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器的先决条件

成大器的先决条件

00:00
07:01

成大器的先决条件


1504年,阳明先生三十三岁,在家中休养近三年,身体渐渐康复,重回仕途。刚复出的他就接到了一份重任——担任山东乡试主考官。乡试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一环,主考官主导出题、审卷、决定录取名单、排定名次并上报礼部,职责尤为重要。


山东乡试结束,得知妹夫徐爱参加浙江乡试失利,阳明先生给徐爱写去了一封信。


从人生角色来看,阳明先生是一位乡试主考官,徐爱是一位乡试失利的考生;阳明先生三十三岁,徐爱十七岁,徐爱是阳明先生的妹夫。年龄的差距加上阳明先生是家中长子,长兄如父,阳明先生之于徐爱,比起兄长更像是长辈。


作为国之重器选拔者,作为长辈,阳明先生对人才有怎样的考量?又是如何看待年轻人的成长呢?我们展开这封家信。


02


信中,阳明先生宽慰徐爱,乡试一次失利虽然让人遗憾,但这不算什么,人若想成大器,“惟宜修德积学,以求大成”。



修德为何如此重要?君子又当如何修德?


阳明先生参与并主导山东乡试,就是期望为国家选拔出德才兼备的“真才”。而“真才”的考量,莫不以德为重。这次山东乡试的20题,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策论也是关于“德”的考量。


比如,选自《礼记》的两句话:


“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君子贵在“慎独”,念头上要戒慎恐惧,与人交往的一言一行,应该遵守礼乐之道。


“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一题。心里爱好什么,身体必定能习惯它们;国君爱好的,民众必定也想得到它们。身之主宰便是心。君与民,像心与身体的关系一样。


策论题目有“人君之心惟在所养”,君子要善于养心。如何养心?必须克服内心的私利私欲。


所以,修德要在心上修,在念头上修。


03


阳明先生在给徐爱的信中还说道,“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谓聪明可恃而有怠志。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


千万不要觉得心里那些不好的念头很隐微,就可以欺骗自己的良知,放任不管;千万别仗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就懈怠了志向。存心养性的关键,最重要的就是遵从天理良知;为学功夫最重要的就在于让这颗心时时回到良知上。千万不要随波逐流、被外在的物欲所引诱。


阳明先生说,“修德积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克去“荡心”。“荡心害之也。去高明而就污下,念虑之间,顾岂不易哉!”一颗放浪恣纵的心,轻易地让人从高明跌入污下,一念之间,就掉下去了。


信中拿徐爱和徐爱的叔叔做了一个对比。提到,阳明先生的父亲龙山公为什么从众多青年才俊中,没有挑选更聪明的,反而选择徐爱做女婿?是看重了徐爱的一份品质。相比之下,徐爱的叔叔仗着聪明才智高人一等,就放浪自己随俗习非,最终一无所成。


不注重学问功夫的累积、德行的修养,靠着天赋、聪明才辩,很容易坐吃山空,最后像《伤仲永》中的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


04


要想成大器,就要“修德积学”。而“修德积学”,要有破有立。破,是破除荡心;立,是立志。



阳明先生说:“大抵人非至圣,其心不能无所系著。不于正,必于邪;不于道德功业,必于声色货利,故必须先端其所趋向,此吾向时立志之说也


生活在尘世中,我们这颗心总得寻个支柱。不被牵引到正道,就一定会被牵缠到歪道邪道;不是忙于道德学问和正经事业,就一定会热衷于声色货利。所以,做人必须先端正人生方向,也就是立志。


徐爱的人生只有短短三十一年,却在求学、为官的每件事上都能“修德积学”,最终成为阳明心学大儒,实证“聪明不足恃,而学问之功不可诬”。聪明才辩不是人生的倚仗,日日不倦朝志向努力,涵养德行,晦养厚积,人生自然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