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是用功处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句俗语我们太熟悉了。寓意是,平时要有所准备,功夫用到平时,事到临头,才不会掉链子。
01
1503年,阳明先生三十二岁,因为咳疾在绍兴老家休养身体。难得从繁重的公务中脱身,他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研读圣学上,并且在当地小有名气。
那一年入夏以来,一连好几个月都不下雨。老百姓们纷纷焚香祈雨。作为地方父母官的太守也坐不住了,听闻阳明先生在家养病,急忙派人登门拜访,想请教“致雨之术”。
阳明先生虽告病在家,也是正六品,绍兴太守是正七品。“官大一级压死人”,面对这个让人感觉有些好笑又无奈的请求,阳明先生也可以置之不理,但他还是给太守写了一封信作为答复。
他在信中先说,祭祀祈福,表达心中纯粹的渴望与美好祝愿,自古至今都有这样的传统,《礼记》和其他史书中都有记载。但是,祈福的关键是什么呢?
02
阳明先生说,《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有一次孔子生了大病,有危及生命的风险。弟子子路很担心,就为孔子祈祷。孔子对此并不反对,而且还说“我一直都在祈祷”。
孔子这句话如何解释呢?
阳明先生说,“君子之祷不在于对越祈祝之际,而在于日用操存之先”。君子的祈祷,不在于祭祀祈福的时候,而在于日常做事之先,也就是心里念头生起的时候。
换句话说,君子更注重平时的戒慎恐惧,不管做不做事,君子时时刻刻都在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太守您在绍兴为官多年,您那些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谋福利的想法,哪一个是事到临头才想出来的呢?不都是事前您一直惦记着、琢磨着吗?
阳明先生又提到:
史书记载,殷商开国之初的君王成汤,也是遇到了无雨大旱。那个时期的人们迷信占卜,占卜上说,得以活人祭祀,上天才会降雨。成汤斋戒沐浴,剪掉自己的头发、指甲,用很庄严的仪式向上天自责。自责自己是不是管理不善、政令不当,导致人臣失职、百姓失所?是不是自己宫殿豪华,或是自己沉溺声色犬马,弄乱朝政?是不是自己法令不严,出现了贪污受贿?是不是自己用人不当,使小人得势?成汤以六事自责,字字句句,言辞恳切,将所有想到的过错都归于自己。
阳明先生以古喻今,借此说,古书上记载的那些能呼风唤雨的故事都是无稽之谈,比起“祈祷”本身,我们后人能学习的是古人那颗诚敬、戒惧的心。
最后,阳明先生建议太守,求雨的事情先放一边,先注重“人事良修”,老天的事先别操心,先修正人事。注重自身的言行,反省内心,清理冤假错案,停止奢侈浪费的行为,真诚地悔过自责,为百姓请命于山川社稷。如此下来,“天道虽远,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03
阳明先生晚年讲到孟子的“集义”与“致良知”的关系。阳明先生说,“义者,宜也,心得其宜之谓义。能致良知,则心得其宜矣,故‘集义’亦只是致良知”。
集义,就是致良知,就是在我们当下的每时每刻,实实在在地去看我们的念头是不是契合良知。
如果做事心中坦荡无愧,所作所为合乎道义,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如果我们平时不去下功夫在念头上为善去恶,不去集义,遇到事儿的时候就想着通过外求,趋利避害,又怎么能达成我们心中所愿呢?
功夫用在当下,方能利长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