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5):王阳明的三颗心,读懂的都是高人

王阳明传(5):王阳明的三颗心,读懂的都是高人

00:00
07:36
王阳明传(5):王阳明的三颗心,读懂的都是高人
王阳明考中进士后,正式步入了仕途。可是刚开始当官,他就跟大明的大牢来了两次亲密的接触。

第一次去大牢是到刑部任职。王阳明在工部的实习期满后,马上被调到刑部,任云南清吏司主事,负责审核有无冤假错案。

第二次去大牢的时候,他已是一个蒙冤的犯人了。

图片


01

光明之心
见识了刑部大牢后,从小在爱里长大的王阳明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黑暗。他后来回忆说,他发现很多案件的审理根本没有依据律令,而是完全顺从权贵的意志就草草定了罪名。而且最让他忍受不了的是大牢里那令人窒息的气味——
暗无天日,潮湿脏乱;狱卒的鞭子上永远都有未干的血迹;犯人们体瘦如柴,时刻低声哀嚎着,吃着猪狗的饭食,一面还要跟跟蟑螂、老鼠争抢睡觉的地方。
他第一次觉得,与这大牢里的人相比,自己先前精神上的那点痛苦简直就是无病呻吟。
然而正是这种地狱般的黑暗,让我们发现了王阳明的那颗光明之心。
面对狱卒克扣犯人的粥饭去养猪一事,王阳明震怒了,他用雷厉手段废掉了这一不知存在多少年的潜规则。即使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至少证明他与黑暗划清了界限。
虽然光明有时会因黑暗的笼罩而变得暗淡,但它绝不会熄灭,或与黑暗交融。
这就是王阳明良知的根源。
02

勇敢之心
王阳明第二次进大牢,是1506年,拜权阉刘瑾所赐。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最宠信的人,身边又有七个沆瀣一气的太监兄弟,号称“八虎”。他们引诱朱厚照纵欲无度、玩物丧志、荒废朝政,朝廷内外,满朝文武忠良都恨得牙痒痒。
常言道,哪里有邪恶,哪里就会有正义。
先有先帝指定的三位辅政大臣刘健、谢迁、李东阳策划除掉这八虎之害。后有南都御史蒋钦等十五人联名上书请谏。
不过正义有时候也会玩失踪。辅政大臣们的计划失败了,两人辞职,一人免职。南都御史们的请愿也失败了,反被押送到北京受了廷杖,又遭免职。一时间,朝中百官噤若寒蝉,刘瑾八虎只手遮天!
这时候,王阳明登场了。他必须登场。表面上看,是一群文官和太监刘瑾作对,实际上,这是正气和邪气的较量。王阳明当然站在正气这边,所以他必须做一个表态。他说:“正义之士被压迫,朝堂死气沉沉,必须要有一个声音来呼唤他们的良知,而这个重任非我莫属。”
有胜算吗?——并没有。
有害怕吗?——当然怕。
为什么还要站出来?——因为有一颗勇敢之心。
苏轼在《留侯论》里写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说的就是王阳明啊!
他像诸葛亮六出祁山一样,像荆轲刺秦一样,像孔夫子周游列国一样,知其不可而为之,终成大勇。
但是结果并不意外,王阳明的奏章呈上不久,一道圣旨从天而降:廷杖四十,下锦衣卫狱。
这个地狱一般的地方,当年他从笼外看,如今却成笼中人。
03

坚定之心
先前第二次会试落榜的时候,王阳明曾自我勉励道: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所谓“动心”,是指一个人因外在的遭遇产生了负面情绪,然后又让这种情绪左右了心态。所以在他看来,落榜不是失败,如果因落榜而羞耻、痛苦才是失败。
那时王阳明就已经向世人展示出他有一颗坚定之心了。
孟子称这种坚定之心为“浩然之气”,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种自由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也就是说,生活中的事,我们难以决定它发不发生,但是能够决定看待它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负面情绪,其实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对事情所抱有的看法。美国著名的整形医生和心理学家马尔茨,就曾经谈到他保持内心强大的秘诀,那就是——把事实与看法分开。
这一次,王阳明遭遇了杖刑和牢狱之灾。他的心志是否会依然坚定?后面又会有怎样的转机?关注我,我们下篇文章再探究竟!
全文完,如果喜欢,那就点个赞或“在看”吧!感恩相遇,多谢阅读,欢迎关注!



前期回顾:

2024,跟随王阳明,走向心灵自由

王阳明传(1):神童天赐,少年奇志

王阳明传(2):偶遇机缘归正途,立志四方初经挫

王阳明传(3):新婚夜新郎失踪,格竹子大病一场

王阳明传(4):科考路一波三折,偶得道名题金榜












蒋景春
给熬夜创作的小伙子赏杯咖啡吧



因网络连接问题,剩余内容暂无法加载。


人划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锦玉溪苑

    你的声音真好听呢,关注你了回关一下谢谢,想和你一起学习交流呢

  • 心灵创业

    读的不错!声音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