

告别了我的期望,我的内心不再空虚,
而是丰盈满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