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收藏珍宝只“暂得”

97.收藏珍宝只“暂得”

00:00
06:33

       介绍收藏名家胡惠春先生,不能不先提到他的父亲胡笔江。

       胡笔江原名敏贤,字筠,光绪七年(1881年)生于邗江沙头乡。他出身贫寒,学业勤奋,自小在钱庄当店员。机缘凑巧,在工作中结识大户人家的子弟,被介绍进交通银行北京分行。辛亥革命后,胡因其出色的业务,连连晋升,最终升任北京分行经理。后又转入以侨商为背景的中南银行,任总经理。

       胡笔江遇难后,其大公子胡惠春继承父业,服务于金融界。胡惠春毕业于燕京大学地质系,然而他的兴趣却在文史与艺术。他的业余爱好是收藏,他的藏品广泛,明清官窑瓷器是他藏品的核心。在收藏中,先生执着地追求藏品的完美。任何一件窑器若有瑕疵,他都不会接受。藏品中很多都是成对器物,并多数有官窑款识,极为难能可贵。胡惠春先生为自己的香港住所题名暂得楼,“暂得”一词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表达了他收藏的悠然心态。


       暂得楼所藏瓷器的特点为精、雅、美,凡属明清瓷器中的精品,胡惠春见到后不惜花费巨资,志在必得。如一对豇豆红印盒,釉色以绿为主、稍带红色,极为罕见,相传是乾隆帝的常用文具。购买此珍品时胡调用大笔资金,日伪当局误以为他要抢购囤积日用品,严加防范,派人到胡家来查,等到知道胡买的是如此“小玩意儿”,竟把他当成“疯子”。

       胡惠春胸襟宽广,他的收藏理念异于常人,在他看来,私人藏品不过是“暂得”而已,随着岁月的变迁,总归要发挥它的公共功能。1950年,上海博物馆成立之初,急需收购有分量的藏品作为“镇馆之宝”。时任上海市文管会委员的胡惠春,毫不吝惜捐赠了所藏青铜器、瓷器286件,其中不乏传世珍品。

       明永乐景德镇窑青花折枝山茶纹扁壶)

       又如,西岳华山庙碑拓本历来受称颂,篆书碑额丽婉多姿,隶书碑文笔划丰润,变化多端,奇妙精绝,为汉碑佳品。此碑唐宋时已受重视,碑石题刻颇多。拓本流传很少,宋四明本,以四明丰熙旧藏而得名。全拓整幅,碑额及唐代刻跋均保留完好,为海内孤本。经宁波天一阁范氏藏,钱大昕父子、阮元等多人递藏,后归胡惠春。1975年胡惠春将此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藏。

       1989年9月,胡惠春再次将其存放在上海的宋钧窑月白釉尊、明宣德青花人物罐等76件珍贵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为表彰其爱国热忱,上博馆开辟胡惠春藏品专馆(暂得楼),供市民观瞻。为此还举办了“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珍品展”,一时观者如云,享誉沪上。

       胡先生的夫人王华云女士,系出名门,是江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王景琦的五姑娘,王景琦擅长写行楷,书法清丽飘逸,有“字冠八邑”的美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