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心性广大无碍门
问曰,“云何法界体?”答曰,’心体是法界。此法界无体,亦无畔齐,广大如虚空不可见,是名法界体。”
第三十八,有知无知差别门
问曰,“云何知法?”答曰,“法名无觉无知。心若无觉无知,此人知法。法名不识不见。心若不识不见,名为见法,不知一切法,名为知法。不得一切法,名为得法。不见一切法,名为见法。不分别一切法,名为分别法。”问曰,“法名无见,云何无碍知见?”答曰,“无知是无碍知,无见无碍见。”
第三十九,明觉不觉差别门
问曰,“法名无觉,佛名觉者云何?”答曰,“法名不觉,佛名觉者,以觉为觉,与法同觉,是名佛觉。若勤看心相,见相法,勤看心处,是寂灭处,是无生处,是解脱处,是虚空处,是菩提处。心处者无处处,是法界处,道场处,法门处,智慧处,禅定处,无碍处,若作如此解者,是堕坑落堑人。”
第四十 ,建立波罗蜜多门
问曰,“六波罗蜜,能生一切智耶。”答曰,“波罗蜜者,无自无他,谁受谁得。众生之类,共业果报,无有分别福之与相。经云,‘难胜如来,及会中最下乞人,等于大悲,具足法施’也。是故名为檀波罗蜜。无事无因,无有乐厌,齐体性如如,究竟无非,其谁求是。是非不起,即戒体清净,名为尸波罗蜜。心无内外,彼此焉寄。音声之性,无所染著,平等如虚空,名为羼提波罗蜜。离诸限量,究竟开发,不住诸相,名为毗梨耶波罗蜜。三世无相,刹那无住处,事法不居,静乱性如如,名为禅波罗蜜。涅盘真如,体不可见,不起戏论,离心意识,不住方便,名为如如。无可用,用而非用。经云,‘有慧方便解’也,是故名为般若波罗蜜。”
第四十一,心性远离结缚门
问曰,“云何名为解脱心?”答曰,“心非色故,不属色。心非非色故,不属非色。心虽照色,不属色。心虽照非色,不属非色,心非色相可见。心虽非色,非是空。心非色心,不同太虚。菩萨了了照空不空,小乘虽照空,不照不空。声闻虽得空,不得不空。”
第四十二,体用无住离边门
问曰,“云何名为一切法非有非无?”答曰,“心体无体,是法体。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非无。复次,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用故非无。复次,无自故非有,从缘起故非无。凡夫住有,小乘住无,菩萨不住有无,是自心计妄想。色非色不染色,色非非色,不染非色。复次,不见见,不见不见,是名见法。不知知,不知不知,是名知法。作如是解者,亦名妄想。
第四十三,心德自在无碍门
即心无心,心无心心,无心心故,名为法心。今日行者,以此法破一切惑,心如虚空,不可破坏,故名为金刚心。心不住住,不住不住,故名为般若心。心性广大,运用无方,故名为摩诃衍心。心体开通,无障无碍,故名为菩提心。心无涯畔,亦无方所。心无相故非有边,用而不废,故非无边。非有际非无际,故名为实际心。心无异无不异,即心无体。不异而无不体,非不异无异不异,故名为真如心。即心无变,名为异。随物而变,名为无异,亦名真如心。心非内外中间,亦不在诸方,心无住处,是法住处,法界住处,亦名法界心。心性非有非无,古今不改,故名为法性心。心无生无灭,故名为涅盘心。若作如此解者,是妄想心颠倒,不了自心现境界,名为波浪心。
第四十四,随心诸法有无门
问曰,“云何自心现?”答曰,“见一切法有,有自不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自不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复如是,并自心计作有贪,自心计作无贪。贪似何物,作贪解。此皆自心起见故,自心计无处所,是名妄想。自谓出一切外道计见,亦是妄想。自谓无念无分别,亦是妄想。行时法行,非我行,非我不行。坐时法坐,非我坐,非我不坐。作此解者,亦是妄想。”
上来文相应知也。第二正说分四十四门,释已毕。次流通分释也。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