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期海报
课堂讨论
在你看来,在中国历史上是否有过类似圣巴托罗缪大屠杀这样的事件?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观点。
单期文稿
大家好,我是高林,很高兴有机会继续向大家推荐理想国译丛,今天我们继续谈《圣巴托罗缪大屠杀》这本书。
上次我说,只有从君主、贵族、西班牙国王和巴黎市民这四种不同势力的博弈、对抗和紧张关系里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也才能理解圣巴托罗缪大屠杀对法国历史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四种因素,他们在这场大屠杀里,分别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最后我们再说说这场大屠杀给此后的法国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傀儡:下达处死命令的软弱君主
我们首先来看看君主,如果单纯从《圣巴托罗缪大屠杀》 这本书的内容看,查理九世的影响力是很小的。他在宗教战争里打不过新教徒,想要实现宗教和解以维护王权,结果又保护不了自己请来宫廷的新教领袖。当新教徒威胁报复的时候,又感到恐惧无所适从,最终在顾问、大臣们的威胁下,转而采取疯狂的报复和杀戮。但当他认为自己只是在“非常时期”、依照“特殊情况下的司法审判”处死科里尼海军上将和他周围的几个公然威胁国王的贵族的时候。他的“处死”却变成了一场针对新教徒的无差别的屠杀。这时候他马上下令禁止,却被巴黎人置若罔闻。1572年8月23日他因为新教徒威胁要当着他的面杀死吉斯公爵而决心铤而走险。但在之后的大屠杀里,巴黎人在他面前杀死一个跟在他身后的新教贵族,他却只能装作看不见。一个这样的君主,当然是十分软弱的。但如果你从更大的范围、更长的时间段去观察法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查理九世时代法国君主的软弱其实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反常现象。
确实,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国国王的权力是很软弱的。卡佩王朝可以世袭法国王位的原因就是因为法国国王没有什么权力。路易六世也在比较自己和英国国王的时候说过一句名言,他说
“英国国王有钱、有土地、有军队、有舰队、什么都有。而法国国王呢,除了葡萄酒和快乐,就一无所有了!”
但事实上的法国国王可不是真的满足于葡萄酒和快乐就别无所求了。实际上几百年的时间里法国国王不断扩张着自己的权力。一方面是不断加强自己对“王室领地”的控制,另一方面则是不断扩大自己的“王室领地”。通过百年间几乎不断地父子相传,卡佩王朝成功的让法国人习惯了他们对王位的世袭。而且通过奉行一种狡猾、谨慎的政策,法国的君主们成功的让法国人相信,他们比大诸侯、大贵族更可靠。
其结果就是早在百年战争爆发以前,法国国王在实力上已经对其他诸侯拥有了压倒性优势。而到百年战争之后,经过了漫长的战争和杀戮,法国国王更是成了整个法国毫无争议的统治者。到15世纪末,本书中被政论作者们当作破坏习惯法的反面典型提到的路易十一,已经开始拥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权和一大批前所未有的恭顺臣民。他在晚年很清楚自己不得人心,所以故意把人头税的税额提高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然后好让自己的继任者通过减税来收买人心。
到十六世纪初,查理九世的祖父弗朗索瓦一世曾经做过一件非常有象征意义的事,他把所有的王室领地全都册封给了别人,成了一个“无地王”,也就是没有任何直辖领地的国王,但仅凭全国性的税收,他依然可以维持他的军队和日益铺张、奢华的宫廷。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国国王已经不单单是法国的第一大领主、第一大诸侯,相反他们单纯依靠自己手中的王权、已经可以有效的统治国家了。
王权的崛起无疑会导致大贵族势力的衰退。实际在本书中,我们虽然可以看到像波旁、蒙莫朗西、夏蒂荣、吉斯这样强大的贵族家族,但事实上他们的实力在国王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在法国国王面前唯一具有一定威胁的是勃艮第家族。正是法国国王和勃艮第公爵之间漫长的斗争,把西班牙国王拖进了法国事务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混乱:孩子当国王的政权
勃艮第公爵其实和波旁家族一样是法国国王的本家,是当时统治法国的瓦卢瓦王朝的旁系。但这个旁系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们从自己的领地出发,逐渐向北、向西北发展。在北方最富庶的尼德兰和弗兰德,也就是今天的荷兰和比利时,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随着法国王权的不断加强,勃艮第家族的末代公爵大胆查理本来希望能在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建立起一个属于勃艮第人的王国,但却没想到他意外地在和瑞士人的战争里战死。
说到“大胆查理”我们得稍微解释一下:中世纪君主的名字,可选范围是非常有限的,因为每个人起的都是所谓的“教名”,就是圣徒名册里有的你可以选一个来用。同时在中世纪又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命名方法,比如卡佩和后来的法国国王们就遵行一种规则,让自己的长子用孩子祖父的名字来命名,让次子以孩子父亲就是国王本人的名字命名,那么可选择的范围就会变得更小,于是你就会发现,在中世纪有无数个查理、无数个路易……那么当时的人和后来写历史的人,怎么区分这一大堆的查理和路易呢?他们就是给这些人加上外号,比如说大胆查理,他本来叫贤明者查理,但因为他在和瑞士人作战时意外死亡,于是大家就叫他莽壮的查理,莽汉查理,或者大胆查理。
