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洞穴比喻”:如何实现灵魂的转向 | 周国平讲西方哲学史

柏拉图“洞穴比喻”:如何实现灵魂的转向 | 周国平讲西方哲学史

00:00
17:33

一、本集大纲


二、逐字文稿

        前面我用三讲的篇幅讲了苏格拉底,从这一讲开始,我给你讲柏拉图。我准备用五讲的篇幅来讲他。为什么给柏拉图这么多篇幅?因为他实在太重要了。论伟大,他排在苏格拉底后面,论重要性,苏格拉底不能和他比。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们两人的关系,可以这么说: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开创者,柏拉图是奠基者。开创和奠基是不同的。苏格拉底不留文字,也没有建立体系,所以不能说他是奠基者。柏拉图是第一个留下完整著作的希腊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形而上学在唯心主义方向上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的一个基本模式,就是世界二分模式,这个模式支配了西方哲学两千多年之久。在这个意义上,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而已。所以,在西方哲学史上,如果要举出一个最重要的人物,非柏拉图莫属。甚至可以说,没有柏拉图,就没有西方哲学。

        在西方哲学的源头上,希腊出了一个苏格拉底,一个柏拉图。在中国哲学的源头上,先秦时期出了一个孔子,一个孟子。我来做一个类比,你看有没有道理。我的看法是,苏格拉底就好比孔子,柏拉图就好比孟子。从伟大的程度说,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圣人,孟子和柏拉图是亚圣。从思想史上的地位说,孔子和苏格拉底相似,也不留文字,但开创了中国儒家的精神传统,孟子和柏拉图相似,他是儒家第一个著作家,并且把儒家思想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一讲,我就讲柏拉图建立的形而上学体系。


【柏拉图的生平】


        在讲柏拉图的思想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他的生平。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活到了80岁,他的一生,以40岁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半生。他的前半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岁以前,他是一个文学青年,一心想靠文学成名,写过许多热烈的情诗和一些悲剧作品。第二个阶段,20岁,听了苏格拉底的谈话,他改变志向,把自己的文学习作全部投进火堆,做了苏格拉底的学生。第三个阶段,28岁,苏格拉底被处死,他大受刺激,多次离开雅典,去麦加拉、意大利、埃及等地游学,同时从事写作,他的大部分著作是在这个时期写的。他的后半生,40岁,在雅典创立学园,自己担任园长,主要从事教学,一直到80岁去世。

        柏拉图的后半生,发生过一个插曲。苏格拉底之死给了他一个教训,使他相信哲学必须与权力联盟,才能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有所作为。他由此产生了哲学王的理想,最好是哲学家掌握权力,如果这做不到,就把有权力者培养成哲学家。当时在西西里的叙拉古城邦有他的一个铁杆粉丝,名叫狄翁,是僭主狄奥尼修一世的女婿。所谓僭主,就是靠不合法手段掌权的最高统治者。狄奥尼修一世去世后,儿子狄奥尼修二世继位,狄翁成为位高权重的人物。在狄翁召唤下,柏拉图两次去西西里,试图在两个僭主身上实现哲学王的理想,但结果很悲催。前一次去,狄奥尼修一世在位,把他在奴隶市场上拍卖了,幸好买主也是一个铁杆粉丝,买的目的就是释放他。后一次去,狄奥尼修二世在位,我在第一讲中已经提到,柏拉图每天给这个年轻的僭主上哲学课,没过多久,僭主不耐烦了,对他说:我知道什么是哲学了,就是无聊老人对无知青年的谈话。这时候柏拉图60岁,他灰溜溜地回雅典,从此放弃幻想,死心塌地地办学园当教授。

        柏拉图学园位于雅典近郊一个叫阿卡德摩(Academus)的地方,柏拉图去世后,代代传承,直到公元529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存在了九百年。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学术研究院。在西文中,Academy(科学院,研究院)这个词,就来自柏拉图学园所在的地名。


《雅典学院》拉斐尔


【洞穴比喻】


       因为柏拉图是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奠基者,用一句话概括这个传统,就是世界二分模式,这个传统支配了西方哲学两千多年之久。开头我说过,柏拉图之所以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哲学家,是因为他是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奠基者,他提出的世界二分模式支配了西方哲学两千多年之久。现在我就来讲这个世界二分模式。这是柏拉图建立的一个完备的形而上学体系,所谓世界二分模式,就是本体世界和现象世界的严格区分。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个模式,他讲了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

        他是这么讲的:请你想象有这么一个地洞,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地面,可以透进一点光线。你从小就住在洞里,面朝洞穴的后壁,脚和脖子都被捆绑着。洞外有人活动,但你只能看见投射在后壁上的影子。既然你从来没有到过洞外,就一定会断定这些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有一天,你松了绑,走到洞外,看见了阳光下的实物。这时候,因为不适应亮光,你会头晕眼花,认为现在看到的实物是虚假的,过去看到的影子才是真实的。慢慢适应以后,你明白了哪个是真实,哪个是虚假,再让你回到洞穴里生活,你就不愿意了。

        说完这个比喻,柏拉图解释说,洞穴里的世界就好比感官所接触的现象世界,阳光下的世界就好比理性所认识的本体世界。本体世界是真正的存在,现象世界只是本体世界的模仿和影子。但是,由于你一直生活在现象世界里,现在让你见识一下本体世界的真相,你也会头晕眼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理念世界】


