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愿意被脐带拴一辈子

“带母上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缢:没人愿意被脐带拴一辈子

00:00
11:08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一位身体健康的正常母亲,公然不顾学校的规定,执意要住进女儿学校宿舍?

“我们已经忍了很久了,你妈妈今天必须搬出去。”

“哪有大学生还带着妈妈住宿舍的?你是巨婴吗?”

听着舍友们对自己的指责,杨元元只能默默忍受,并且承诺一定会尽快给自己的母亲找地方居住。

可是直到多年之后,已经考上研究生的杨元元仍然带着自己的母亲上学。在各种压力之下,

不堪忍受重负的杨元元以极端的自缢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为节省开支住女儿宿舍?

杨元元,1979年出生于湖北宜昌的一个小村庄。

父亲给她取名“元元”的本意,是希望女儿长大后能有更多的钱,然而,杨元元的一生都在贫穷艰苦的环境下度过。

在杨元元上小学的时候,她的父亲被查出重病,治病花费了巨额的医药费,仍旧没能挽救父亲的生命。从此,杨元元便和母亲和幼弟艰难度日。

母亲望瑞玲从小重男轻女,对弟弟格外宽容,对姐姐杨元元则很完全不同。

望瑞玲认为父亲不在了,这个姐姐理应撑起家里的负担,并教导姐弟俩一定要好好读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杨元元也很争气,从小就被称为“乖乖女”的她,从来不敢反驳自己的母亲,哪怕母亲说的她并不认同,也会选择妥协自己成全母亲。

原因很简单,在杨元元心中,父亲去世得早,母亲一个人拉扯她们姐弟两个长大不容易,她应该听母亲的话,好好孝顺和报答她。

于是,杨元元每天废寝忘食的学习,最终以理想的成绩考取了武汉大学。遗憾的是未能就读于理想的专业。

而这一切都和她有一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有关系。

杨元元从小就喜欢法学,并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然而母亲却并不赞同。

并没有什么文化的望瑞玲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女儿,于是偷偷修改了女儿填报志愿的专业,在并未和杨元元商量的前提下将法学专业改为经济学。

当杨元元质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望瑞玲则只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学经济以后好找工作,你听我的就是了!”

对此,杨元元只能委屈的抹一把眼泪。

事情已成定局,无奈之下杨元元去了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报到。起初她虽然生气,但能够远离母亲的控制,也还算是开心的。

她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大学几年只能靠助学贷款才得以交学费,然后又靠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偿还助学贷款。

不仅如此,她还要更加努力的做各种兼职,来负担弟弟的学费。

一边兼职一边学习,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杨元元上大三那一年。

母亲不打招呼的出现在自己的校园门口,对她说道:“我原来工作的工厂要搬迁,以后不提供住宿,租房要花好多钱,不划算,我来找你跟你一起住学校宿舍。”。

杨元元见天色已晚,母亲此时也无地可去,住宾馆的钱需要她兼职好几天才能赚回来。就同意了母亲的建议。

舍友听闻情况后,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同意让杨元元的母亲暂时住到宿舍里。然而正是这件事,成为后来双方矛盾的开始。

矛盾不断让杨元元左右为难

如果只是单纯的住一晚,那么这种情况室友们还可以理解。

但是望瑞玲这一住下就没打算走,让舍友们纷纷不满。再加上望瑞玲本人十分强势,不好相处,以为自己是长辈,动不动就喜欢教育或者干涉别人,令舍友们更加不爽。

“元元,我们知道你情况特殊,但是阿姨总住宿舍也不是个事儿啊!”

“元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拜托你转告你妈妈能不能别老指手画脚。”

每天,杨元元都会接到舍友的“告状”,她在其中左右为难,一方面觉得麻烦了舍友,另一方面又不能指责自己的妈妈。

无奈之下,她给校长写了封信。将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写了出来,请请求能够得到学校方面的帮助。

最后校长和其他领导商议决定,为杨元元和她的母亲单独提供一件宿舍。事情至此,总算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然而令她烦恼的事远不止这一件,从种种事件来看,母亲望瑞玲并没有成为她的避风港和依靠,而更像是一把枷锁将她锁死,令她做任何事都无法自由伸展。

成绩优异的杨元元本来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这足以证明她的优秀和努力,然而母亲又出来制止。

“谁家上了大学不是为了留在大城市,你可倒好,偏偏往小地方走,能有什么出息!”