那么在大胆查理死后,本来路易十一可以名正言顺的通过收买,夺取勃艮第人的全部领地。但他却总是不放心,急切地想要用武力来强夺勃艮第公爵的国土,结果却把勃艮第人推向了哈布斯堡一边。大胆查理的女儿玛丽嫁给了哈布斯堡的王储马克西米利安。当法国国王发现自己无法夺取勃艮第的时候,他们又转而谋求在意大利扩张。查理八世对意大利的远征,又把西班牙和哈布斯堡人统治的勃艮第推到了一起。于是马克西米连的儿子菲利普娶了西班牙的公主胡安娜。这原本只是一次普通的王室联姻,但没想到胡安娜的哥哥姐姐相继去世,胡安娜成了西班牙王位的继承人。到1516年马克西米连的孙子查理,继承了勃艮第公爵的领地,继承了西班牙、两西西里的王位,1519年又继承了哈布斯堡在德意志的领地,还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你想想看这意味着什么,路易十一想要夺回勃艮第亲戚们的遗产,这些遗产归了哈布斯堡。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想要夺取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归了西班牙,然后西班牙整体归了哈布斯堡。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二世想要夺取米兰,结果米兰也成了哈布斯堡的势力范围。
法国的北方、东南方、西南方到处都是哈布斯堡人的领地。这可怎么办?如果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战争。所以瓦卢瓦王朝在百年战争之后的五代国王几乎都在持续不断地跟哈布斯堡的各路盟友、亲戚作战,后来则干脆直接和哈布斯堡作战。
持续一个世纪的战争,让法国变得民穷财尽。路易十一把税收提高到骇人听闻的程度也只有七百万利弗尔。但这个数字跟亨利二世时代一千两百万利弗尔的税收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而且亨利二世虽然收了如此之多的税,但还是不得不在1557年宣告财政破产,到他1559年死去的时候,还留给继承他王位的孩子们一笔四千多万利弗尔的债务。
法国的国王们花了这么多钱、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关键是他们还打败了!到1559年签署《卡托康布雷齐合约》的时候,法国除了从神圣罗马帝国领土上夺取的“梅斯、图勒和凡尔登”这三个主教管区之外几乎一无所获。
那你想想看,法国连续五代君主、动员了前所未有的资源、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打了一场又一场几乎没完没了的战争、还欠下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债务,结果却几乎一无所获。法国的王权当然要受到重大的打击。但同样沉重打击了法国的王权的是,亨利二世的意外死亡。
说到亨利二世的意外死亡,其实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在1999年世界末日这个话题还很红。诺查丹玛斯的最大奇迹,其实就是风传他预言了亨利二世的死。亨利二世在为了庆祝《卡托-康布雷齐和约》而举行的骑士比武当中被他的卫队长蒙哥马利伯爵折断的长矛穿透了头盔的面甲,长矛折断产生的木片刺穿了国王的眼睛,一直插到脑部,让国王很痛苦地死了。而这时候他最大的儿子才十五岁。
在法国内外危机四伏民怨沸腾的时候,它的国王却意外死亡、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登上王位,其结果必然导致混乱。而且更糟糕的是,弗朗索瓦二世只当了一年多的国王就在1560年因病逝世。他的弟弟也就是本书的主角查理九世继位,而那一年查理九世其实才十岁。一个十六岁的国王死了,换上来一个十岁的国王。法国的王权对外失败、财政破产,而且连续两个孩子被推上宝座,如果不出现王权衰退的情况才是不正常。
同时,虽然大贵族从实力上说,在国王们面前早就变得不值一提了。但在16世纪中期这个时间节点上,他们却沾了军事制度变革的光。
变革:新的战争模式
我们知道中世纪欧洲打的是所谓的封建战争。国王、大诸侯、大领主们,把土地册封给小贵族们,然后这些小贵族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率领符合规定的军队为自己的领主作战。战斗的方式当然也很简单,就是以骑士列阵互相冲击。
但事实上这种战争早在百年战争期间就已经过时了。面对英国的长弓手,法国的骑士大军几乎总是悲剧。于是法国国王开始尝试组织常备军。但法国国王组织的常备军主要是骑兵,虽然查理八世给法国配备了大炮,但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骑兵在一种新的战斗方式面前也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那就是瑞士人所发明的步兵长矛方阵。
瑞士山民用长矛、大砍刀、长戟武装起来,排成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配合默契的密集队形,向敌人发起冲锋。在这种战术面前,骑兵几乎毫无办法,向这种长矛方阵进攻的骑兵会被密林一样的长矛捅翻在地,就算侥幸冲过了长矛,也会被后排的长戟从马上勾下来,再被队伍里的大砍刀砍死。
