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潜伏在台湾军情局,找出两名军内高官叛徒,2015年回到大陆

他潜伏在台湾军情局,找出两名军内高官叛徒,2015年回到大陆

00:00
11:06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他曾向台湾方面提供有关“千岛湖事件”的重要情报,被台湾情报部门授予“少校”军衔,深受器重。

台湾方面也为拥有这样一位得力的情报人员而十分得意,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位名叫李志豪的男人是我军故意打入台湾内部的“谍中谍”。

而所谓的“千岛湖事件”的情报,也只是我党为台湾方面准备的“一碟小菜”。

上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缓和的同时,秘密战线上的谍报风云依然在不断上演。

李志豪作为孤胆英雄,在敌营潜伏半生,立功无数,帮我军揪出了两名已经叛变的高官。

他自己也为此暴露了身份,经受牢狱之苦之后,时隔多年才回到大陆。

这位英雄都经历了什么样的传奇?文章为大家娓娓道来。

香港的落魄商人

上世纪80年代,台湾对大陆的间谍活动依旧猖獗,不断在港澳和大陆地区发展情报人员。

在香港的大街上,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人吸引了台湾间谍的视线。

此人说话时总是牢骚满腹,对周围的人事物充满怨言,与人打交道向来是利益为上,因为一点小事就对人骂骂咧咧。

台湾间谍看到此人不满现状且经济困顿,正好符合台湾间谍吸收新人的条件,于是便主动上前去和他搭讪。

台湾间谍拿出一沓钞票,放在此人面前,在金钱的驱使下,那人和间谍聊得热火朝天,称兄道弟。

间谍暗喜,以为自己又即将发展出一名间谍,可以回台湾邀功,可是他没想到的是,对方的身份一点都不一般。

此人名叫李志豪,1940年出生,长大后加入广州警备队服役,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正当他即将在部队中施展本领大有作为之时,上级突然找到他说:“有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希望你来完成。”

上级告诉他,组织想派出情报人员潜伏进台湾,搜集有用情报,以此来更好地保证党和国家的安全,上级一致认为他表现优异,是执行潜伏任务的优秀人选。

李志豪知道这项任务隐秘而危险,九死一生,但为了国家,他甘愿冒险。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任务,从此脱下军装,带着保密原则,在家人不解的眼神之中,与家人含泪离别之后,走入了我军的隐秘战线。

按照组织安排,他假扮成一名香港人,进入香港生活,然后装扮成一名对社会不满且贪财如命的落魄商人,引来台湾情报人员与他交谈。

台湾间谍用钱和他交朋友只是拉拢他的第一步,李志豪还是要步步小心,既要装作一点点“上钩”,也不能显露出任何急切。

一番交往之后,台湾间谍终于以朋友的身份向李志豪推荐了“搜集信息”的工作,仔细了解之后,确认无疑就是让他做台湾间谍。

可是这时李志豪还不能“就范”,他要装作因为胆小而唯唯诺诺、犹豫不决的样子,这样才能完成他更加逼真的表演。

在一段时间的犹豫之后,李志豪才答应了成为对方的情报员,于是他正式成为了台湾在大陆情报网的一员。

但这只是第一步,李志豪真正的任务,是向台湾情报核心部门靠拢,成为我党插入对方阵营里的一把尖刀,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要作用。

但这并不容易,李志豪只是台湾间谍发展出来的一名普通情报人员,如果想要打入高层,没有确切的功劳几乎不可能。

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这才让李志豪有了机会。

历尽沧桑,信念不变

那个时候两岸关系相对封闭,李志豪获得功劳的机会少得可怜。

大多数时候,他只能拿着台湾给予的薪水,在香港、广州等地搜寻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向台湾方面汇报。

曾经有一些时间,李志豪怀疑,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存在问题?究竟哪里才是自己发挥作用的机会所在?

他曾经迷茫,曾经失魂落魄,他不知道前路在哪里,但是这些短暂的错愕往往被随之产生的报国之心所取代。

他无数次打起精神,将自己从迷茫的心态中摆脱出来,再次去与台湾间谍见面。

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向台湾方面“邀功”从而取得信任的机会,在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下,他终于在数年后等到了这个机会的到来。

90年代初期,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台湾老兵会大陆探亲的人接踵而至,经济文化往来也络绎不绝。

1994年,台湾24名游客乘坐“海瑞号”游船到浙江省千岛湖游玩,不幸遭到抢劫,强盗不仅搜刮了他们的财物,在临走之前还放火烧掉了整艘船。

船上的24名台湾游客和6名大陆船员、2名大陆导游全部遇难,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千岛湖事件”。