        那么,什么是柏拉图眼中的本体世界呢?简单地说,就是理念世界。这就要讲到柏拉图的理念学说了。理念(Idea),也翻译为“相”(共相)、“型”(原型),我采用通用的译法。在柏拉图这里,这个词不是英语里所指的观念、想法,而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他通过两个路径,用理念构建了一个本体世界,叫做理念世界。一个路径是理性主义的,理念是形式因,理念世界是现象世界的原型。另一个路径是神秘主义的,理念是目的因,理念世界是灵魂的故乡和归宿。下面我分别来讲这两个路径。


【构建理念世界的理性主义路径】


        苏格拉底和人谈话,经常用下定义的方法,从个别中归纳出一般,这个一般就是某一类个别事物的共同属性或者说共相。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一般概念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在个别事物之外没有独立的存在。柏拉图从苏格拉底的归纳方法出发,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认为,个别事物变化无常,不可能给它们下一个确定的定义,因此,通过归纳得到的那个一般概念,其实早就存在了,是先于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他把这个东西称为理念。要理解柏拉图的理念学说,这是关键的一点:先有理念,后有个别事物,理念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独立存在。而且,柏拉图认为,个别事物之所以得以存在,只是因为“分有”了相关的理念。或者说,个别事物只是对相关的理念的模仿。

        说到这里,你也许听糊涂了。好,我来给你举个例子。我家有一只小狗,我儿子给它起了个高贵的名字,叫男爵。按照柏拉图的理论,男爵之所以能够作为小狗存在,是因为它“分有”了狗的理念,男爵是对狗的理念的模仿。如果我去跟我儿子讲这一套道理,他一定会很生气。在他眼里,男爵是活生生的,狗的理念却是胡扯。柏拉图不同,在他看来,和男爵相比,狗的理念无比美妙。这里你要注意,柏拉图为什么如此看重理念,他有两个理由。第一,个别事物有生有灭,理念却是永恒的。即使世界上的狗死绝了,狗的理念仍然存在。事实上,恐龙早已死绝,但恐龙这个概念仍然存在。第二,个别事物总是有缺点的,理念却是完美的。狗的理念是一只理想的狗,它百分之百符合狗的定义,因为它就是狗的定义本身。在这个意义上,狗的理念是一切个别的狗的原型,而个别的狗只是它的摹本。

        柏拉图认为,存在着许多理念。物质的事物和属性按其种类有相应的理念,例如狗的理念、猫的理念、红色的理念等。抽象的事物和属性按其种类也有相应的理念,例如三角形的理念等。心灵的事物和属性按其种类也有相应的理念,例如美的理念、善的理念等。所以,理念实际上就是用来指称事物和属性的种类的一般概念。他说所有这些理念都是独立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存在在哪里呢?据他说,九天之上有一个世界,完全不同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叫做理念世界,大大小小的理念们就住在那里。这么看来,理念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库房,里面储存着我们所需要的全部一般概念。


【构建理念世界的神秘主义路径】


       柏拉图用一般概念构建了一个理念世界,把它看作在现象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的本体世界。可是,这个本体世界好像并不美好。按照他的理论,每个事物的种类都有相应的理念,事物有多少种类,就有多少理念,因此有数不清的理念。于是,在理念世界这个巨大的库房里,甚至还住着头发的理念、鼻涕的理念、蟑螂的理念等等。事实上,在他的著作中,他自己写到,有人用嘲弄的口吻向他描绘这种可笑的情景,而他为此感到尴尬。

        这就要讲到柏拉图构建本体世界的另一个路径了,就是神秘主义的路径。苏格拉底探讨一般概念,重点是道德知识,目的是灵魂的觉醒,柏拉图从老师那里继承了这个立场。不过,在他看来,道德知识必须有形而上学的支撑,他构建一个理念世界,根本目的是要为灵魂的追求提供一个终极依据。回到这个根本目的上来,他就断言,理念世界中数不清的理念之间是有一个等级秩序的,在一切理念之中,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它是绝对的目的,其他理念都作为手段从属于这个最高理念。正因为我们的灵魂曾经在理念世界里居住过,看见过善的理念,我们才有道德的追求。这就是说,理念世界不但是概念的库房,更是灵魂的故乡,人的灵魂原先是居住在理念世界里的,现在只是暂时被禁锢在肉体之中,以后还要回到理念世界去。因此,现世的德行就有了一个神圣的目的,就是让灵魂能够以纯洁的面目回归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我就讲这么多。你要记住两点:一、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可以概括为世界二分模式,理念世界是世界的本体,现象世界是对理念的模仿,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二、他主要通过两个路径构建理念世界,在理性主义的路径上,理念世界是概念的库房,在神秘主义的路径上,理念是灵魂的故乡。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实际上也就是他的本体论,和这个本体论配套,他还建立了他的认识论,就是回忆说和迷狂说。下一讲我就讲他的认识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风华正茂的老头子

    1.形式路径:理念世界优于个体而存在,个体死亡,理念不会死亡。 2.目的路径:理念世界有高低,最高为善的目的,其他为善的理念提供手段,理念是灵魂世界的故乡,灵魂从理念世界看到纯洁的东西而来,也最好纯洁的回去。 真的希望人是有灵魂的!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相信灵魂不死是一种冒险

  • kmyunyou

    理念不灭,就是现代科学说的信息守恒。

  • 远树树

    可以这样说?人没有成熟之前活在五彩缤纷的现象世界里,成熟之后走出了洞穴,而不会被现象迷惑了。有点像《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原来如来就是柏拉图的理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