虽然本意都是为了克制骑兵,但瑞士方阵却拥有一个英国长弓所不具备的优势。你想想看,长弓指的是很长用来射箭的弓,它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射的很远,但你无法让弓箭手排着密集队形追着骑兵射箭,所以客观上长弓主要是一种防御型的武器,当骑兵向自己进攻的时候,他们用密集的箭羽去杀伤骑兵。但瑞士方阵是可以进攻的,当瑞士骑兵排成密集的方阵开始向前挺进的时候,任何出现在他们对面的敌人,其实下场都很惨。无论是哈布斯堡的大公、还是勃艮第的公爵,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唯一一种跟瑞士方阵对抗的方式,就是效法瑞士人,引入瑞士人的战术和密集队形。这就需要军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长时间的操练,但瑞士山民进行这种操练是因为他们就住在一起,这一套是他们平时的基本技能。而其他国家的军队哪怕是常备军也没有这么多训练的机会。
于是雇佣军就应运而生。法国国王最初希望能够组成一支步兵常备军,但事实证明,组织这样的常备军花费太大,而且即使组建了也不是瑞士人的对手,结果就是法国国王把自己的大贵族变成了一个个的军事承包商。希望他们能够维持一支团队,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可以通过从国王那里领钱,快速招募士兵扩张成一支军队。这就是在本书中我们看到科里尼海军上将也好、吉斯公爵也好,他们身边聚集了大批“门客”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科里尼对国王说,如果国王不愿意干涉尼德兰革命,他可以自己率领几千骑兵和上万步兵开赴尼德兰去帮助拿骚的莫里斯的原因。因为无论是科里尼还是吉斯公爵,都是新时代、新战术之下的贵族。他们的领地和财富虽然在国王面前不值一提,但作为军事承包商,只要他们愿意冒倾家荡产的风险,他们是可以召集起一支规模惊人的大军的。比如1526年德意志雇佣兵的首领弗隆斯贝格就用自己的财产招募了一支一万六千人的雇佣军到意大利去给皇帝查理五世作战,而当他们完成任务却拿不到军饷的时候,就在1527年劫掠了罗马。弗隆斯贝格还不是一个吉斯公爵、或者科里尼海军上将那样的大贵族呢!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1572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意味着什么。
必然:一场“及时”的战争
首先法国的王权虽然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它却在此前几十年的战争里徒劳无功而且负债累累。同时,一代法国国王意外死亡,导致连续两代法国国王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另外,为了在民穷财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赶新式战争技术,法国国王支持他的大贵族们成为为国王服务的军事承包商,自费维持一个军事骨干团队,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再通过雇佣兵来组成大军团为国王服务。这就一方面削弱了王家军队的规模,一方面相对加强了大贵族们的军事优势。
如果我们再考虑到1559年《卡托-康布雷齐合约》签订以来,法国一直没有新的对外战争,而这些大贵族却要用自己的金钱养活他们的军事骨干团队,他们当然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新的战争,无论是对外战争,还是法国国内的宗教战争。
这时候我们就要再看看西班牙的影响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继承了他父亲、皇帝查理五世所拥有的广阔领地当中最好的部分。除了德意志的领地之外,哈布斯堡的大部分财产都留给了他。他是西班牙、勃艮第、两西西里的君主。这是他强大的地方。
但同时他也成了基督教世界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排头兵。为了抵抗奥斯曼帝国他不得不大量动员他所属的各个领地的财富,而北方最富庶的尼德兰自然是纳税大户。所以尼德兰的新教起义,实际上是菲利普二世的各个领地被抵抗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压力压垮的表现。尼德兰的贵族和商人们已经对税款负担压得忍无可忍,而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对他们来说却远在天边,于是他们决心铤而走险。地中海上基督教舰队战胜奥斯曼舰队的“勒潘托海战”发生在1571年,而尼德兰的“海上乞丐”扩大是在1572年。海军上将科里尼竭尽全力要求查理九世国王出兵干预尼德兰革命也是在1572年。
对法国国王来说夺取尼德兰是他们的传统目标,法国国王的支持对反抗哈布斯堡的尼德兰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对科里尼这样的军事承包商来说,出兵尼德兰既可以让法国人不分信仰、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还可以给自己的军队要到国王的拨款。这对科里尼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为如果他真的被迫用自己的钱,招募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去支援尼德兰,他就必须冒倾家荡产的风险。
而除掉科里尼看起来确实对西班牙国王充满了诱惑力。但如果你看这本书就会发现,事实刚好相反,西班牙国王认为科里尼活着才是法国国王举棋不定的保障。至少在1572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科里尼海军上将才是避免查理九世向西班牙摊牌的重要因素。所以实际上西班牙国王并没有除掉科里尼的念头。(当然这个我还是希望大家能抽点时间自己看看书,这是原书里非常有趣的一部分。)
说完了法国的君主、大贵族和西班牙国王,最后要说的是巴黎市民了,我们下一集继续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