面对母亲的不支持,杨元元再一次选择了妥协和放弃。

就这样她与自由失之交臂,生活又回到了往日的重压和控制。

后来,又有一次难得的机会,杨元元有机会去西北大学工作。薪资待遇都非常不错,可以说是上天对可怜之人的眷顾。

然而最后还是没能摆脱母亲的控制。望瑞玲觉得西北离这里太远,有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女孩子家一个人出远门,望瑞玲放心不下。

但其实,望瑞玲不想让杨元元去的真实原因是,不想失去对女儿的掌控和依靠。

最后,错失两次机会的杨元元决定考研,并立志考取上海的研究生。意外的是,母亲竟然同意她的做法。因为上海是大城市,望瑞玲喜欢上海。

她早已在心里打好了如意算盘,等女儿考上了上海的研究生,自己又可以跟着女儿住宿舍了。

接下来的时间,杨元元心无旁骛努力备考,终于在2009年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法学院,这离她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但是望瑞玲却高兴不起来,人算不如天算,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上海海事大学明令禁止不允许带家属住宿舍。

那一晚,为了省钱,杨元元和母亲望瑞玲没有住宾馆,而是在学校教室里找了个角落度过了一个晚上。

看着已经熟睡的母亲,杨元元百感交集。

她彻夜无眠,回想着这二三十年的时光,好像她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贫穷的生活和母亲的牵绊。尽管她一有时间就要去兼职打工,还是不能将她从贫困的生活中解救出来。

还有一点,只要母亲在,她就无法过正常的生活。

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养育自己长大,她不能抛弃母亲不管。尽管她并不是独生子女,她还有个弟弟,但是母亲却只愿跟着她,弟弟的生活就自由的多。

她有好几次可以摆脱母亲的机会,然而终究是造化弄人。母亲就像是一个牢笼一般,控制的她喘不过来气。

既然活着看不到希望,既然怎么努力都会白费,既然这辈子都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桎梏,一辈子只能活在母亲的控制之下,那么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万念俱灰之际,她萌生了自杀的念头。

以自缢的方式结束这一生

这天,杨元元从给母亲租的房子出来去学校,当时她的同学们都去上课,宿舍空无一人。

杨元元径直来到洗手间。她将毛巾系成长条,然后悬挂在水龙头上,随后将脖子套入毛巾中,以这种姿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年她才30岁。

母亲望瑞玲见女儿迟迟没有回来便找到学校,当达到杨元元的宿舍后,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情景吓到了!

“杨元元自杀了!”

洗脸池距离地面不足一米,谁能想到就是这不足一米的距离竟然让一个生命消失。

在自缢的过程中,这个距离让她完全有机会随时站起来挣脱缰绳,然而对人生的绝望迫使她把最后的勇气用在死亡上。

随后只留了一封十字遗书:“我想活出我自己的样子。”

没人愿意为脐带捆绑一辈子,杨元元和母亲共生的模式,让她丝毫没有自己的空间。

她没有朋友,无时无刻不和母亲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睡觉在一起,就连手机卡都在母亲的手机上,俩人共用一部手机。

这种毫无个人空间,任何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的感觉让她绝望。

杨元元自小信奉“知识改变命运”,可无论学多少知识,她还是摆脱不了贫穷的生活和身心上来自母亲的枷锁。

所有人都对这名贫困女研究生的自杀表示惋惜和心痛。直到女儿已经离世,望瑞玲依然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她将女儿的死全部归结到学校方面,要求向校方索赔35万元人民币。声称5万用作安葬,另外30万用作购房款。

学校本没有过错,但出于人道主义,还是赔偿望瑞玲16万元人民币。

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一个丝毫没有边界感的母亲,作为她的孩子是可悲的,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窒息感,何况杨元元每时每刻都活在她的控制之下。

她无法反驳,也不能弃之不管,望瑞玲就像吸血鬼一样依附于女儿生活,却丝毫不体谅女儿的辛苦和不易。

在杨元元出事之后,望瑞玲在她的宿舍泣不成声,嘴里不停的和舍友们叨叨着“不要像元元一样内向,她就是太不爱说话了!”

她的死是沉默造成的吗?面对凡是都要干涉她的母亲,她无法反驳,也无处倾诉。她的苦都积压在心底,一件件小事的累积,终于将她压垮。

结语

一个懂得适时放手和退出的母亲,才是孩子自由的前提。

否则,就像无处可逃的杨元元,死亡才是最终的解脱。如果望瑞玲能够做到不要过多介入和掌控子女的生活,杨元元也不会是今天这个下场。

在当下,有很多父母和文章中的望瑞玲一样,过多的干涉子女的生活,比如考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这些种种都令子女感受到压力和窒息。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学会放手和退出。

孩子自己的人生,就由他们自己来做主吧!

本文由“趣知史馆”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93130346

    这个女人太恶心了,太自私

  • 依山依山

    30岁在读研究生?我怕你不是在鬼扯吧

  • 听友224775247

    我父亲和这个母亲一样,很痛苦。

  • 听友237883896

    跟我那老头一样,我这一辈子都毁了

  • 春天里面2

    鬼话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