事件发生后,浙江警方第一时间介入办案,台湾当局大肆宣泄怒火,毫不客气地对大陆方面指手画脚、指指点点,甚至到处搜集大陆方面的办案状况,想要从中插手。

这时候身为潜伏人员的李志豪看准时机,根据台湾方面对相关情报的需求,在我国国安局的帮助下向台湾提供了有关千岛湖案件的信息。

李志豪提供的许多条情报都非常“及时准确”,台湾情报部门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情报部门第六处副处长庞大为亲自与他见面,并给了他一个少校军衔。

从此以后,李志豪在台湾方面摆脱了“编外人员”的身份,正式成为一个“自己人”。

此后,他继续以商人的身份活动在香港、广州等地,偶尔前往台湾向庞大为汇报工作情况。

为了保持台湾方面对他的信任,他依然要继续为台湾搜集情报,但基本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报。

他也会偶尔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向台湾提供一些看上去重要但实际上已经价值不大的情报。

而他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要为我党提供有关台湾方面的重要情报。

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我方人员平时尽可能不与他见面,但是一旦主动找他,就说明是有重要的任务需要他完成。

一次,组织联系到李志豪,交给了他一项重要任务——找出台湾方面潜伏在我党内部的间谍。

原来,当时我军内部已经出现了情报外泄的可能,形势变得有些严峻。

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时常会为了政治利益而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

或者是对大陆方面进行言语攻击,或者是声称台湾方面已经掌握了有关大陆的某些最新情况,甚至有时候直接说出其中内容。

李登辉这种做法大多是一种虚张声势,其所谓掌握的情况也总是真真假假,我军早已经习以为常。

但是后来李登辉的一次发言,让我军感觉到情况有些非同寻常。

两大内鬼落网

1996年,我军在台海地区举行了规模较大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

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势力受到了震慑,为了安抚台独分子们的心,他在公开场合十分肯定地说,我军这次演习使用的是空包弹。

演习使用空包弹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也会使用实弹,具体使用的是不是空包弹,一般只有内部人员才会知道。

可是我军的联合军演才开始不久,李登辉就公开说出了我军的这一机密,这马上引起了我国军方的怀疑,是否是部队中有人泄密。

后来我军又搜集了台湾方面公开讲出的一些话语,断定我军高层一定有人泄密,于是便命令情报人员李志豪,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出藏在我军中的内鬼。

如果是藏在高层的内鬼,那与其联络的人一定也非同一般,李志豪把目光放到了台湾情报部门第六处副处长庞大为的身上。

庞大为是专门负责反间和策反工作的官员,对于高级别的间谍,他很可能会亲自联络。

李志豪只需要在庞大为和间谍联络的时候注意观察,就能够顺藤摸瓜找到那个内鬼。

不久后,李志豪就等来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一次,庞大为命令李志豪去给一个叫杨铭中的人送材料,李志豪把材料交给杨铭中的时候,发现杨铭中还在与另一个人接头。

后来,李志豪把这个人的信息交给了相关部门,我方调查后大吃一惊,此人竟然是我军的一名军械部部长,名叫刘连昆。

刘连昆泄密嫌疑重大,相关部门马上对其展开监控,发现其与军械部的一名处长邵正宗关系非同一般。

经过一番调查之后,这二人从事间谍活动证据确凿,于是马上对二人进行了抓捕并依法处决。

与此同时,负责和刘连昆接头的杨铭中也在乘坐飞机逃回台湾的时候,就在飞机即将起飞之时被我方抓获。

李志豪在此次间谍案的侦办中立下了大功。

但不幸的是,后来台湾情报部门经过分析,也识别出了李志豪的“红色特工”身份,于是马上把他关进了监狱。

这一关就是十几年,李志豪一转眼在台湾过了十几年的牢狱生活。

直到2015年,台湾方面提出交换两岸各自被捕的情报人员,李志豪这才得以回到大陆,正式向组织复命。

结语

回到大陆时,李志豪已经75岁,当年离开部队时他是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如今已经腿脚不便、两鬓斑白。

期间他为保护党和国家的安全奉献了大半个人生,也为推进解放台湾的事业而做出了贡献。

他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枯燥和紧张的岁月,唯一支撑他一路走来的,是始终未变的对于祖国和人民的坚定信念。

他回到大陆时,许久未见的父母早已经离开人世,当初与妻子组成的温馨小家也已经不复存在,他为国家奉献了青葱岁月,国家将会永远铭记他的卓越贡献。

向无数为了国家和人民而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人致敬!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风_步

    唏嘘不已,归来已75岁,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