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卡特恐怕即将成为下一个离开人世的美国前总统了。今年2月卡特对外宣布他将放弃下一步的医学治疗,以99岁的高龄在家疗养,等待死亡。
不少人纷纷开始为这位已经成为活死人的前总统盖棺定论。不过,对于这位前总统,持负面评价的人大多是美国人,其次便是伊朗人。
“懦弱”、“扶不起”、“好人”......对于“好战”的美国人来说,这些标签无疑是一种嘲讽。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呢?这位卡特总统究竟有着怎样的事迹呢?对于这个马上即将成为历史的人物,我们中国人又该怎样看待呢?
缓和者:中美建交的决定人
对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来说,历史上有两位美国总统发挥的作用最大,一个是1972年访美的尼克松,另一个便是卡特。
尼克松虽然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但尼克松时代的中美关系也仅仅是正常化了,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进展了。
对于冷战时期的美国来说,中国也不过是掣肘苏联的有用工具而已,所以他们更想要利用中国,而并不是真心实意地与中国构建长期友好的关系。
由于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而迅速下台,在70年代,人们对于中美关系未来其实并不抱有太大的信心。
幸好,卡特的出现起到了拍板的作用。一举定乾坤,为那个时代的中美关系奠定了基调。
卡特作为美国的总统,他最突出的一个政绩莫过于中美建交了。
在当时他可谓是力排众议,亲自上阵扭转美国参众两院的政治风向,重申了尼克松定下的外交基调。
最终,在卡特的力主下,中美两国最终在1979年宣布建交,两个世界级大国之间厚实的冰障最终被彻底刺破了。
万丈冰山虽严厚,破冰也仅仅是一刻的事情。
在卡特的努力下,中美关系出现一个持续近十年的蜜月期,而这个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时间,这不得不说是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方便。
在这10年间,中美的合作甚至涉足到了军事领域。
共和国里居然也有了一批美式装备,比如黑鹰直升机、AN/TPQ-37炮兵侦测雷达等美国产军事装备便是那个时候来到的中国。
当然,在这个阶段里,美国也收获颇多。
毕竟由于我们中国的转向,冷战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为美国赢得冷战获取了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
卡特所推动的中美建交可谓是实现了双赢,可惜在美国眼里只看重冷战的胜负,而没有看到更久远的未来。
因而在苏联渐入下风后,美国便开始疏远起了中国,最终这段两国关系的良好阶段只持续了10年。
赢得冷战之后的美国独步全球,更是时常与中国之间磕磕绊绊,两国关系常现对立。
对于这些后事则完全不在卡特的掌控之内了。
假如在冷战后期的美国总统,也能像卡特一样认识到中美关系对于世界稳定的重要意义的话,美国也便不会在冷战结束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如此轻易地对待中美关系了。
现在的世界也会更加和平。
尼克松、卡特是历史上少有的对华友善的美国总统。
可惜,美国总统常有,而尼克松与卡特却不常有。
当然,对于世界来说,卡特这个人物也并非是一个完全慈眉善目的缓和派。
相反他也有着和其他美国总统一样狡诈阴狠的一面,对此伊朗便有很深的印象。
对抗者:美伊矛盾的铸成人
卡特对于中国来说是个重要的缓和派,但对于中东来说,则是一个可恨的对抗者。
卡特时期美国最为重要的外交政策变化便是与中国缓和关系的同时,与中东开始对抗,与伊朗的关系走上了对立。
造成美国与中东交恶的重要导火索在于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倒台。
这个伊朗的巴列维王朝在冷战之中算是美国的一个重要的中东利益代理人,同时也是一个严酷的独裁王朝,因此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便轰然垮塌了。
伊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中东国家,伊朗的风向变化,使得中东权力格局重新洗牌。
新生的伊朗政权自然与曾和巴列维王朝关系密切的美国之间相互成仇,甚至还在卡特任内为卡特制造了一起性质极为严重的人质事件。
在当时,伊朗一口气扣押了足足66个美国人当人质,要求遣返逃到美国去的前任国王巴列维,这场事件给予了当时正濒临大选的卡特极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解决这场事件,卡特最终的决定便是进行军事冒险,通过武力手段抢回人质。
这个决定很明显是带有很大私心的决定,因为此事倘若在大选之前仍然没能解决,那毫无疑问将给卡特的连任选举很大的压力。
倘若当时美国愿意通过谈判对话解决问题,尚且还有与伊朗缓和关系的余地,但一旦举起枪,再想要放下,那便非常困难了。
