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提出议案:扶持微创业,助力4050人群和大学生就业

市人大代表提出议案:扶持微创业,助力4050人群和大学生就业

00:00
05:34

1月2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会议期间,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施颖秀等共12名北京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扶持社区微创业,鼓励4050人群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议案。

议案提出,鼓励在民生保障类服务、养老类服务及社区便民类服务领域开展服务类或商品类微创业项目。这不仅能够解决一部分“4050”群体的就业问题,也能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还能有效解决社区便民服务的短板问题。

助老类“微创业”服务需求大,可提供就业机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北京市重视解决就业问题。今年施颖秀等人大代表们将视线聚焦在大学生、“4050”人群的就业问题上。目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多、岗位竞争压力大;而“4050”失业人群有年龄大、技能低、知识结构单一等不利因素,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当下,他们该如何找到工作?人大代表们提出议案,认为可宣传和树立“微创业”的概念,鼓励发展民生保障类、社区便民类的“微创业”服务。

据介绍,“微创业”是指用微小的成本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或者在细微的领域进行创业,是一种自主解决就业问题的创业模式。

目前,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重,大量老年人在社区和家中养老,需要更加便捷的上门助老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需要有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他们提供更多服务保障。以空巢独居老人为例,他们普遍缺乏各类上门服务,以及陪护陪诊、代办、代购等服务。因此,包含“助老”在内的民生保障和社区便民类微创业项目就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

议案提到,微创业者可以以个体身份加入到街道养老联合体或街道一刻钟服务商圈内,与各服务商一同共享资源,以更低的服务成本、更近的邻里关系、更快的响应速度满足居民养老的需求,也能让需求方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就近的服务。

2022年,由北京市民政局牵头组织,万名“4050”人员再次上岗,成为拿工资的养老助残员。这一经验值得复制和推广。

另外,“微创业”也可利用微平台或者网络平台进行新项目开发,应鼓励大学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市场分析,在微平台或网络平台进行新项目开发。

政府应出台关于“微创业”的支持和补贴政策

相较于传统创业和就业项目,微创业项目通常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低,但又缺少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并存在缺少启动资金等问题。议案提出,相关部门应提供场地保障和政策、法律支持。

具体来看,可以在政府投资的孵化基地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免费场地,或在社区一刻钟商圈内及社区居委会中由政府免费提供“微创业”场地。另外,也要为从事微创业服务的个人或社会组织,提供备案手续,促进其规范化服务和规范化经营。

政府要帮助微创业者,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在保证安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微创业者在所居住的辖区范围内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从机制上对“微创业”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扶持,并提供一系列的法律保障。

在提高专业技能上,政府要积极组织“4050”人员对接从事为老服务的企业,引导其加入社区便民民生保障类微创业行列中,并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工作意向与自身特点特长,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与培训。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大学生微创业的补贴力度。对自主创业、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支持,鼓励微创业者从事民生保障类社区便民微创业服务。对符合条件的还可给予税收优惠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扶持。提高大学生从事民生保障类“微创业”的一次性补贴。此外,还要为从事“微创业”的人员提供基本的保险类风险保障措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