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爱情是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 周国平讲西方哲学史
 4941

柏拉图:爱情是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 周国平讲西方哲学史

00:00
16:32

一、本集大纲


二、逐字文稿

        上一讲我讲了柏拉图为理想国所设计的政治、教育和婚姻制度,这一讲我给你讲他对爱情的看法。在柏拉图的全部对话中,《会饮篇》被公认为文学水平最高的一篇,文字优美,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这篇对话描述了一个小型酒会,与会者六七人,各人围绕爱情的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选择其中三人,介绍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爱情有高尚和庸俗的分别】


        这是鲍萨尼亚发表的观点。在希腊神话中,关于爱神阿佛洛狄忒,有两个不同的传说。按照赫西俄德《神谱》的说法,世界一开始是混沌,从混沌中产生了大地该亚和天空乌兰诺斯,乌兰诺斯是男,该亚是女,天和地交合,生出了一大堆形形色色的神。乌兰诺斯既然是男的,当然好色,该亚很嫉妒,就让小儿子克洛诺斯把他杀了。然后,克洛诺斯把父亲的生殖器割下来扔进大海,从激起的浪花中诞生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就是阿佛洛狄忒,在希腊文里,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浪花所生的女神”。按照荷马史诗的说法,天神宙斯和自己一个叫狄俄涅的女儿乱伦,生下了阿佛洛狄忒。

        根据这两个不同的传说,鲍萨尼亚发挥说,有两个阿佛洛狄忒,一个来自天空,是天上的爱神,另一个通过性交诞生,是地上的爱神。关于天上的爱神,他隐去了乌兰诺斯的生殖器这个情节,不过,这个阿佛洛狄忒的确不是通过性交孕育的。他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有两种爱情,一种是由天上的爱神引导的高尚的爱情,另一种是由地上的爱神引导的凡俗的爱情。前者诉诸心灵的美好,追求德行,用值得敬重的方式去爱。后者贪图肉体的享受,受欲望支配,往往不受道德的约束。

        谈及什么样的爱情应当受鼓励,什么样的爱情应当禁止,鲍萨尼亚提到雅典法律的两个规定,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个规定是,过于迅速地接受情人是可耻的,爱情应该经受一定长度时间的考验。这是一个智慧的规定。我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爱情的生存时间或长或短,但必须有一个最短限度,这是爱情之为爱情的质的保证。小于这个限度,两情无论怎样热烈,也只能算作一时的迷恋,不能称作爱情。”第二个规定是,出于金钱的或政治的考虑而委身于人是可耻的。这个规定的理由不言自明。


【爱情是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这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发表的观点。他讲了一个寓言——很早的时候,人的身体像一只圆球,由两个半球组成。其中,绝大多数人是双性人,这两个半球,一半是男,一半是女。少数人是单性人,这两个半球,有的都是男,有的都是女。因为人起来造反,宙斯加以惩罚,就把所有的人从中间劈开了。从此以后,每个人都竭力要找回自己的另一半,和他(她)合为一体,以重归于完整。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半个人,所以都遏制不住地要寻找与自己相合的另一半,而这就是爱情。原来是双性人的,男人会追求女人,女人会追求男人。原来是单性人的,男人会追求男人,女人会追求女人。两千多年前,阿里斯托芬就对同性恋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认为同性恋是由身体的某种先天构造决定的,这个解释已被今天的科学证实。阿里斯托芬的结论是,全体人类,包括所有的男人和女人,幸福之路只有一条,就是实现爱情,通过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来医治被分割了的本性。

        我本人认为,在所有的发言中,阿里斯托芬的发言是最精彩的,我从他讲的寓言中读出了下面两点深刻的涵义。

        第一,两性之间在生理上和心理上有明显的差异,但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常常有人喜欢争论两性中哪一性更优秀,大男子主义者蔑视女性,极端的女权主义者蔑视男性,这种争论十分无聊。正确的做法是把两性的差异本身当作价值,用它来增进共同的幸福。从人类整体来说,男人和女人永远是互相需要的,这是大自然的仁慈而又不可违背的规定。