结果这场代号鹰爪的特种军事行动因为准备得太过仓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负责特种行动的突击队因在伊朗国土内遭遇了沙尘暴,被迫急忙撤出伊朗,一个人质也没有救出来。
蓝光行动与1993年的摩加迪沙之战,被称为是美国在20世纪最失败的两场特种军事行动。
这两次行动之中以往战斗力极强的美国特种部队都因准备不足等原因而铩羽而归,遭遇了滑铁卢时刻。
卡特最终不得不通过和谈解决问题,因为恰好此时也发生了两伊关系对立加剧的等其他事情,最终伊朗还是在占到便宜后做出了让步。
不过,卡特的大选却已经被此事彻底搅黄了。
当里根成为新总统后,恰逢伊朗正式同意放走自己手里的美国人质,结果这件事便成为了里根的首个政绩。
卡特在美伊关系这件事上搬起石头打伤了自己的脚,赔了夫人又折兵,非但输掉了自己的大选,美伊关系也从此进入到了持续四十多年的对抗状态。
中东就此成为了反美力量的集中区域,以至于后来还酝酿出了本拉登这样的国际反美恐怖大亨。
美国也因911事件的刺激,在21世纪初期在中东地区鏖战多年。
卡特在大多数问题上都以缓和者的面目出现,唯独在伊朗问题上,他扮演了一个对抗者的角色,引发了一连串的麻烦。
由于总统生涯的最后一战以不光彩的方式退场,这无疑是给予了反对者话柄。
争议者:最弱势的美国总统
直到今天,卡特总统仍然是美国最被负面评价的一任美国总统。
伊朗人质危机是一个导致卡特不被美国人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其实卡特的负面评价也并不仅仅来自于这个一个事件之中。
卡特的最大的一个负面标签是软弱,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标签似乎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卡特相比较其他的美国总统来说,确实太“软弱”了。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的美国总统不是在发动战争,就是在收尾战争,总之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正在战争的道路上疾驰向前。
比如杜鲁门发动了朝鲜战争,最后艾森豪威尔负责进行了收尾;约翰逊下令全面干涉越南,引爆越南战争,直到福特时期此时才算完全收尾。
后来的里根、布什父子、克林顿等人无一例外都是狂热偏激的战争爱好者,就连主张缓和的尼克松也有过使用雇佣兵入侵也门的一大劣迹。
唯独卡特当总统的时候,既没有发动战争,也没有处理过前任留下来的战争问题,美国的战争机器居然进入到了一个不战的状态之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战的卡特自然也就被普遍好战的美国人视为是一个不太能干的总统了。
在这种情况下,恰好卡特又搞砸了伊朗人质事件,特种军事行动一遇挫,卡特也最终选择了和谈,而不是发动一场战争。
在美国民间看来,此事宛如奇耻大辱。
其实假如卡特真愿意付诸于战争的话,哪怕最后的结局不好,但他也至少能够留下一个强硬的形象,不至于授人以柄。
正因为卡特没有这样做,便由此“坐实”了软弱的坏名声。
与之相对,美国学界倒是对卡特有一些正面的评价。
一些美国政治学者认为在杜鲁门到尼克松时期,美国对苏联的战略围堵过于诉诸武力。
结果反而导致国力始终没有超过美国的苏联得以在国际上占了上风,营造出了苏攻美守的形势。
若非卡特时代美国未能及时休养生息,苏联甚至有机会在冷战之中翻盘。
故而,这些学者还认为正是因为卡特守住了底线。
没有引起战争,美国才得以在里根时代重新布局,以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采取低烈度战略围堵的新招式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卡特才是冷战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当然,对于自己身上的这些历史争议,作为已经迈向坟墓的高龄老人的卡特自然也不在意了。
至于后世将会给予他怎样的历史定论,卡特与我们一样,恐怕并不能知晓。
结语
既是缓和者,也是对抗者,既有热爱和平的反战一面,也有热衷阴谋的险恶一面,虽遭广泛恶评,却又被人认可,卡特这个美国总统的一生很好诠释了人性的复杂。
人类的历史不能简简单单地以善恶而划分立场,大多数历史人物也很难被简单地定义为好人,或者坏人。
人性的多面的,人类的历史更是多面的,只有全面地了解一个人物的方方面面,才能给予他清晰的历史定义,才能更全面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从一个人的个人命运之上,我们可以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面目,也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波澜壮阔。
历史的有趣之处,便在于此。
参考文献:
[1]高美.《逃离德黑兰》背后真实的人质事件[J].党政论坛,2013,:31.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抢沙发喜马拉雅常陪伴我的不眠之夜,十分喜欢。特別是参考文献之类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