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下06君子之所為

告子下06君子之所為

00:00
12:42

06


淳于髡曰:「先名實者,為人也;後名實者,自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實未加於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語譯】淳于髡說:「做事時優先將自己名譽落實的人,是在為眾人做事。做事時不考慮個人名譽有無落實的人,是在為自己做事。先生現在位列國家三卿相之中,但是名譽卻沒有受到上下國人的肯定,就要捨棄職位離開國家,有仁德的人應該做這樣的事嗎?」


【註釋】淳于髡見離婁上17。名,名譽。實,豐富。名實,豐富名譽,確立善良名譽。三卿,司徒、司馬、司空。上下,上位君主與下位臣子人民。名實未加於上下,沒有受到君主的肯定,也沒有受到朝中同事與民間百姓的讚揚。


孟子曾勸諫齊宣王推行仁政,但齊王苟且,孟子最終放棄勸諫而準備離開齊國。現在淳于髡就是在孟子將要離開齊時,與孟子的對話。淳于髡是有想將孟子留在齊國的意圖,但是淳的年紀比孟子長十四歲,礙於面子,不想直接懇求孟子,便想利用話術,讓孟子以為離開齊國是錯誤決定。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賢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惡汙君,不辭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趨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語譯】孟子說:「寧願做老百姓,也不願意用自己的賢才,幫不肖的上位君主做事,那是伯夷的做事態度。曾經五次幫助仁德的商湯做事,又曾經五次幫助邪惡的夏桀做事,那是伊尹的做事行為。不厭惡作惡的君主,不嫌棄職位卑下的官位,是柳下惠的做事風格。三位賢人的作風都不同,但是最後所追求的目標卻相同一致。他們追求的一致目標是甚麼呢?是仁德。君子要求自己要符合仁德而已,行為何必一定要相同?」


【註釋】肖,相像,相同。不肖,不相同,是與上輩先人不相同,更是與善良道德不相同。


曰:「魯繆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賢者之無益於國也!」


【語譯】淳于髡:「過去魯穆公時,公儀子掌國政,子柳、子思都是魯國大臣,但魯國的土地被鄰國侵占剝奪的非常嚴重。可見賢者對於國家也沒啥幫助。」


【註釋】繆公,即戰國時魯穆公(見公孫丑下11)。公儀子,魯博士,奉法循理。子柳,即泄柳,與子思皆賢(見公孫丑下11)。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賢則亡,削何可得與?」


【語譯】孟子:「虞國不用百里奚就亡國了,秦穆公啟用百里奚卻稱霸天下。不用賢人就會亡國,(不用賢人)哪裡只是削減國土而已。」


【註釋】虞不用百里奚而亡,見萬章上09


曰:「昔者王豹處於淇,而河西善謳;緜駒處於高唐,而齊右善歌;華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有諸內必形諸外。為其事而無其功者,髡未嘗睹之也。是故無賢者也,有則髡必識之。」


【語譯】淳于髡:「過去王豹住在淇水,教導河西居民都會唱歌。緜駒住在高唐,教化齊國西部居民喜歡唱歌。華周、杞梁的妻子因為思念死去丈夫而常哀戚哭泣,以至於感化整個齊國風俗。內在若有修養學問,必定會表現於外在行為。某人能把事情做完畢,卻不能得到應該有的功勞,這種事我從沒有見過。所以現在我國並沒有賢人,若是有賢人我並定會認識。」


【註釋】王豹,衛國善唱歌者。緜駒,齊人,善唱歌。高唐,齊國城邑。齊右,齊國西部地區,古人地圖左東右西。華周、杞梁,皆齊大夫,齊莊公伐莒,雙雙戰死,事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及列女傳。


淳于髡說齊國若有賢人,淳必定認識,意思就是說齊國人都不認為孟子有賢,故孟子必定不賢。


曰:「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脫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乃孔子則欲以微罪行,不欲為苟去。君子之所為,眾人固不識也。」


【語譯】孟子:「孔子擔任魯司寇,最後不受重用。參加魯君祭祖典禮,又沒分到祭肉。於是孔子連禮帽都來不及脫去,就離開魯國。沒知識的人以為孔子是沒分到祭肉而生氣出走,有知識的人以為孔子出走是因為魯君無禮。其實孔子(早就想離開魯國)只是利用那次魯君微小的錯誤行為,當作自己離開魯國的藉口,而不願意讓人以為,孔子是臨時起意無緣無故的離開魯國。所以君子的所作所為,一般普通凡人確實是看不出來的。」


【註釋】魯君舉行祭典,祭拜對象是魯君祖先(周公)。祭典是家祭,孔子是外姓,受魯君邀請參加。祭拜結束後,按理祭品應該分享眾人,其中的三牲是主要祭品,典禮完畢分享眾人曰燔肉。燔肉分贈對象主要是家族公卿,用以表示魯君對這些人的重視,更凸顯受贈者與國家的親密關係。孔子當時擔任司寇,是掌管國家法律最高長官,但是燔肉不至,等於是不受魯君重視,更等於是魯君有意羞辱孔子。於是有知者以為孔子受到魯君羞辱,所以離開魯國。其實是因為孔子推行的堕三都計畫不能執行,才發覺當時魯君(定公)並沒有復興家業、恢復禮制、削減三家大夫權力的決心,所以萌生去意。但是孔子若唐突離魯而去,必眾說紛紜,認為孔子是因為堕三都之不能行而離魯,這將會使魯君魯國被上不仁之名。為了保全魯國名譽,所以孔子寧願犧牲自己名譽,讓人以為孔子是因為吃不到肉而去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