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集大纲
二、知识点延伸
※“希腊三贤”和“儒家三圣”
1、距今两千多年的文化大爆发时代
不知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在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互不通讯息的古希腊和中国东周几乎同时进入了文化大爆发时代,几乎同时诞生了一大批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思想家。
2、圣贤间属师生关系
古希腊诞生了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是师生关系: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都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被称为“希腊三贤”。
与此同时(或略早于古希腊),中国的儒家学派也诞生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包括被称为“至圣”的孔子、“亚圣”孟子,和“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我们可以称之为“儒家三圣”。
3、中西方思想的源头
不管是“希腊三贤”还是“儒家三圣”,都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广为人知的先哲之一。“希腊先贤”成为西方哲学的缔造者和奠基者,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乌托邦思想源头之一;而“儒家三圣”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则在此后两千多年的东方世界中占据统治地位,至今仍是东亚文化中处于主流地位的社会思想。
三、逐字文稿
上一讲我讲了什么是哲学,归结为一句话,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独立思考。那么,思考根本问题有什么好处呢?哲学有用还是无用?这一讲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
【不实用是哲学的优点】
事实上,从哲学诞生开始,认为哲学无用的看法就占据着上风。说哲学无用,是说哲学没有实际的用处,没有实用的价值。哲学家们对此并不否认,但认为这恰恰是哲学的特点和优点,我讲一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看法。
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常常提到当时人们对哲学无用的嘲笑。主要的意思是说,哲学让人关注永恒,想大问题,结果却使人对日常生活无知而且笨拙,在参加公共活动或私人活动时显得非常可笑。对于这类嘲笑,柏拉图都是承认的。但是,他强调,哲学家的天性就是关注永恒,无暇去关心凡人琐事,把世上过眼云烟的事物都看得毫无价值,这正是哲学家与一般人的区别之所在。
亚里士多德好像不屑于去理睬哲学无用的论调,他直截了当地宣布,不实用正是哲学的优点。在各门学科中,只有哲学是完全不求实用的,只以摆脱无知也就是知识本身为目的,而其他一切学科在不同程度上都以知识的后果也就是实用为目的,所以,哲学是最纯粹的学科。不但如此,哲学还是最神圣的学科。人身上最高贵的属性是理性,如果神也从事活动的话,从事的只能是哲学这样的最纯粹的理性活动。所以,当我们从事哲学思考的时候,我们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在我们身上的神从事这种活动的。一切学科都比哲学更为必要,但是没有一种学科比它更高贵。
总之,哲学没有实用价值,这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承认的,他们为哲学做的辩护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无用之用,也就是说,哲学无实用,但有大用,而且这个大用正是以不实用为前提的。哲学有什么大用?归结起来是两条。第一,哲学的价值在于关注永恒,而关注永恒是灵魂的需求。这是柏拉图强调的。第二,哲学是最纯粹的理性活动,而理性是人身上最高贵的属性。这是亚里士多德强调的。后来的哲学家讲哲学的大用,基本不超出这两条的范围。
【哲学的大用:满足人的高级属性的需要】
柏拉图强调哲学满足人的灵魂的需要,亚里士多德强调哲学满足人的理性的需要,说的都是哲学的大用在于超越实用,满足人的高级属性的需要。
人有一个身体,必须满足生存的需要、物质的需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人就和动物没有根本的区别。人更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具有动物所不具备的精神属性,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还必须满足精神属性的需要,才是实现了人之为人的价值。所谓实用,无非是满足人的低级属性的需要,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人的高级属性的价值,这不是颠倒了吗?对于每一个珍视自己的精神属性的人来说,精神生活具有独立于物质生活、并且比物质生活更高的价值,这是一个不言而喻、无须证明的公理。
这里我不妨谈一下马克思。马克思是属于欧洲文明传统的伟大思想家,把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能力的实现本身看作目的和价值,这也是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资本论》第三卷里有一段话讲得最清楚。他说: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它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那就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的发展。这段话好像比较拗口,我解释一下。
马克思有一个一贯的思想,就是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精神能力,动物没有。所以,动物的活动是不自由的,受必然性支配,只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人的活动是自由的,可以超出生存的需要,把发展精神能力本身当作目的。可是,人类如果总是为了满足物质的需要去活动,就还没有真正从动物界脱离出来,就仍然处在必然王国里面。只有当人类从物质生产领域里解放出来了,只需要用很少时间去生产物质资料,满足生存的需要,大部分时间做什么呢?就是从事那样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只是享受和发展人的精神能力,每个人都去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艺术的就搞艺术,喜欢科学的就搞科学,一点实用的目的也没有。只有到那个时候,人类才真正进入了自由王国,那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已经很发达了,应该可以让大家过上这样的生活了,可是,因为物质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大多数人仍然不得不为了谋生而工作,所以必须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他的思路是这样的,消灭私有制是手段,目的是实现自由王国,让所有人都能充分享受和发展人的精神属性,过上符合人的最高贵本性的生活。
