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你持有的基金都有哪些“同路人”?来自二鸟说。
相信有不少朋友买了基金以后,会去基金论坛上晒持仓、晒收益,吸引一波一起买了这只基金的同路人,一起讨论,一起吐槽。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到底是什么人跟自己一道买了这只基金,他们为什么要买这只基金呢?
其实,跟自己一起买基金的同路人,也是一个重要的数据,能够带给我们不少信息。这就是基金持有人结构的相关信息。今天我们就讨论这其中的门道。
什么是持有人结构
一只基金会有很多持有人。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般而言,根据投资者主体的属性,大致分为两类: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就是大家熟知的“散户”。除了个人以外就是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以及公募基金、理财产品、养老金等产品。两者作为投资者,其享受的权益是一致的。但机构投资者背后往往是更专业的团队,有更为成熟的风控体系。通常而言,机构投资者被认为拥有更强大的投资能力,即所谓“聪明的投资者”。
在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公募基金会披露在年末和半年末两个时间节点,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份额数量和比例。同时也会披露管理人的持仓情况。对于上市交易的基金,还会披露前十大持有人的持仓信息。
持有人结构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1、跟着机构走,机构持有人越高越好么
前面说到,机构投资者一般比个人投资者更“聪明”,那么机构持有人比例越高越好么?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机构投资者并不是神,他们也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一味盲从机构投资者并不是科学的选择。
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能说明这只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认可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如果一只基金的机构占比过高,尤其是单一机构占比过高,反而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后面我们单独分析。
2、跟着内部持有人走,关注基金公司自购和员工持有
在近期这样市场低迷的环境中,也能看到不少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的基金,这体现了基金公司对未来市场以及自家基金的看好。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份额,也能从中报和年报中看到。
基金公司员工的持有份额和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展现出基金公司对这只基金的态度。他们对内部投研团队和基金经理更为熟悉,内部员工持有较多,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基金公司和员工对该基金的认可。
此外,基金高管、投研部门负责人以及基金经理持有人基金份额的数量区间也是一个有意义的指标。他们能够坚定持有、大额持有,也是看好基金未来表现的重要体现。
持有人结构体现了潜在流动性风险
1、场外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前面讲到,单一机构持有人过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常见的基金多数为开放式基金,在场外申购赎回。每天有投资者用现金申购基金份额,也有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得到现金。当赎回金额高于申购金额,即产生净赎回,需要动用基金账户上面的现金应对。
但基金账户上的现金是有限的,一般开放式基金留不少于5%的现金即可。大量的资金还要去投向股票、债券等标的,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果投资者比较分散,例如最大的投资者持有5%的基金份额,如果该投资者赎回,基金经理利用账上不少于5%的现金,可以轻松应对这笔赎回。
然而,如果这个投资者持有30%的基金份额呢?如果该投资者全部赎回,账上大概率没有这么多现金的,基金经理就需要被迫卖掉持仓应对如此大额赎回,投资计划势必受到影响。而如果持仓的股票流动性一般的话,卖出股票可能会对股价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基金净值的波动。
正因如此,证监会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例如,除了ETF、联接基金和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机构定制类基金外,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不能超过该基金份额的50%。并且持有份额在20%以上的,需要在定期报告单独披露,提示投资者注意风险。
2、场内上市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除了场外开放式基金外,单一持有人比例过高同样也会对场内上市基金带来流动性风险。
上市基金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短期价格的涨跌取决于买方和卖方哪边更强。如果投资者持仓比例比较分散,单个持有人对于价格的影响十分有限;如果有单一投资者持有比例较高,那这些较大的投资者在市场上抛售基金份额,可能对短期价格产生较大的冲击。
因此,基金通常也会在定期报告中披露上市基金的前十大持有人,显示该基金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持有人结构数据去哪儿看
持有人结构数据在基金中报和年报上面是有专门章节来披露的。由于持有人结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据,很多基金销售机构在基本资料里面都已整理好,通过APP也能迅速查阅到。总之,基金持有人结构数据能够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基金投资者的属性,基金公司及内部员工持有情况,以及潜在流动性风险的提示,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筛选参考依据。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