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别人的好感?

如何获得别人的好感?

00:00
17:35

思维导图:




开头引入:




今天想和大家谈一个新的话题:人际吸引,也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吸引力。说到这个问题,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什么样的人会容易吸引别人的注意呢?是外貌?是气质?还是其他?

在讲具体的内容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春秋时期的故事。

古时候,卫国有一个外貌非常丑的人,名字叫哀骀它。但是他有一个特别让人记住的地方,虽然他很丑,而且丑的让人不忍卒睹,但是,他特别受欢迎。惹人喜欢到了什么程度呢?男人和他相处,经常就想念他不舍得离开,仿佛要追随他一样。女人要是见了他,就会跟自己的父母请求做他的小妾。

那大家可能会想,他长得这么丑,还有人喜欢他,是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思想家,或者说是一个比较博学多才的人呢?我们查了一些典籍之后发现,并没有这样。因为并没有史料记载说他倡导了什么内容;还是说他身居高位,有拯救黎民百姓的能力;同时,他也不是什么商业奇才,也没有什么巨额的财富。

那这么一个相貌丑陋,各方面可能又很普通的人,他到底凭什么能够男女通吃,有人愿意接近他呢?要说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真没想好。但是,今天我想和大家认真探讨一下,关于人际吸引的一些内容。


概念理论:

所谓人际吸引,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们接近某人的渴望。人际吸引几乎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对爱情来说。

那话说回来,外貌的确会影响一个人的吸引力,因为我们认识一个人的第一眼,往往就是看到Ta的长相。我们换个更加心理学的名词来解释的话就是,在形象形成的初期,外貌这种刺激,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也就是说,只有外貌、长相吸引你的注意之后,人们之间才会有进一步交往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刚才提到的哀骀它,可能他并不是我们所谓的第一眼就会喜欢的那种人,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很不理解他怎么那么受欢迎。

其实,有研究发现,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我们都普遍喜欢那些漂亮、有吸引力的人。这一点,在进化心理学上,有很强的证据体现。因为在人类进化的早期,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找到生育能力强、健康的伴侣。但是,远古时代并不像现在,有非常发达的医疗系统,我们的祖先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健康呢?大部分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外貌来判断。所谓的外貌判断,那就是,身材比较匀称、脸蛋长得比较好、皮肤比较白,这些都是身体健康、没有疾病的一种标志。

那可能有同学就会问了,难道长得丑就是原罪了吗?或者说,其实我发现身边有很多夫妻,他们好像从外貌来看,不是那么的般配。但是,他们真的走在一起了,而且过得很幸福,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要注意,刚才我说了,外貌可能只是在印象形成当中的第一步,或者说是第一步当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而后续的,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品质,可以对外貌进行补偿。

研究者针对这一点做了一个研究,研究人员让学生先阅读关于讨人喜欢或不讨人喜欢的人格描述,然后再让学生们看一个人的照片。结果发现,那些被描述为热情、乐于助人和善解人意的人,先阅读了这些描述,再去看照片的时候,会把他评价为更加有吸引力的;相反,如果阅读到的信息是不那么讨人喜欢的,甚至是有一点自私,或者有一些负性的人格特点的,即使是同一个人的照片,照片上的人也会被评价为不那么有人际吸引力。

此外,老话中有这么一句,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就是说,当一个女孩爱上一个男孩时,或者一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爱上的那个人,ta的外表越来越有吸引力。

所以,虽然外貌很重要,但在人际吸引上,可能也只是一个敲门砖。除了外貌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着一个人的人际吸引力。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哀骀它的人际吸引力,可能就是长相以外的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具体来说,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呢?其中有一个几乎与外貌同等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接近性了。也就是说,在两个人互相认识之前,必须有认识的机会;在友谊变得亲密之前,必须得有友谊。

因此,在接近性这个因素上,空间的接近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尽管现在网络发达,但是,物理空间上的接近仍然很重要。比如,我们更可能认识同校的校友,而不是另外一个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比较经典的笑话就说明了接近性的重要,说的是,一位小伙子曾向他的女友写了700多封信,恳求她嫁给自己,她最后确实结婚了——但新郎却是那位邮差。大家就可以看出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是多么的重要。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我们对其他人的人际吸引,是什么因素呢?其实上节课,我们提到了一些,叫做:我们往往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可能这一点看起来很浅显,当我们知道某人可能喜欢自己的时候,往往会对对方也抱有好感。如果是微妙的爱情的话,一旦知道了对方也喜欢自己,可能会对ta更加念念不忘,觉得ta非常有吸引力。而且,一项速配研究也表明,当某些人尤其喜欢你而不是别人时,这种情感回馈,或者叫反馈会更好,也会让我有更强的自尊,让我更愿意和对方继续交往。

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人际吸引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能够让我们感到被吸引的人,他们的出现往往能给我们带来回报。这种回报有可能是直接的回报,比如和对方交往所带来的积极结果——享受对方把ta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的感觉;也有可能是一种间接的回报,可能仅仅是这个人的出现,就能带来这种回报。比如,我第一次认识老王的时候,就在那个场景中,我所关注的球队赢了球,很开心。那下次再见到老王,很可能我也会感到开心,这种因为环境带来的情感基调,就会让我觉得老王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人。大家记住这个间接的回报,因为后面我们在讲应用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一点,来提高我们的人际吸引力。


