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佛教名词释义 | 202一心二门

《法相》佛教名词释义 | 202一心二门

00:00
05:53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19896122

    内容不错哦,讲的也精彩!

    慕容长风_ 回复 @听友419896122: 🌹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正文提要-2】1.心真如门:心的本体,没有生住异灭、迷悟染净等对待差别之相,为绝对平等之理体,此理体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真实如常。 2.心生灭门:心的动相,随缘生灭,故产生生住异灭、迷悟染净等对待差别之相。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禅门诗偈 · 一心二门】 心地含诸种,普雨悬皆明,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六祖坛经》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大乘起信论》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由于心具有这-体二面的关系,所以称“一心二门”。我们的心,一念顿悟,放下身心,解脱自在,不受烦恼;一念生迷,钻牛角尖,掀风起浪,不得安宁。过去古人探讨心性是善?是恶?各有高论,大多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阐发。佛救则从究竟解脱的角度,主张“一 心开二门”,认为宇宙人生的实相与众生心不- -不异,唯有去妄证真,才能回归原本的清净自在。普恶皆具,应该发扬普的一-面,革除恶的一面。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正文提要-1】“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都说明众生与佛本具同一心性,只因无明安动而有生住异灭、迷悟染净之相。《大乘起信论》为了说明心的这种性质,说50将含摄诸法的众生心,分为“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以显其体用,称为“一心二门”。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正文提要-3】 心的本体能显现万法,然凡夫偏于妄情,故不见平等之理体,若除妄情,则真如之体自现。故知真如、生灭二门,实则不一不异。就义来说,真如r#是绝对平等的本体,不生不灭的实在;生灭门则是相对差别的诸法,生灭变化的现象,二者截然不同,故说不一一。就体而言,非真如本体之外有生灭现象,非生灭现象有真如本体,因此真如即生灭,生灭即真如,故说不异。以水波的关系为喻来说,水是体,波是相,此为不一;离水则无波,此为不异,故知不一不异是一体之二面。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正文提要-4】从以上的诠释得到一个结论:宇宙万有之本体为一心,众生与佛同具此心。由心之本体而言,具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等性质,为绝对的无差别相,称为心真如门;由心之动相而言,具有生灭、增、减等性质,为相对的差别相,称为心生灭门,此二者为体两面之关系,即称为一心二门。若以禅宗公案“慧可安心”来说,未安之心就是心生灭门,已安之心就是心真如门,因此凡夫只要识心寂灭,泯除妄想动念,即可见性悟道。

  • 慕容长风的小助手

    ①识心:谓真如门所依之心与实相一味之理会合。亦指六识或八识之心王。《楞严经》:“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