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7课昨日回顾《花花世界》

《道德经》第17课昨日回顾《花花世界》

00:00
04:36
花花世界——《道德经》第17课(总3028天)
原创 黎小贤 黎明即起读圣贤书 2024-04-11


原文:
五色1令人目盲,五音2令人耳聋,五味3令人口爽4,驰骋畋猎5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词汇:
1.五色:青、黄、赤、白、黑。
2.五音:宫、商、角、徵、羽。
3.五味:酸、甜、苦、辣、咸。
4.爽:差也,失正味也。
5.畋猎:打猎。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向我们描述了这样的一个“蜜蜂的国度”:在那里,每只蜜蜂都疯狂地追逐自己的利益,展现出享乐、虚荣、好色、伪善、欺诈等恶德。但是,虽然每个蜜蜂都在追逐私利,整个蜂巢却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而一旦“邪恶的”蜜蜂醒悟之后,意识到要改变恶德而去追求善良、正直、诚实等德性时,整个蜂巢却呈现一片萧条之景。在曼德维尔看来,现代社会中的人都是基于自己的自利的本性去生活的,高尚的情操和德性已经不再是这个社会的指导原则。在个人追逐私利的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是通过财产权利确证的,财富的私人占有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但是,就是在人类通过财产权利确证自己的主体存在的同时,人与物的主客体关系也发生了交换,人把自己的主体性赋予了作为客体的物,作为主体的人在财富面前再次失去了自我。这成为现代文明、现代社会的一大困境(参见李慧娟著《现代性的难题与现代文明的三重困境》一文,《求是学刊》2021年第3期)。而老子提出的方案给予我们一定的反思和启发。

一、花花世界

五色、五音、五味、五方、五行……。

二、精彩·无奈

为腹:以物养己,宁静淡然。——取其实,认知真正的有。

为目:以物役己,流连忘返。——取其华,穿透浮华的无。

视久则眩,听繁则惑,尝多则厌,心不定故发狂,不知足以取辱。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盲、聋、爽、狂。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庄子·齐物论》)

三、有·无

认知有,不是为了否定有,是不要为有牵绊。再美丽的鸟儿,翅膀上系上黄金,亦将无法飞翔。认知无,不是为了背离无,是不要坠入虚无。
一念恒定,美成在久。

向上仰望,不切断和我们祖先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切断和这方水土的联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