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擦亮眼睛,警惕直播间低价套路

正观快评:擦亮眼睛,警惕直播间低价套路

00:00
03:36

“原价358元现价19.9元”,这到底是直播电商给的“福利”还是“陷阱”?

据新华社报道,近年来,不少直播电商为争夺流量,纷纷打起了“低价牌”,各种投诉和价格争议也随之而来。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监测期间消费维权问题集中在直播带货乱象、促销价格争议等方面,有关“直播带货”的负面信息,平均每日超过5.5万条。

某直播电商的直播间,商家打出“最低价”等招牌

如此巨量的吐槽背后,很可能是许多消费者天真地相信了,直播电商宣传的“全网最低”“1折商品”等价格承诺。然而,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据报道,一些电商存在虚标价格、擦边引流、虚假比价等问题,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例如,上述“原价358的汽车服务套餐”,实际上从未按照宣传的价格进行销售。此外,某直播间打着知名品牌名义售卖的一款白酒,售价虽然远低于正常价格,但实际上由第三方厂家生产,通过打擦边球来引流售卖。甚至,个别电商之间暗自勾连、进行虚假比价。例如,北京某公司在直播期间,将另一家公司同款商品的价格作比较,其实是联手做局,更是让消费者难以分辨。

直播电商领域的价格套路不断涌现,既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已突破了法律底线。对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行动。一方面,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虚假宣传的界限,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巡查力度,进一步落实惩罚性赔偿机制,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

虚标价格、虚假比价等行为,不仅会影响用户体验,也会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平台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及时发现并治理直播间的价格欺诈问题,履行其维护商业生态的社会责任。同时,商家也应加强自律,在交易过程中明码标价,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应保持“货比三家”的购物习惯,避免冲动消费;而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保留证据,维护自己的权益。更重要的是,应该意识到,仅仅依靠事后维权无法充分保障自身权益,而应提高自身警惕,增强分辨能力,以避免落入各种价格陷阱。虽然可能难以区分“李鬼”和“李逵”,但至少应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常识。

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类似的消费纠纷可能会不断增加。面对压力与挑战,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