内容细化:

除此之外,大家可能还会问,还有什么可能提高人际吸引力的方法呢?有同学就说了,性格上的互补会是另一个因素。说老实话,从心理学的研究上来说,真正在人际吸引上起作用的,不是互补,而是相似性。兴趣相同、品味相同、成长经历相似、甚至是性格相似等等,这些都可以提高,你和另外的那个ta的相互吸引。有句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一点。

我们可以把相似性这个因素归结为value,也就是三观合不合。你可以回想一下,高中时代的好朋友,在那个时期,和自己在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一定有很多相似之处;那后来随着去不同的地方读书、工作,彼此都发生了很多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而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改变,可能慢慢地友谊也就疏远了,而那些维持下来的友谊,自己和对方某种程度上,比如在三观上是保持着同频的,大家的成长步调大概是接近的。

而这一点在爱情中的重要程度更大,并且,当两个人相似的点足够多之后,彼此之间的吸引力并不会减少,也就是说,不存在“共同点太多”阻碍了关系这回事。相反,共同点越多,双方就会越喜欢彼此,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都能维持地更加长久。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还是不死心,那互补真的就一点作用都没有吗?说老实话,我们之所以会形成互补也会促进人际吸引这样的印象,往往是看到一对情侣,两个人感情很好,但是他们会说彼此哪里哪里不同,这恰恰是相似性给人带来的误导,因为相似不等于相同。而这种误导放大了在相似前提下的不同之处,让我们误以为互补对关系是有益的,其实不一定是这样。

那讲完了value,也就是相似的重要性之后,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承诺。这是比相似性更进一步的。比如说,你们会有互相的爱情的承诺,这个承诺如果往更深了发展,那就变成婚姻关系。如果是同性别之间,又无关爱情的,那可能就变成了死党关系,我们的承诺可能是在你有危难的时刻,我为你两肋插刀,在所不惜。


方法应用:

说了这么多,我们下面来讲一讲,怎么做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增加我们的人际吸引力呢?

第一点,变色龙效应,适当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可能会促进别人更加喜欢我们。我们会自然地模仿他人的姿态和语言,这能促使别人喜欢我们,但模仿他人的消极表情(如生气)除外,而是模仿他高兴的,或者不经意做出来的小习惯。模仿他人的行为能令他人喜欢你,有益于你和他人的交往。人们往往会模仿自己读过或听过的句子中的语法,又因为行为会影响态度和情感,这种模仿还会令你对他人感同身受。

比如说,在和别人线上沟通的时候,适当地模仿对方的标点符号以及表情包的使用习惯,可能就能够促进彼此顺畅的沟通,甚至是促进感情。

第二点,富兰克林效应,通过提出请求的方式增加人际吸引。本杰明·富兰克林 有一次很想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一个议员的合作,但这个议员是个难缠的铁石心肠的人。那么,富兰克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是死缠烂打?还是向他示好?其实都不是,富兰克林用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

富兰克林知道,这个议员的私人藏书中,有一本绝版的稀世图书,于是就询问议员是否能把那本书借给他看两天。这位议员同意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如富兰克林所描写的一样,“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对我说话了(他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很有礼貌。后来,他还向我表明他随时愿意为我效劳。”

富兰克林把他借书所带来的成功归结为一条简单的原则:“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换句话说,要使某个人喜欢你,那可能就请他帮你一个忙,更容易达到。

第三点,把关系和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就是我刚才让大家记住的那个知识点,间接的回报。人们通过条件反射形成了对那些与奖赏性事件有关的事和人的积极感受。举个例子,在一周的紧张工作之后,当我们围坐在篝火前,享受着可口的食物、醇香的美酒和美妙的音乐时,就可能觉得身边的一切都那么温馨,包括身边的那些人。可能那些人在平常的时候,并不觉得他们多么有吸引力,但是,在那样一种温馨的情况下,你可能会觉得,ta是更有吸引力的,更加让人喜欢的。

而相反,如果我们正经受头痛,那么我们就可能对遇到的人没有那么多的好感了。浪漫的晚餐、在剧院观看演出、在家共度夜晚、度假,这些对我们建立人际吸引都很重要……如果你希望维系与伴侣的关系,那么你和你的伴侣都要继续把你们的关系跟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


概括总结:

人际吸引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人际吸引的首要因素是外貌吸引力,其次是接近性、相似性、承诺等其他的一些因素,以及心理学对人际吸引的基本假设是一种回报,既有直接的回报,也有间接的回报。那么,基于对人际吸引的理解,我们可以运用变色龙效应、富兰克林效应以及关联美好事物等方法来提升我们的人际吸引力,获得他人的好感。


结尾互动:

最后,听完这节课,对于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哀骀它,你觉得他为什么能在外貌丑陋的情况下,还能做到人见人爱呢?欢迎留言讨论。我是张昕,我们下节课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