        第二,两性特质的差异只是相对的,从本原上说,它们并存于每个人身上。无论是男性特质还是女性特质,孤立起来都是缺点,都造成了片面的人性,结合起来就都是优点,都是构成健全人性的必需材料。譬如说,一般认为,男性刚强,女性温柔,但是,只刚不柔就成了脆,只柔不刚就成了软,刚柔相济才是韧。一个刚强的男人也可以具有内在的温柔,一个温柔的女人也可以具有内在的刚强。一个人越是蕴含异性特质,在人性上就越丰富和完整,也因此越善于在异性身上认出和欣赏自己的另一半。相反,那些为性别优劣争吵不休的人,容我直说,他们的误区不只在理论上,真正的问题很可能出在他们的人性已经过于片面化了。借用阿里斯托芬的寓言来说,他们是被劈开得太久了,以至于只能僵持于自己的这一半,认不出自己的另一半了。在一定意义上,最优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体的,既赋有本性别的鲜明特征,又巧妙地揉进了另一性别的优点,大自然仿佛要通过他们来显示自己的最高目的——阴与阳的统一。


【爱情是在美中孕育】


       这是苏格拉底发表的观点,实际上是柏拉图自己的观点。苏格拉底说,男女之爱是最强烈的欲望,它的真正目的是生育。作为终有一死的存在物,人的隐秘冲动是追求不朽,而只有通过生育,人的生命才得以延续,从而在一定意义上达于不朽。因此,爱情实质上是通过孕育来追求不朽。也因此,孕育和生殖是神圣的事,这么神圣的事就必须在美中进行。你不会随便找一个人生孩子,你觉得她(他)美,你才愿意和她做爱。为什么这样?你不一定意识到,但是在潜意识里,是因为你把孕育看作神圣的事。不过,美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诱因,在美的诱惑下,你们忘情地做爱,导致怀孕和生育,爱情才达到了它的真正目的。

        生育的行为不限于肉体,苏格拉底说,有的人在心灵方面生殖力旺盛,渴望在别的心灵中播下自己的种子,这就是哲学家、诗人以及一切具有创造性才华的人。在古希腊,爱情这个词也经常用在老师和弟子的关系上,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在美中孕育,老师会挑选心灵乃至容貌美的少年做自己的弟子,苏格拉底自己就非常喜欢美少年。

        就肉体的爱情而言,苏格拉底强调,对美的肉体的迷恋只是一个起点,你应该由此一步步上升,从爱美的肉体到爱美的行为和制度,再到爱美的知识,最后,上升到以美本身为对象的学问,对美的本体进行观照。到了这个境界,你实际上已经进入柏拉图所建构的理念世界了。总之,销魂荡魄的肉体之爱,实现的只是生命的延续,心醉神迷的精神之爱,实现的才是灵魂的不朽。

      人们经常谈论柏拉图式的爱情,用来指一种完全排除肉体关系的纯粹精神恋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误解。柏拉图说过一句俏皮话:“没有什么比性欲更会吹牛的了。”所谓纯粹的精神恋爱,不正是性欲吹的一个最大的牛吗?不过,柏拉图并不反对性欲吹牛,用学术的语言表达,这叫做性欲的升华。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到,他是正面评价肉体之爱的,只是在他看来,如果你真正爱美,就不能停留在爱美的肉体,应该上升到理念世界里去爱美的本体。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也许可以用来指爱美的本体,不过,这个境界实在太抽象了,我宁愿停留在爱美的肉体,至多上升到爱美的心灵,丝毫不想去理念世界向美的本体报到,放弃掉人世间肉体和心灵之爱的快乐。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我就讲到这里。一共讲了五讲,前两讲讲他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中间两讲讲他的社会政治思想,最后一讲讲他对爱情的看法。希腊哲学鼎盛期的三位大哲学家,我已经讲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从下一讲开始,我给你讲亚里士多德,准备用三讲的篇幅来讲他。


精选用户评论
  • 在此登陆

    肉体的爱是精神之爱,灵魂的爱是生命不朽。

其他用户评论
  • 翁票寿

    古代的婚姻制度很多是纯粹为了人口增长服务的

  • 由爱点

    老师讲得太好了,听到精彩处我都兴奋拍桌子了!

  • 听友101491212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如此一致

  • 在此登陆

    爱情是孕育不休,和我们我们国家说的爱情的结果就是传中几代。

  • 在此登陆

    这孩子跟父母也没什么感情,妈妈让把爸爸杀了孩子就把爸爸杀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可能被杀的爸爸实在可恨可憎,如果起杀人❤️家庭暴力,这样的行为可能也实在是没什么亲属和我爱,只有憎恨了。可能可能是我不想见到你你也不想见到我,我早已经忘了你,想不起来你们。我们每天接触的交往的不是你而是他们眼里的“她他”。做人还是应该让人想念。如果想念,怀念不起来忘记了。那么就是就是你在别人心理没有位置。所以你也不应该给他们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