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新编】父母篇(10)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出现!

【札记新编】父母篇(10)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出现!

00:00
06:15
其实现在这个社会,名师甚至明师还是相对容易找到的,就是不被珍惜。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唾手可得的资讯,包括教育资讯,各式各样的导师恨不得把自己塞进消费者手中。好像现在我们每个人足不出户都可以获得我们想要的一切,最好的“教育”都可以从互联网下载一样。

似乎互联网+、人工智能努力的方向,就是让教师最终能被取代。如果这种思潮真的大行其道,那就真的是人的悲剧了。

我们来看看“教育”两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是怎么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仅仅“教”就得“上所施下所效”,更不用说“育”了,还得“使之作善”。这已经很明显地告诉我们教育是雕琢,是淬炼,更是锻造与磨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塑造出人才!

只在家里戴着耳机,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固然可以下载到哈佛、耶鲁各大名校的课程视频,或者学习各种在线网络付费课程,但那依然只是付费的知识而已。

知识固然重要,但无助于人的品性、品格的操磨!

就好比如你听一万遍马云的演讲,看再多阿里巴巴的创业史,知道再多华为的内幕,对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资本运作如数家珍,又有什么用呢?这都不能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投资者、运营者。

因为什么,这里缺乏一个东西,那就是被操磨与被重压的这个过程!也即是“被苦”“受苦”“自苦”的过程。

《孟子》早就一语道破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我们每个人都会背诵,但一旦是自己的孩子,舍得吗?想让孩子的心志坚强,他得经历过内心的痛苦,想让他身体强健,他得身体受苦受累,忍饥挨饿,身体困乏,饱受贫穷,并且总是事事不顺,颠倒错乱,才能磨砺他内心的警觉、性格的坚毅,并且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都舍不得了?舍不得也行,那就别求这些高级的品行!

而现在市场上的老师,几乎都是有求必应,都变成消费导向型的导师了。老师已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计划和教学规划来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了。

反正每个人来,都是一番赞美,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天下太平,各自欢乐了。

所以,当我们困扰于自己,同时也困扰于孩子没有明师的时候,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是以“消费者”的心态来消费教育还是以求学的心态来受教于老师?

简单说,就是你把自己放在学生还是“消费者”甚至“上帝”的位置上?

在青稞这里也是这个规律,对那些行动力、执行力都很强的当事人,给他们咨询的时候,只需要一两句话就可以了。有一些当事人,她们基本上都会定期约我聊一聊,说是咨询,更多时候是探讨。

她们自己本身已经具备极强的内省能力,但还是喜欢定期地找我聊聊。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诉求,就是看看能不能从我的角度给她们一些建议。很多时候,我的话,就是一两个观点,启发她了,她就认为足够了。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就算你费尽口舌,他还要责怪你没用他能听懂的话说给他听。实际上,每次你都让他听明白了,并且确认他已经听懂了。只是一转身,他就否认你所做的一切,包括你给他做的心理治疗与各种解析。

实在没有借口可找了,他最后会说反正你没有办法让我做到,那就是你不对!为什么你当时不硬逼着我去做?为什么不坚决地阻止我、要求我?

好吧,难道还真要我拿把刀架在你脖子上来逼你?

这样的学生一旦出现,就会逼死老师。他们会因为自己心情不爽,否认掉你还有她自己这些年来的所有努力,然后轻易地迁怒于你,归责于你!

这里有个共同点,改变巨大的学生,身上都有同样的一个特质,那就是能受教,也就是听得进话,把力用在自己身上。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自然出现。学生需要准备的,其实就是受教的心。无此,再好的老师,对你也是无效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主播信息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