【尊重知识是欧洲的伟大传统】
爱因斯坦说:为了知识自身的价值而尊重知识,这是欧洲的伟大传统。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传统从古希腊就开始了,它正是从哲学不求实用的本性中发源的。
我们在中学数学课上都学过勾股定理,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之和。在西方,这个定理最早是毕达哥拉斯证明的,被命名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以后会给你讲毕达哥拉斯,他是古希腊早期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家。证明勾股定理之后,毕达哥拉斯举行百牛大宴,杀了一百头牛来庆祝。勾股定理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值得这样大张旗鼓地庆祝?如果有人这样问毕达哥拉斯,他一定会莫名其妙。当时的希腊不会有人这样问他,今天的欧洲也很少有人会这样问他。这不是一个欧洲问题。这是一个中国问题。人类智力的胜利本身就值得庆祝,知识本身就值得尊重,这是欧洲的传统,毕达哥拉斯的百牛大宴为这个传统揭开了序幕。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有一年,华人科学家、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回国做讲座,互动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他:丁教授,你现在的研究有什么经济价值?丁教授愣住了,然后回答说:我不知道。但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届和第二届分别奖给了电子和X光的发现者,这两项发明在当时都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同样,后来的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在产生时都被认为是花钱最多而最没有经济效益的。他最后说:科学最重要的是兴趣,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名利,这个利也包括经济价值。作为受欧洲传统熏陶的科学家,丁肇中教授所表达的正是欧洲知识界公认的价值观。
【不求实用反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古希腊哲学奠定了一个传统,就是尊重人的精神属性的价值,尊重知识本身的价值。回顾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近代之所以在科学和文化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现代科学之所以诞生在西方,完全是得益于这个传统。哲学不求实用的精神贯穿于科学和文化的创造,反而在实用方面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无用之大用。
一切伟大精神创造的前提是把精神价值本身看得至高无上。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的人,并且以拥有这样一批人为荣,这样的民族在文化上一定会是领先的。在欧洲的传统中,具有纯粹的思想兴趣、学术兴趣、科学研究兴趣的人比较多,他们在从事研究时只以真知为目的而不问效用,偏偏在这样的精神氛围中,最容易出大思想家、大科学家。
经常有人问,近代以来,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出不了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据我看,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我们讲究学以致用,无用的就不学、不研究,这必然导致把知识的探究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在这样的氛围中,伟大的创造者不易产生,即使产生了也是孤单的,很容易夭折。所以,必须改变我们文化的实用品格,形成一种全民族尊重精神价值的氛围,中国才有希望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化大国。
我的这个课程,第一讲讲什么是哲学,第二讲讲哲学有什么用,这两讲是绪论,让你对哲学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从第三讲开始,我们进入西方哲学史的正文,下一讲我先给你讲泰勒斯,他是西方哲学史上公认的最早一位哲学家。
周老师的学问实在是高,你讲的哲学和人生的道理让我们深深思考。哲学就是智慧。
彼岸般若 回复 @在此登陆: 前面加上探索二字,后面补上本源和方法。为,哲学就是探索智慧的本源和方法的学问。
文化自信,别丢了。出不了大师也不能证明什么。有些所谓大师,不出也罢。
听友382690848 回复 @kissyben: 老一辈人大都这样
搞兴趣爱好是真正的自我,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本我
马克思所畅想的自由王国如果实现,人类没了生存压力,会陷入虚无主义的窠臼,引发广泛社会心理问题。看看北欧,压力最小,抑郁最多。
dreamer_hn 回复 @熏苷儿: 他们自由,却又不够自由。富足,却又不够富足。
周老师的课程集哲学和文学于一身,融理性和感情为一体,在这样一个生存压力大的时代,我很需要周国平的哲学课来慰藉自己的心灵。
老师,您讲的太好了 ,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课题,让我的精神更充满,谢谢
谢谢周老师🧑🏫,祝身体健康!
什么是哲学呢?哲学者以唯一的标准去定义哲学,评价其他文明,我想,这样思考的出发点已经错误。我们可以说不同文明下哲学的特点、差异,但是没资格说除了西方文明下有哲学,而他文明下无哲学。这样谈论已不是哲人所该述了,是狂悖,是无知!
理想太美好,怎么实现呢?
周老师,有一个问题请您务必回答一下:《共产党宣言》第一句是“一个幽灵徘徊在欧洲上空”,我曾怀疑是否翻译错了,后对照德文原版没问题。为什么马克思称他所推崇的东西为“幽灵”呢?这个词在德语中也不是正面的意思。期待您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