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A 原文 唯识 第四段

1.2.4 A 原文 唯识 第四段

00:00
06:40
原文:

当时小师,如古萨婆多师、经部师、正理师。是三师者,又主极微或极微所成和合色,为感识所亲得之境,证成极微实在。至极微如何而直接成为感识境,则萨婆、正理解说互异。大乘复一一遮之,略如下述:
古萨婆多师执实多微各别为境,彼计众多极微,皆有实体,云实多微。如瓶等为眼识境时,实即一一极微各别为眼识境。所以者何?一一极微体是实有,若多微和合,成瓶等粗显境,但是和合假法。瓶等合多极微而成,即无实自体,故名和合假。眼识缘实不缘假,须有实体方能引生眼识故。感识缘实不缘假,见《明心上》章。
大乘遮曰:各别极微,纵许得为感识缘,彼计极微有实体,得为引生感识之缘藉故。此姑纵之词。定非感识所缘。非是感识所缘虑故。何以故?识于所缘起缘虑时,识上必现彼所缘境相故。今眼等识上无极微相,故知极微非感识所缘。
经部师执实多微和合为境。一处相近名和,总成一物名合。此说一一实微,非眼等识境,眼等识上无极微相故。若多微和合而成瓶等粗显境,体虽是假,眼等识上有此相故,故为眼等识境。
大乘遮曰:汝和合色于识非是缘。此言缘者,藉义。识不孤生,必有缘藉,如青色为缘,方引生了别青之眼识是也。此中意云:经部所谓和合色如瓶等者,固非眼等识生起之缘。何以故?彼体实无故。彼者谓和合色。此无实体,是假法故。凡为所缘缘者,必有实体方能为缘引生识故,非无体法得为此缘故。参看后文所缘缘中。
正理师执实多微和集为境。和义见前,不为一体名集。此说诸极微一处相近,辗转相资,各各成其大相。如多极微集成山等,多微相资,即一一微各有山等量相,故与眼等识作所缘缘。上缘字,缘虑义。下缘字,缘藉义。
大乘遮曰:极微和集位与不和集相资位,其体是一,如何相资能为大物发生感识?量云:汝相资极微应不与感识为其所缘,即极微相故,如不和集相资时。又如汝说者,亦有量等相一过。如俱以一亿极微作瓶瓯,瓶瓯相应同一,以极微头数相资等故。今既瓶瓯二相各别,故知非是相资量等方为感识缘。
萨婆、正理,并主极微为感识所可亲得,其持论初不本之实测,而出于思构,故大乘一一难破之,彼亦无以自救。或有问言:“外小创发极微,颇近晚世科学思想,而大乘独一往遮拨,何耶?”余曰:大乘本玄学之见地,以遮拨实微,固其宜也。外小若仅在世间极成之范围内假说极微实有,世间极成义者,即在实际生活方面或经验界,假定万象为实有。略见《大论·真实品》。固亦与科学在经验之范围内假定元子、电子为实有者,同其旨趣。顾自玄学言之,则对于世间或科学所假定为实有之事物,不能不加以驳正。何则?玄学所求者为绝对真实。所谓实体。世间或科学所假定为实有之事物,从玄学观察,即泯除其实有性,而齐摄入绝对真实中故也。若于现象而洞见其实体,即现象本非实有,只此实体是唯一实在。或曰:“所谓极微或元子、电子者,不可说为实体欤?”曰:恶,是何言!实体者,所谓太易未见气也。本《易乾凿度》。《易》具变易、不易二义。虽变动不居,而恒如其性,故即变易即不易也。佛家以不变不动言如,似偏显不易义,而未若《大易》以即变易即不易言之为更妙也。此体本不可名,姑强以“易”名之耳。太者,赞辞。未见气者,此体至虚,而不属于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